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

鎖定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成立於1979年,隸屬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是一所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共同建設的從事免疫學研究的專門機構。
中文名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
成立時間
1979年
機構地址
上海市黃浦區重慶南路280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西區5號樓
主管部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研究領域
免疫學
近年來在“人才強所”戰略的指引下,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利用學科重組的有利契機,勇於機制創新,大力引進國際頂尖學科領軍人才以及符合學科發展定位和研究重點領域的海外傑出研究人才,全面實施所長領導下的課題組長負責制,組建了一支包含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隊伍,累計獲得國家級人才計劃17人次,地方級人才計劃21人次,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4人。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按照“創新突破”和“加強轉化”的總體發展原則,以臨牀科學問題為導向,在學科原有的研究基礎上結合國際免疫學研究的前沿領域,聚焦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調控及信號轉導機制、腸道疾病的免疫調控機制和干預新策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宿主相互作用機制及其防治策略、新型腫瘤標誌物篩選和腫瘤免疫治療四個方面開展原創性基礎研究。所內研究團隊承擔多項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現在研項目89項,總經費近5503萬元。自2012年至今累計發表SCI論文百餘篇,尤其近年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相關領域知名期刊雜誌(如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Metabolism等)上發表。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始終重視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積極組織學科間、地區間、國際一流高校間免疫學研究力量的相互交流,致力於將免疫所建設成為免疫學研究領域裏具有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1人才隊伍建設方面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在“人才強所”戰略的指引下,利用學科重組的有利契機,勇於機制創新,大力引進國際頂尖學科領軍人才以及符合學科發展定位和研究重點領域的海外傑出研究人才,全面實施所長領導下的課題組長負責制,組建了一支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隊伍。目前,我所共有職工78人(高級職稱26人),在讀研究生103人,在站博士後37人。獲得各類人才計劃中包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4人,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9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啓明星3人。目前所內共有PI 20人,分別圍繞自身免疫性疾病、腸道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相關疾病的免疫調節機制和免疫干預手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自2012年起,我所特邀多位國際知名免疫學專家擔任客座教授,並相繼來所訪問講學、學術交流,共同主辦國際學術會議,指導所內科研工作以及幫助建立針對學科人才培養、評聘的國際化評估體系,為培養我所PI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傑出創新能學家貢獻力量。
2科學研究方面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 按照“創新突破”和“加強轉化”的總體發展原則,以臨牀科學問題為導向,在學科原有的研究基礎上結合國際免疫學研究的前沿領域,聚焦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調控及信號轉導機制、腸道疾病的免疫調控機制和干預新策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宿主相互作用機制及其防治策略、新型腫瘤標誌物篩選和腫瘤免疫治療四個方面開展原創性基礎研究。研究團隊承擔多項國家科技部973課題,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日益凸顯。自2012年至今,免疫所新立項項目總數170項,其中國家級89項,地方級70項,校級11項,新立項項目總經費8160.5萬元。共發表SCI論文165篇。2019年,我所海外客座教授Florent Ginhoux課題組的博士後劉兆遠博士以第一作者在Cell雜誌上發表了圍繞單核-巨噬細胞發育的科學問題的重要研究成果(Liu et al., Fate Mapping via Ms4a3-Expression History Traces Monocyte-Derived Cells. 2019, Cell 178, 1509–1525.)
3教育教學方面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一直是醫學免疫學本科與研究生教學的主要承擔單位,承擔大量本科與研究生免疫學理論和實驗課教學。近年來,不斷深化教育,對本科生與研究生醫學免疫學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改革探索。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免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多項RBL課程、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科研活動的機會。此外,研究生培養方面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舉措並逐漸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包括建立研究生入學輪轉、研究生導師指導委員會和碩博遴選校外專家考評、研究生進展報告等一系列制度,同時鼓勵使用英文進行教學和科研交流,不斷加強我所研究生的國際交流和科研能力,並且為進一步改善研究生生源質量積極開展招生宣傳,擴大免疫所的國際國內影響力。
4合作交流方面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為促進免疫學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匯聚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傑出創新能力的科學家,提升免疫所的學術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免疫所始終重視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積極組織學科間、地區間、國際一流高校間免疫學研究力量的相互交流,致力於將免疫所建設成為免疫學研究領域裏具有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繼續發揮免疫所在我國免疫學發展不同時期的引領作用。
5基地平台建設方面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醫學免疫學科作為傳統優勢學科及特色學科,多次列入國家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重點學科、一流學科等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圍繞師資隊伍,創新科教研基地以及大型公共儀器與平台等方面深化免疫學科的內涵建設,並已取得明顯成效。先後獲批建設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實驗室“免疫生物學實驗室“和“免疫調控和疾病實驗室”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滬教委科〔2014〕9號)。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完善大型科學設施和儀器設備,整合優化技術資源,提升所內科技服務水平,迄今已正式建立了囊括流式平台、顯微成像平台、免疫組化平台、生物標記物研究與開發平台、測序診斷平台、基因工程小鼠實驗與分析平台在內的6大公共技術平台體系,平台優質的服務積極地促進了相關學科的科研發展,更好地支撐了免疫所以及醫學院相關學科的科研工作。尤其是流式平台,目前已擁有從入門級到高級的流式分析系統,包括FACS Calibur, FACS CantoII, LSR FortessaX20和BD FACSymphonyA5。值得一提的是,FACSymphony A5於2016年2月剛剛進入市場,我們的FACSymphony A5乃是亞太地區第二台,中國第一台儀器。該系統是基於創新性科技發明的新型細胞分析系統,允許在細胞個體水平上進行高內涵高通量的測量分析,能夠在單個細胞水平上同時檢測多達50個不同參數。該系統擁有超高速的分析能力,可提供高達40,000個/秒檢測速率,超靜音電子系能夠提高檢測敏感度,有利於鑑定和分析稀有細胞類型,並利用有限的樣本量獲取最大化的信息量,因而實現對細胞的深度表型分析。相信該系統的引進將進一步加速免疫所的科研發展,促進更多創新性科學突破,加深我們對神奇的免疫系統及相關重大疾病的理解,併產生更多更好的新型臨牀診斷和治療決策。未來,免疫所將繼續與BD公司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基於流式的創新性科技,為科學界做出更大貢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