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中醫藥大學

鎖定
上海中醫藥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100]  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首批世界衞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標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所在地;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校與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合署運行。
學校創辦於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均取得A+的優秀成績,是全國中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的高校。
據2023年10月學校官網信息,學校佔地500餘畝;設有15個二級學院,開設3個一級學科及1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3個二級學科及6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有18個本科專業,7個繼續教育的本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學生近8000人,教職員工1300餘人。 [104] 
中文名
上海中醫藥大學
外文名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簡    稱
上中醫(SHUTCM)
創辦時間
1956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100] 
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上海市屬重點建設高校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111計劃 展開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100] 
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上海市屬重點建設高校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111計劃
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
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120]  收起
主管部門
上海市
現任領導
季光(校長) [103] 
曹錫康(黨委書記)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18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
國家重點學科
6個
院系設置
15個二級學院
校    訓
勤奮、仁愛、求實、創新
校    歌
《杏花開遍美麗的校園》
校慶日
5月28日
地    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
院校代碼
10268
主要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學技術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中華醫學科技獎 展開
主要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學技術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中華醫學科技獎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上海中醫藥科技獎 收起
知名校友
楊曉渡裘沛然何清湖鮑炳章凌昌全張前德宋曉亭範永升

上海中醫藥大學歷史沿革

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立於1956年9月,是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學校之一,時名“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學家程門雪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為首任院長。學校延續發展了近現代中醫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1917年創辦)、上海中國醫學院(1927年創辦)、上海新中國醫學院(1935年創辦)的深厚中醫底藴和傳統。一代名醫丁甘仁創辦的私立上海中醫專門學校(1932年改名為私立上海中醫學院)是中國第一所高等中醫學校。
1956年建校後,學校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局主管,1964年起為國家衞生部直屬領導,1982年後仍由上海市領導。校址初在蘇州河畔的河濱大樓,1958年遷入零陵路530號。
1959年1月,國內最早的醫史專科博物館——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1938年創辦)併入上海中醫學院,更名為上海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1993年12月隨學校更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2003年組建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後,保留醫史博物館建制)。
1960年,在全國中醫院校中最早設立針灸學專業。
1978年中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學校在全國中醫院校中作為第一批招生單位,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首批被國家批准的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
1983年,受世界衞生組織委託,建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和國際針灸培訓中心。 [1] 
1984年,組建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併合署。
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上海中醫學院更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是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最早升格為大學的院校之一。
1995年,學校獲准設立第一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8年5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屬學校和中華醫學會雙重領導,以學校為主。
1999年,學校首批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的評估,並於2007年再次被評為“優秀”。
1999年,學校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原上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於1985年)併入。 [2] 
2001年起,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開展中醫學七年制、八年制學生聯合培養工作。 [3] 
2002年,受教育部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試點在49個(學校自定20個)非醫學專業本科生中招收中醫學專業碩博連讀研究生工作。 [4] 
2003年,為實施上海市高校佈局調整規劃,學校整體搬遷至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為“張江藥谷”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學校入選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2010年,中藥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稱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上海市屬高校,也是全國唯一的中藥學一級學科“優秀”流動站。同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5-6] 
2011年,全國首批中醫學臨牀專業學位十四名博士(師承)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誕生。2011年起,學校與華東師範大學聯合培養中醫學專業長學制學生。 [7]  同年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2012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學校中藥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中醫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二,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三。
2013年1月,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5月,學校與虹口區政府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同年,學校開辦國內首箇中醫藥院校生物醫學工程(中醫信息與工程方向)四年制本科專業(2015年正式開始招生)。 [8-10] 
2014年6月,學校與嘉定區人民政府舉行“區校共建嘉定國際中醫藥城區”簽約儀式。7月,學校與長寧區委區政府簽訂區校合作協議。8月,學校與閔行區人民政府簽訂閔行區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11-12] 
