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鎖定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的前身是解放前的電機工程系。50年代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分為電工與計算機科學系(三系)和電子工程系(四系)。1985年,三系和四系合併,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電子電工學院。下設電機工程系、自動控制系、計算機系和電子工程系以及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所、光纖技術研究所、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所;1989年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1987年,通過與國家水利電力部聯合辦學,以其中的電機工程系為主體成立了電力學院,電子電工學院遂更名為電子信息學院,並將精密儀器系(八系)併入。 [1] 
中文名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JTU
簡    稱
電院
創辦時間
1908年
辦學性質
工程科學
學校特色
211工程985工程
主管部門
上海交通大學
專職院士數
4
國家重點學科
4
主要獎項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冠軍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索尼杯
知名校友
江澤民 [2]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市
業界讚譽
中國電氣工程師“搖籃”
現任院長
關新平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成立於2001年12月,其前身可溯源至百年前的電機專科,具有中國電氣工程師“搖籃”之美稱。學院目前下設電氣工程系、自動化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電子工程系、感知科學與工程學院、微納電子學系、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軟件學院、教學發展與學生創新中心、先進電子材料與器件校級平台、網絡安全技術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John Center及清源研究院。 [2] 
學院擁有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和儀器科學與技術等六個一級學科,其中涵蓋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和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截至2010年12月,學院共有國家級基地7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中心1個、國家能源研發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省部級基地9個,以及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交大閔行校區電信學院 交大閔行校區電信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44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232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員)307名。學院始終堅持“引育並舉同步發力,分類管理才盡其用”,師資隊伍結構持續優化,整體水平穩步提升。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外籍院士1名、973首席科學家6名、IEEE Fellow 11名,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9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5名,科技部火炬計劃獲得者1名,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7名,國家青年拔尖人才9名。 [2]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學設備

學院擁有各種現代化科研設備,並有廣泛的國際科技合作交流關係。已同世界上多所著名大學、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起各種協作關係,學院以其雄厚的科技實力可在眾多領域內進行卓有成效的科研開發和學術交流等工作。歷年來承擔並完成了大量國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項目,有着豐富的科研成果。每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超過1500篇,科研經費超過一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和省部級的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自然科學一等獎多項。
在百年交大的成長過程中,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曾為我們的黨和國家培養了諸如江澤民、王安、楊嘉墀、張鍾俊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實業家、科學家與教育家,培養了十餘萬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他們已在信息、航天、航海、汽車、電氣工程、生物醫學、高等教育等領域發揮着重要的骨幹作用。 [2]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科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基礎學科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 [2]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重點學科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於1998年建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所屬的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為國內首批計算機軟件碩士點,1985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批為計算機軟件博士點,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另一個二級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也是國內首批的計算機應用碩士點,並於1985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計算機應用博士點。2007年該一級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3] 
本學科是我國最早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最早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最早取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所含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兩個二級學科於1987年開始就一直是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在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建立上海市優化與控制軟件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以本學科為基礎的系統控制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准立項建設。 [4]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1988年和2001年兩度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現有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34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光通信與光器件、無線與移動通信和信息安全技術。設有“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信息安全綜合管理技術”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5]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1987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8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高速電路的電磁理論和電路理論、導波光學與光器件、新型天線研究和電波傳播及其信息處理。設有“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微波毫米波實驗室。 [5]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007年,精密儀器及機械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檢測與傳感技術、微型機電系統及精密醫療儀器、複雜智能機電系統及控制理論與方法研究、慣性技術及導航系統等。 [6] 
2007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力系統規劃與電力市場、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繼電保護與自動化、電能質量及其控制技術、電力設備安全運行、可再生能源及其併網技術等。 [6]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人才培養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本科生培養

