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

鎖定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中文名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
深入貫徹
黨的十六大精神
提出了
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明確要求
內    容
重要性和緊迫性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背景介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都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市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上海社會發展和大、中小學校的實際,特頒佈《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 [1]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內容

一、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青少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在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政治覺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於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2、在上海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是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保證。
3、長期以來,上海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廣大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國家、熱愛中華民族,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充滿熱情和期待。
改革開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多元經濟並存,多元文化碰撞,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增強對世界文明成果的瞭解,同時,其承載的不同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思想觀念。一些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國家意識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減退、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漠視、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意識不強等現象。在行為表現上,也出現了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勤儉自強精神淡化、和諧相處能力較差等問題。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對新形勢下的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部分學校顯得不適應,部分教師尚不能勝任;對利用課外活動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載體研究不夠、缺乏有效的系統管理機制;一些青少年活動基地的活動內容針對性不夠,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強,未能有效發揮其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應有作用;全社會關心支持民族精神教育的體制與合力尚未形成。
二、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4、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旨,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為出發點,以培育“四有”新人為落腳點;把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靈魂,以民族精神教育作為德育的根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整體規劃大中小學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把廣大學生培養成具有世界眼光、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5、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將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培育納入上海市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以幫助學生樹立黨的觀念、國家觀念、人民觀念和社會主義觀念為目標,根據上海教育的實際,挖掘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力爭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教育為重點的大中小學縱向銜接、學校家庭社會橫向溝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相協調、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實施體系,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使上海市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得到顯著提高,使廣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得到顯著增強,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顯著提高,進而為上海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6、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堅持優良傳統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相結合。從上海城市發展的實際出發,將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培育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人文傳統和革命傳統,又要吸收、借鑑人類發展的一切文明成果,以發展的眼光開展民族精神教育。(2)堅持認知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既要抓好課堂教學的認知教育,針對學生的困惑和思想實際,善於用正確的方法論剖析問題的癥結,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維,能夠辨別是非善惡,並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學習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要以體驗教育為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感受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達到知行統一。(3)堅持情感陶冶與促進理性昇華相結合。要善於抓住各種契機,利用各種形式,努力挖掘身邊的先進典型,以情動人、以事感人,營造濃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圍,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導向。同時,要注意引導、促進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在深化認識中,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祖國、對民族、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責任之心。(4)堅持突出重點與有機滲透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顯性學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又要注重其他學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獨特功能。同時,要善於挖掘課內課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種資源,構建各種教育載體,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有機、有序、有效地把民族精神教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5)堅持針對性與系統性相結合。既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針對性,區分層次、突出重點,也要加強各學段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銜接,使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在國民教育過程中形成一個層次遞進、結構合理、螺旋上升的系統。(6)堅持學校教育與社會引導相結合。既要發揮學校教育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也要加強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相互配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整體環境和強大推動力。 [2] 
(三四五六七因為詞條長度限制有刪去 全文請查閲以下參考資料中的網址)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保障體系

29、加強對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組織保障建設。要拓展上海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建立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聯席會議工作體制,定期研究社會資源的整合利用、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協調配合等問題,形成各司其職、合力育人的運行機制。上海教育系統要建立由專家、教育行政部門、一線教師共同組成的大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和指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區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定期研究民族精神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的管理責任制,學校要建立學生工作部門合力育人機制,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確保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落實;區縣教育學院(校)要整合教研室、德育室、科研室的力量,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合力。
30、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根據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實施要求,按照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評價滲透到智育、體育和美育的評價之中,構架以德育為核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要建立全面的教師教學評估體系,建立教師在學科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實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評價指標,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的時間、內容、課程的落實情況和教育實效。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能力和實績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標準之一,作為崗位聘任的職責之一。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德育工作的評價體系,在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體現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工作作為對學校精神文明建設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評價學校整體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31、加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充分利用德育研究中心、思研會、教科院等研究組織的力量,各區縣、各學校要組織專門力量加強本地區學校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市、區縣、學校要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研究列入科研項目,成立民族精神教育的專家諮詢組。
32、加大民族精神教育的經費投入。設立民族精神教育專項基金,每年劃撥專款用於上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基地建設、教師培訓、考察和表彰,尤其對於影響深遠、成效顯著的教育形式要給予專門投入。各區縣、各學校也要劃撥專項配套基金,對本區縣、本學校的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進行投入。
本綱要着眼於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礎性指導,鼓勵各區縣、各學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區本、校本特色的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分類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並建立專項工作小組,加以落實。 [2]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綱要要求

學段 高中
目標
國家意識 國家觀念 認識國體和政體,引導學生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樹立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志向,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自覺維護國家的榮譽、利益和民族尊嚴。
國情意識 瞭解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人口、資源等方面的歷史與現狀,瞭解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步驟和宏偉前景,看到我國在發展中的優勢和差距、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國家安全 引導學生樹立整體國家安全觀,自覺維護國家的領土安全、經濟安全、資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自覺同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作鬥爭。
國家自強 懂得要走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國的富國之路,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把自身的發展與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結合起來。
文化認同 民族語言 注重發掘民族語言文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功能,自覺抵制有損民族尊嚴和國家形象、違背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不良傾向。
民族歷史 引導學生樹立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瞭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史實和基本線索,以中華民族在文明創造過程中展現的執着追求的精神風貌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瞭解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現代史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高度認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功績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學生更加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
革命傳統 瞭解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者、弘揚者和創造者,懂得做人、做事以及學習、生活中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培養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人文傳統 瞭解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教育、民俗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繼承中華民族的人文傳統。
公民人格 社會
責任 瞭解並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體現在人的價值目標和行為方式中,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
誠信
守法 引導學生以誠信為本,嚴於律己,知行合一,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把法治精神作為現代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內容加以培育。
平等合作 引導學生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在集體的發展中實現個人價值。
勤奮自強 引導學生勤快、勤勞、勤奮、勤儉,培養學生初步形成規劃人生髮展的意識和能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