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地震科普館

鎖定
上海地震科普館坐落在擁有140餘年歷史的佘山地震基準台內,是一座館台結合、集科普館與博物館於一體的場館,於2002年落成開館,2004年和2014年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提升改造,展覽面積550平方米,保存國內外最多最老的歷史地震儀器和歷史地磁、地震資料。
2018年10月11日,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1] 
2022年3月,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3]  [5] 
中文名
上海地震科普館
外文名
Shanghai Earthquake Museum
類    別
科學博物館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六9:00--16:00
門票價格
免費
地    點
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環山路
竣工時間
2002年
館藏精品
地震儀器和歷史地磁、地震資料
面    積
550 m²

上海地震科普館基本概況

上海地震科普館坐落於風景優美的佘山旅遊度假區,藉助佘山旅遊度假區旅遊資源、依託有着百年觀測歷史的佘山地震基準台,使地震科普知識與防震減災宣傳寓教育於休閒娛樂之中。2012年10月1日起,對外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六,9點-16點。
2014年改造後,在延續將地震科普與百年地震台站巧妙結合的場館特色的基礎上,分“地震科普廳”、“弧幕影視廳”和“百年風采廳”三部分內容,重點展現佘山地震台的歷史底藴,突出其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地震台,在中國近代地球物理觀測事業中的傑出貢獻和重要地位,並對中小學課本中與地震相關的知識點和大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科學普及。館內陳列的維歇爾地震儀、愛麗奧特磁力儀等近20餘種百年以上歷史的地磁、地震觀測儀器 [2] 

上海地震科普館內容豐富

上海地震科普館 [2]  展示面積550方米,主要由序廳、地震科普廳、弧幕影視廳、百年風采廳等組成。

上海地震科普館展廳組成

序廳
序廳 序廳
浮雕牆是以張衡地動儀和地震波為主要創作元素的藝術作品。牆上的浮雕建築羣展現了上海的地震監測事業從1874年揚帆啓航、經歷了從徐家彙建台到佘山壯大發展的百年曆史變遷。
科普廳
地震科普展廳由“地球,美麗的家園”、“地震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地震是照亮地球內部的一盞明燈”、“地震是災害之首”、“應對地震災害”、“造福人類的地震波”這六大地震科普板塊組成,給人以理性知識和感性認識。
漫畫牆
幾個可愛的卡通形象用豐富的表情與肢體語言,生動地展示地震時的避震要點和在家裏、學校、高樓、公共場所、户外、乘坐地鐵、開車這七種不同場景下的避震方法。
上海地震科普館 上海地震科普館
弧幕影視廳
弧幕影視廳裏立着一個180度的投影大弧幕,身處其中,就像來到一個奇妙的世界。由一部場面震撼、製作精美的地震科普影片帶領着大家一起探究地震的奧妙,影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和富有感染力的畫面為大家一一展現地球結構、地震成因、地震災害等知識。
百年風采廳
上海地震科普館 上海地震科普館
展現了普上海地震科普館與佘山地震基準台合二為一的重要特色。本展廳通過“徐家彙時期”、“陸家浜時期”、“佘山時期”、“數字化時代”四個不同的時間段來介紹已經有140多年曆史的佘山地震基準台的前世今生。
展示廳內存列的地磁、地震儀器絕大部分均在百年以上,這些儀器在我國地震系統保留得最多、最全、最好,陳列的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珍貴經典的地磁、地震觀測資料與煙燻圖紙,包含1906 年的美國舊金山 8.0 級地震圖和 1923 年日本東京 8.2 級地震圖,體現了佘山地震基準台的深厚的底藴和科研實力。

上海地震科普館珍貴資料

館內保存着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地震地磁觀測儀器和珍貴的觀測資料,其中愛麗奧特磁力儀(1879年英國製造),維歇爾地震儀(1909年德國製造),清朝時期的《皇朝直省地域全圖》為鎮館之寶,從中可以瞭解到我國的地球物理觀測發展的脈絡。

上海地震科普館所獲榮譽

2022年3月,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