學院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信息安全、軟件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感知工程共11個本科專業,其中8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4000餘名。
學院已形成了一個大電類平台、兩個特色班的“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格局。學院實施信息技術引領、強弱電結合的大電類專業寬口徑培養新機制,特色鮮明的電子信息領域人才培養模式榮獲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電院積極探索和實踐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2011年成立了國際上首個IEEE試點班,創新的辦學模式於2017年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學院融合多學科優勢,2019年建設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試點班,面向國家需求,致力於成為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應用高端人才成長與發展的“搖籃”。
學院具有豐碩的教研成果,目前擁有國家級一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資源共享課3門,上海市一流課程12門,上海市精品課程31門。2013年至今,學院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上海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
學院構建了全過程、多層次、立體化的本科生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創造了連續4屆5件作品獲挑戰杯特等獎的紀錄,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國內外賽事中多次斬獲最高獎項。 [7]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研究生培養

學院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現有博士生導師450餘名,碩士生導師700餘名。在讀博士生2000餘名,全日制碩士生3200餘名。
研究生教育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工作主線,紮實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對接學術前沿,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培養,2020-2022年,學院獲評國家一級學會優博論文6篇、一級學會優博論文提名4篇、校優博論文8篇、校優博論文提名11篇。積極對接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和行業產業需求,強化產教融合,已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華為等多家國內重點企事業單位開展研究生聯培項目,並與若干龍頭企業開展課程共建,培養“高精尖缺”領域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8]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科研概況

