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京劇志

鎖定
《上海京劇志》是徐辛捷、蔡世成編纂的地方誌,1999年12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 [1] 
中文名
上海京劇志
作    者
徐辛捷
蔡世成
類    別
地方誌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9年12月
ISBN
7-80646-038-1/J·91

上海京劇志內容簡介

一、本志編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
二、本志是《上海文化藝術志》的專業分志之一。以繁榮社會主義民族文化為宗旨,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力求正確客觀地反映上海地區京劇來源和發展的軌跡,體現時代特徵。
三、本志記述時間上限為1863年上海有京調皮黃起,下限為1996年,個別地方延至1996年以後。 [1] 

上海京劇志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科班
李毛兒女伶科班
小金台科班
芳字科班
福字科班
喜臨堂科班
厲家班
第二節 戲校(學校)
上海榛苓小學
春航義務學校
私立夏聲戲劇學校
上海戲劇學校
中華國劇學校
華東戲曲實驗學校
上海市戲曲學校
上海京劇院學館
上海市新華京劇團學館
黃浦區戲曲學校
上海五七京劇演員訓練班
上海京劇院業餘藝術學校
第三節 班社與院團
大世界大、小京班
移風社
中華劇團
華東京劇團
上海市人民京劇團
華東戲曲研究院
華東京劇實驗劇團
上海京劇院
上海京劇院所屬演出團
秋聲京劇團
新華京劇團
新民京劇團
黃浦京劇團
上海青年京崑劇團
附:1949年後民營職業劇團簡表
第四節 票房(社)及業餘京劇組織
盛世元音
雅歌集
久記社
上海鐵路京劇愛好者協會
恆社票房
蘭社
律和票房
大同票房
上海銀行京劇部
湖社
麒社
藝社
盧灣區京劇協會
上海市工人藝術團京劇團
復旦大學京劇隊
同濟大學業餘京劇團
上海師範大學京劇之友社
黃浦區人民廣場街道京劇隊
黃浦區京崑劇之友社
上海市戲曲學校京劇茶座
上海市京劇愛好者聯誼會
上海國際京劇票房
附:
京劇票房簡表
郊縣京劇票房簡表
業餘京劇組織簡表
第五節 行會、協會、研究團體
梨園公所
上海伶界聯合會
上海國劇藝術保存社
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歌劇部
藝友座談會
上海市京劇改進協會
周信芳藝術研究會
第六節 戲裝、道具、樂器作坊、工廠和租借部
王順泰戲衣莊
南恆泰彩靴店
呂順昌胡琴店
徐大個戲帽鋪
周順興刀槍店
柯同椿戲具店
天昌戲衣店
鳳鳴齋板鼓店
上海京劇院舞美工場
上海戲劇刀槍廠
上海京劇服裝服務隊
上海戲劇服裝用品廠
德誼堂衣箱(趙家衣箱)
雙玉堂箱
金玉堂箱
附:燈光器材、佈景出租業一覽表
第二章 劇目
第一節 整本戲、小戲、摺子戲
殺四門
投軍別窯
驅車戰將
斬經堂
春秋配
虹橋贈珠
雪擁藍關
水淹七軍
十八扯
烏龍院
四進士
白蛇傳
別官·祭江
武松
拿謝虎
劈山救母
大劈棺
紅梅閣
盤絲洞
徐策跑城
洛陽橋
貴妃醉酒
百花公主
桃花扇
黃飛虎反五關
刀劈三關
亡蜀恨
博浪錐
張汶祥刺馬
清風亭
明末遺恨
拿破崙
紡棉花
馬前潑水
戲迷傳
文天祥
宋教仁
黑奴籲天錄
黛玉葬花
篡位大漢奸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
寶蟾送酒
饅頭庵
紅菱豔
武則天
學拳打金剛
華倫夫人之職業
失足恨
武松與潘金蓮
董小宛
梁紅玉
香妃恨
信義村
紅娘子
黃泥崗
東郭先生
信陵君
黑旋風李逵
