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

鎖定
《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是毛澤東1937年11月12日在延安中國共產黨活動分子會議上的報告提綱。 [1] 
中文名
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
相關背景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
形    勢
片面抗戰到全面抗戰的過渡期
發佈時間
1937年11月12日
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隊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民眾的全力支持下,在正面戰場同侵華日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由於不敢發動全民抗戰,幻想等待國際援助,致使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連連潰敗。11月8日,太原失守。11月12日,日軍完全佔領上海。
報告提綱分析了上海、太原失陷的原因,指出:共產黨的抗戰主張和國民黨的抗戰主張有原則分歧,前者主張全國人民總動員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戰爭,後者則是不要人民羣眾參加的單純政府的片面抗戰,而片面抗戰是一定要引導戰爭趨於失敗的。報告強調:目前處在從片面抗戰到全面抗戰的過渡期中,片面抗戰已經無力持久,全面抗戰還沒有來到。這是一個青黃不接的危機嚴重的過渡期。爭取實現全面抗戰是全國人民共同的迫切任務。
報告提綱分析了抗戰爆發後兩黨關係呈現的新的複雜的局面,指出:中國共產黨 內的主要危險傾向,已經不是“左”傾關門主義,而轉變到右傾機會主義即投降主義方面了。報告鮮明地提出了在統一戰線中是無產階級領導資產階級呢,還是資產階級領導無產階級?是國民黨吸引共產黨呢,還是共產黨吸引國民黨?必須解決誰領導誰的問題,必須堅決地反對投降主義。強調:為了堅持抗戰和爭取最後勝利,為了變片面抗戰為全面抗戰,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但是在同時,在一切統一戰線工作中,也必須反對階級對階級的投降主義,一定要實行“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這個原則。這是把抗日戰爭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報告十分精闢地分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陣營中政治力量分化的趨勢,清醒地提出了在全國要反對民族投降主義的問題,指出:這個傾向發生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右翼集團中,那就是指國民黨內以汪精衞為代表的漢奸親日派集團。強調:他們之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分裂出去是為期不遠的。我們的任務是堅決地反對民族投降主義,並且在這個鬥爭中,擴大與鞏固左翼集團,爭取中間集團的進步和轉變。
這篇報告編入《六大以來》上冊、《兩條路線》下冊。收入《毛澤東選集》第2卷。 [1] 
參考資料
  • 1.    李捷 主編.毛澤東著作辭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第451-4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