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女子醫學院

鎖定
上海女子醫學院亦稱上海基督教女子醫學院(Shanghai Woman’s Christian Medical College),初名上海女子醫學專門學校
中文名
上海女子醫學院
外文名
Shanghai Woman’s Christian Medical College
地理位置
上海
別    名
上海基督教女子醫學院

上海女子醫學院歷史來歷

中國早期的醫學院校大多為外國教會所辦,1927年時局混亂,若干醫學院校停辦,學生輟學。具有民族自尊感的顏福慶、樂文照、高鏡朗、趙運文等醫學界人士,決心創辦一所由中國人自辦自教、為中國人服務的醫學院。時值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成立,計劃設農、工、醫、教、文、理、商、法8個學院。幾經爭取,同意將醫學院設在上海

上海女子醫學院發展

為利於醫學教育的發展,1932年9月改為獨立學院,定名國立上海醫學院(簡稱上醫)。學制由7年改為6年,停辦醫預科,直接招收高中畢業生,擴大招生名額,增設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課程。經院務會議決定以“正誼明道”為校訓 [1] 
學院初創時規模較小,學生僅10餘人,專職和兼職教師約15人。經院長王淑貞精心擘劃,校譽漸著,規模亦隨之擴展。迄民國24年,在校學生近60人,專、兼職教師30餘人。4年學習期滿,須在認可的醫院擔任實習醫生1年後,方可獲學院畢業文憑。
民國13年上海女子醫學院建校後,即向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註冊立案,得授醫學博士學位。民國14年1月,中華醫學會亦將其註冊為認可的醫學院。民國22年正式在教育部立案。民國31年停辦。

上海女子醫學院修建完善

上海醫學院是以原由美國監理會女子部所立的蘇州女子醫學院遷滬師資為核心,上海美國女公會西門婦孺醫院提供校舍設施,加上其他差會的人力物力合併建成的。校址靠近南市西門方斜路婦孺醫院,佔地21畝,民國13年春落成,是年9月正式招生。是當時上海唯一的女子醫學院。學制4年,入學者須至少修完大學兩年課程,並對所修的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分析、物理學等主要科目規定了具體的學分要求。所招學生大都來自金陵女大、燕京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等教會大學。開設專業課程均用英語教授。專職教師多系國外畢業的醫師,亦有聘自聖約翰大學的兼職教授。學院擁有化學、病理、細菌、生理藥理和胚胎等6個設備完善的實驗室,臨牀實習以西門婦孺醫院為主,個別專業則分赴廣仁、同仁、仁濟等其它教會醫院實習。
1935年校舍與醫院先後動工。1936年9月校舍落成,基礎醫學各科遷入上課。同年12月中山醫院落成,附設護士學校一所。此外,項松茂、史量才兩先生家屬捐建松德堂、量才堂樓房各一幢,作為藥科和護士學校之用,亦於1936年12月相繼竣工。1937年2月聘牛惠生為中山醫院院長,數月後牛院長病逝,由應元嶽代理院長。1937年4月舉行校舍落成暨中山醫院開幕典禮,同時舉行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大會、中華麻風學會第三屆大會、中國醫史學會第一次中國醫史文獻展覽會,在醫學界頗有影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