紅色風暴
趙一曼
智取威虎山
平原游擊隊
唱戲的人
義責王魁
淝水之戰
海瑞
海瑞上疏
踏破東海千層浪(戰海浪)
晴雯
唐賽兒
火鳳凰
梅妃
尤三姐
澶淵之盟
激戰城隍廟
審椅子
送肥記
社長的女兒
龍江頌
櫃枱
海港
南方戰歌
南海長城(磐石灣)
甲午海戰
漢宮春秋
黑水英魂
刑場上的婚禮
玉梅鬧婚
譚嗣同
寶劍歸鞘
紅樓十二官
青絲恨
孽緣記
曹操與楊修
潘月樵傳奇
扈三娘與王英
歧王夢
附:解放以來創編、移植、整理劇目略表
第二節 連台本戲
塔子溝
狸貓換太子
宏碧緣
封神榜
七俠五義
西遊記
鐵公雞
查潘鬥勝
瓜種蘭因
潘烈士投海
三門街
黑籍冤魂
新茶花
血淚碑
乾隆下江南
走麥城
紅蝴蝶
就是我
濟公活佛
槍斃閻瑞生
石頭人招親
徽欽二帝
漢劉邦統一滅秦楚
開天闢地
黃慧如與陸根榮
火燒紅蓮寺
怪俠歐陽德
紅羊豪俠傳
文素臣
太平天國
水泊梁山
附:解放前連台本戲演出情況簡表
第三章 導演
第一節 導演體制沿革
排戲人
導演(兼主演)
專職導演
第二節 導演劇目選例
華麗緣
黑旋風李逵
封神榜(頭本)
義責王魁
譚嗣同
青絲恨
曹操與楊修
第四章 表演
第一節 行當與演員表演藝術
行當
王鴻壽
汪笑儂
潘月樵
麒派
蓋派
鄭法祥
張翼鵬
俞振飛
馮子和
歐陽予倩
南方四大名旦
大奎官等與武淨“三利”
江南名醜
第二節 特技與功夫
十杆槍
化學把子
醜行基本功
寶劍入鞘
乾坤圈
筋斗
滾釘板
跳板滑雪
第三節 表演選例
一箭仇
十八扯
十字坡
小放牛
馬前潑水
尤三姐
烏龍院·鬧院
烏龍院·下書
烏龍院·殺惜
火鳳凰
目連救母
百花贈劍
連升店
妻黨同惡報
金玉奴
周瑜歸天
拾玉鐲
惡虎村
清風亭
雅觀樓
紫竹林
智取威虎山
曹操與楊修
第五章 音樂
第一節 音樂唱腔與伴奏
唱腔
樂隊
作曲和樂師
第二節 演員的演唱藝術
汪笑儂
馮子和
周信芳
黃桂秋
第三節 譜例
《孟姜女》選段
《罵閻羅》選段
《蕭何月下追韓信》選段
改良《探陰山》選段
《別宮·祭江》選段
《監酒令》選段
《打虎上山》前奏曲
《趙一曼》選段
《烏龍院·下書》鑼鼓譜
第六章 舞台美術
第一節 化妝
俊扮
臉譜、面具
髯口
髮式與頭飾
第二節 服裝、道具
衣箱
行頭
服裝設計
盔頭
靴鞋
第三節 舞台美術和舞台裝置
燈綵戲
機關佈景
寫意與寫實佈景
燈光
音響
幻燈
火彩
第七章 劇團管理
第一節 組織體制
名角挑班制
班園一體制
股份制
共和班
集體所有制劇團經理(團長)負責制
國營劇團黨委(總支、支部)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
承包責任制
院長負責制
第二節 經濟管理
出資成班(劇團)
工資制度
第八章 演出場所、類型、習俗
第一節 演出場所
滿庭芳
丹桂茶園
金桂軒
大觀茶園
天仙茶園
桂仙茶園
羣仙茶園
新舞台
大舞台
天蟾舞台
亦舞台
共舞台
丹桂第一台
更新舞台
黃金大戲院
中國大戲院
卡爾登大戲院
皇后大戲院
逸夫舞台
附:上海京劇演出場所情況一覽表
新世界遊樂場
高樂歌場
大世界遊樂場
乾坤大劇場
先施樂園
天韻樓永安劇場
大新遊樂場
新新公司遊樂場
福安公司遊樂場
附:上海地區遊樂場情況一覽表
第二節 各種類型的演出
廟會戲、行業戲
堂會戲
義務戲、搭桌戲
對台戲
兩下鍋
兩頭紅
羣芳會(唱)
紀念演出
晚會演出
巡迴演出
慰問演出
下廠、下鄉、下部隊
訪問演出與外事商業演出
播音演出、電視演出
星期戲曲廣播會
京劇卡拉OK
京劇茶座
京歌
附:建國後上海京劇出國(境)演出情況表
第三節 演出習俗與諺語
演出習俗
戲曲諺語
第九章 專記、軼聞
第一節 專記
揚州、裏下河徽班與水路班子
伶界商團攻打江南製造局
《新青年》關於戲劇改良的討論
周信芳與田漢等文化人的交往
“抗捐”和“拒絕藝員登記”鬥爭
華東京劇團進上海之前
上海京劇界抗美援朝義演
麒派藝術進修班始末
京劇新譜滬港誼
梅蘭芳、周信芳誕生百年紀念活動