十三五期間,學院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2項、一等獎28項。現有國家級研究基地6個,省部級研究基地19個。近三年,學院科研經費數量不斷攀升,年均經費超10億,人均經費160萬,年均ESI高被引論文近150篇,年均授權專利近550個,累計授權國外及港澳台專利近100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均立項近120項,年均立項率超30%,其中青年基金項目年均立項率達50%,面上項目年均立項率超30%。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牽頭立項總數超20項。學院高度重視成果轉化工作,與多家科技型企業開展合作,近三年新建聯合研發平台30餘個。同時深度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承接各類軍工項目逐年增多,近五年合同經費達12億,其中千萬級以上項目16項。 [12] 
科研獲獎
時間
項目
獲獎類別等級
第幾完成單位
2008
小型化高性能微波無源元件與天線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第一
2008
高效、抗干擾無線寬帶圖傳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08
高性能寬帶信息網(3TNet)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六
2008
中國教育科研網格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六
2008
複雜動態網絡同步與控制研究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第一
2008
電力系統安全保障技術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08
生理參數無創檢測及胃腸道疾病預警與診斷新技術和新方法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08
國家信息安全公共服務共性支撐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08
非硅MEMS技術及其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第一
2009
複雜水電能源多維廣義耦合決策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三
2009
ITU-T多媒體業務系列國際標準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
2010
特殊環境下機器人檢測裝備及其應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0
城市電網電災防治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
2010
複雜水電能源系統優化運行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國家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三
2011
射頻系統級封裝技術及其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1
網絡化的視頻媒體處理與適配分發關鍵技術與核心系統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1
面向高清視頻監控的感興趣目標智能處理技術及其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1
肝炎後肝硬化“虛積生積”的中醫病機理論的建立和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二
2012
射頻電子系統的三維高密度封裝技術及其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12
網絡計算環境下的虛擬機運行支撐關鍵技術與應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2
大型礦井提升系統傳動控制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2
人腦動態建模、定位與功能保護新技術及其在神經導航中的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第二
2013
計算機網絡信息分析取證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3
空天地協同多媒體通信指揮系統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4
虛擬機運行支撐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14
胃腸道多參數無創檢測技術及疾病診斷系統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第一
2015
高清視頻網絡化即時服務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15
複雜網絡演化動力學分析與控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一
2015
高能效動態可重構計算及其系統芯片關鍵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第三
2015
機器人無標定視覺伺服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一
2015
信息安全協議新方法研究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一
2015
密碼芯片安全分析和防護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5
多源異質分子大數據生物信息處理的新理論與新方法
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第一
2015
高壓電力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5
野外快速病原微生物偵檢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第一
2016
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
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第一
2016
新能源微電網運行控制技術與關鍵裝置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6
高可靠智能配電網規劃與運行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6
基於多元兼容集成製造技術的MEMS傳感與驅動器件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6
基於納米技術的乙肝病毒及肝病全程的快速偵檢技術與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6
等離子切割機的電氣控制系統
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第一
2016
大規模複雜計算系統的智能監控技術及其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第一
2016
網絡系統分佈式感知與控制基礎理論與方法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第一
2016
網絡信息內容安全管理關鍵技術與應用
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第一
2016
網絡化大系統的分佈式預測控制理論與方法
中國自動化學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第一
2016
面向高環保要求的燃煤電站煙氣脱硝流場設計、運行優化及工程應用
中國自動化學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第一
2016
智能電網用户端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第一
2017
預測控制的原理研究與系統設計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一
2017
密碼芯片系統的攻防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17
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17
工業無線網絡監控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7
面向移動終端的可視媒體通信及處理關鍵技術與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7
架空輸電線路智能化關鍵技術及裝置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7
國家數字電視“户户通”工程核心芯片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7
分佈式系統資源調度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第一
2017
典型碳納米結構氣體傳感效應與器件的基礎研究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一
2017
***
軍隊創新專項一等獎
第一
2017
風能與光伏發電電力變換與傳輸關鍵技術與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第一
2018
網絡系統的分佈式感知與協同控制基礎理論與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一
2018
數字電視廣播系統與核心芯片的國產化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18
主動配電網協同控制與優化
關鍵技術及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8
面向信息管理智能化的雲計
算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8
風電電力變換及機網柔化
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8
互聯網軟件的安全分析與防護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
2018
虛擬計算環境的低時延資源管理、架構及應用
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
第一
2018
個性化、智能化服務技術
及其在在線旅遊行業的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
2018
工業以太網交換機關鍵技術研究及在核電站的應用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二等獎
第一
2018
適配化的視頻表示與傳輸關鍵技術與應用
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明二等獎
第一
2018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測評技術與應用
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
2018
高效多向中繼網絡傳輸理論與關鍵技術
中國電子學會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二
2018
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第一
2018
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第一
2019
面向突變型峯值服務的雲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
國家技術發明獎
第一
2019
基於納米技術的胃癌預警與早期診斷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教育部技術發明獎
第一
2019
無人駕駛工業車輛關鍵技術及應用
教育部技術發明獎
第一
2019
安全高效電網側儲能功率變換系統
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發明獎
第一
2019
大量新能源界接入下的電力系統柔性及靈活性資源優化規劃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
第一
2020
面向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數據協同處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面向複雜場景的人物視覺理解技術及應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第一
2020
移動計算通信融合網絡資源協同理論與方法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多兆瓦級電池儲能高效變換器和風光儲集成關鍵技術與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面向內存計算的軟件定義關鍵技術及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低速無人系統定位技術及應用
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大規模受端電網規劃與運行支撐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情感腦機接口的基本特性、基礎算法和公開數據集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魯棒語音信號模式分析與識別的深度結構化建模理論與方法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第一
2020
語義驅動的視頻智能分析及適配傳輸關鍵技術與應用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第一
2020
高壓電纜固體絕緣的電荷輸運理論與關鍵技術
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第一
2021
基於網絡信息論的多維可視信號漸進編碼傳輸理論與方法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第一
2021
碳基納米材料的結構調控和特異電子學性能研究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第一
2021
輸變電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及絕緣失效行為研究
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創新成果獎二等獎
第一
參考資料: [13]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蘇躍增
院長、黨委副書記:關新平
黨委副書記:徐劍波、黃文燾
副院長:薛廣濤、韓韜、尹毅、義理林、劉勝利、郭小軍 [11]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地理位置

上海市東川路800號電信羣樓。 [9]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首批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名單公示。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