京劇走向青年
上海京劇萬里行
第二節 軼聞
譚鑫培六到上海
梅蘭芳在上海
尚小云接觸海派排演新戲
苟慧生滬上試演《盤絲洞》
程硯秋申江長駐《女兒心》
上海評論四大名旦
馬連良與上海京劇舞台
言菊朋七下申城
“金霸王”紅遍春申
唐韻笙傾倒上海觀眾
關肅霜的上海鄉情
袁世海、裘盛戎與“麒派”
鄧小平看言派京劇
下農村練出高難技巧
第十章 書刊與出版物
第一節 報刊雜誌
二十世紀大舞台
圖畫劇報
歌場新月
羅賓漢
雅歌
戲劇月刊
梨園公報
戲世界
戲曲旬刊
半月劇刊
平劇彙刊
戲劇週報
十日戲劇
半月戲劇
戲報
戲劇春秋
大眾戲曲
上海戲劇
附:上海有關京劇戲曲(文藝)期刊、報紙簡表
第二節 專著、劇本彙編及唱片
梨園聲價錄
海上梨園新歷史
嘯虹軒劇談
戲考
菊部叢刊
春航集
京劇二百年之歷史
菊部叢譚
大戲考
二黃尋聲譜
清代伶官傳
戲典
最新詳註戲考
譚鑫培全集
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選集
京劇劇目初探
汪笑儂戲曲集
京劇曲調
京劇前輩藝人回憶錄
粉墨春秋
趙喇嘛京胡曲譜
京劇字韻
傳統劇目彙編(京劇1~26集)
京劇小戲考
談麒派藝術
戲曲斤斗練習方法
京劇流派欣賞
荀慧生演出劇本選集
戲曲龍套教材
談悟空戲表演藝術
荀慧生演劇散論
京劇聲韻
京劇現代戲唱片曲譜選
京劇新戲考
革命樣板戲評論集
新編大戲考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小生舊聞錄
周信芳文集
周信芳藝術評論集
梅蘭芳唱腔集
京劇聲樂研究
歐陽予倩戲劇論文集
黃裳論劇雜文
中國戲曲理論研究文選
翁偶虹戲曲論文集
俞振飛藝術論集
戲諺一千條
周信芳演出劇本唱腔集
程硯秋唱腔集
紅氍毹上
京劇音韻探究
京劇鑼鼓演奏法
戲曲菁英(上)
京劇餘派老生唱腔集
京劇羣曲彙編
中國京劇史(上卷、中卷)
周信芳藝術評論集(續編)
周信芳與麒派藝術
附:
有關京劇專著、書籍簡表
中國唱片廠庫存新中國成立前唱片模版簡表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唱片廠(公司)灌製唱片簡表
第三節 電影和電視劇
上海攝製的京劇影片
上海京劇演員參加外地攝製的影片
上海攝製的京劇電視劇
上海演員參加外地拍攝的京劇電視劇
第十一章 人物
第一節 傳記
夏氏家族(夏奎章 、夏月珊、夏月潤)
孟氏家族(孟七、孟小冬)
李氏家族(李永福、李吉來、李瑞來)
周來全、週五寶父子
景四寶
劉維忠
鄭長泰、鄭法祥父子
張國泰
孫春恆
王鴻壽
趙嵩綬
沈韻秋
李春來
汪笑儂
張潤泉
馮志奎
熊文通
牛松山
劉永春
孫玉聲
林紹琴
貴俊卿
潘月樵
呂月樵
張桂軒
陳道安
孫履安
林老拙
江夢花
馮小隱、馮叔鸞兄弟
杜文林
趙如泉
王益芳
蓋三省
毛韻珂、毛劍秋父女
李桂春
陳秀華
張聿光
周筱卿
何潤初
應寶蓮
苗勝春
馮子和
蓋叫天
歐陽予倩
羅亮生
賈璧雲
韓金奎
張肖傖
常春恆
劉豁公
徐毓敏
產保福
楊四立
楊塵因
程君謀
李桂芳
趙君玉
梅蘭芳
劉奎官
白玉昆
周信芳
王蘭芳
張聊止
何月山
蘇雪安
林樹森
朱瘦竹
露蘭春
張文豔
趙濟羹
王桂卿
徐慕雲
高雪樵
小楊月樓
劉筱衡
趙桐珊
鄭過宜
俞振飛
劉斌昆
周璣璋
王芸芳
陳富瑞
鄭文標
王虎辰
黃桂秋
郭坤泉
呂仲
徐筱汀
黃玉麟
楊畹農
李寶槐
張翼鵬
王燮元
林鵬程
郭翛翛
黎秋覺
楊小佩
趙培鑫
呂君樵
李家載
金素雯
趙德鈺
言少朋
徐杏桃
許鐵生
言慧珠
沈雁西
張森林
童芷苓
幸熙
趙曉嵐
張美娟
胡冠時
第二節 名錄
獲市以上演出獎勵名錄
獲市以上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名錄
後記
版權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