2015年4月,入選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6月,學校與崇明縣中醫藥事業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12月,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創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合作聯盟”(2018年更名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創始成員。 [13-15] 
2016年1月,學校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3月,學校與楊浦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中醫藥大學60週年校慶標誌 上海中醫藥大學60週年校慶標誌
2017年3月,獲教育部批准,在中國大陸首次設立康復物理治療和康復作業治療2個目錄外新專業,成為國內首家同時擁有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聽力與言語治療(ST)專業的高校。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8月,被認定為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同月,學校與中國醫藥城簽署全面合作協議。12月,教育部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均取得A+的優秀成績,是全國中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的高校。同年,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 [16-20]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12張)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月,學校共有3項科技成果獲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創學校同一年度一等獎獲獎數的歷史新高。4月,學校與寶山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正式任命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沈遠東教授為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主席,標誌着中國在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同月,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7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成全球首家通過JCI(國際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國際學術型醫學中心評審的中醫醫院。8月,首個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主導的ISO中醫藥國際標準正式發佈,也是學校作為ISO/TC249秘書處製作完成的第31個國際標準。9月,學校和德國漢堡大學中醫中心、漢堡大學醫學院職業教育學院合辦的首屆上海-漢堡中醫研究生項目在德國漢堡開學,該項目是歐洲第一個西醫臨牀醫學碩士起點的中醫研究生學位課程項目,將授予畢業生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相關專業碩士學位。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上海中醫藥大學入選。12月,學校“上海中醫藥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服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獲教育部認定,入選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名單;同月,上海中醫藥大學海南國際康養研究院(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學校分別與海南省澄邁縣人民政府、富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月,學校與江蘇省泰州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上海中醫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籌)、上海中醫藥大學泰州科創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江蘇泰州舉行。同年,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教育部與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醫藥院校。 [21-31] 
2019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泰國朱拉蓬皇家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建立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中國的中心總部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 [32-33]  4月,經教育部批准,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上海市高考改革綜合評價錄取試點院校;同月,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5月,學校與華東師範大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6月,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學校在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和大學區校共建框架協議指導下,自2019年6月起,與浦東衞校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惠南校區。9月,學校康復醫學院大三學生入駐惠南校區,上海市康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落户惠南校區。11月,“上海中醫藥大學惠南校區”揭牌。12月,發起成立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同月,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雙方聯合籌辦的“上中醫-上藥”中醫藥創新聯合研究院揭牌。 [7]  [34-38] 
2020年3月,學校申報全國中醫院校首個“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獲教育部批准。4月,學校與綠地控股集團、上海醫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生物醫藥產業園;同月,上海中醫藥大學與濟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中醫特殊藥物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5月,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現代中醫藥高等研究院揭牌。6月,上海中醫藥大學與温州醫科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舉行。7月,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共建的“中醫西醫匯聚創新研究院”成立;同月,入選上海市級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8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博鰲國際醫院揭牌儀式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先試區舉行。9月,學校入選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39]  同年起,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開設九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 [40-44] 
2021年,首批加入“滬校蘇企聯盟”。 [121]  2月,上海中醫藥大學發起成立上海市安寧療護髮展研究聯盟。 [45] 
2022年2月,學校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100] 
2022年2月,入圍第二批特色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名單。 [101] 
2022年7月2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相關高校和單位,成立了長三角中醫藥高等教育聯盟。 [102] 

上海中醫藥大學辦學條件

上海中醫藥大學院系專業

據2023年10月學校官網信息,學校設有9個二級學院,開設18個本科專業。 [104]  [111] 
上海中醫藥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中醫學(屠呦呦班)、中醫學(5+3一體化)、中醫學(五年制)、中西醫臨牀醫學
中醫學(5+3一體化針灸推拿英語方向)、針灸推拿學、生物醫學工程(中醫信息與工程方向)、智能醫學工程
中藥學、藥學(中外合作辦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
康復治療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康復物理治療、康復作業治療
上海中醫藥大學公共健康學院
預防醫學、食品衞生與營養學、公共事業管理(衞生管理方向)
護理學 [112]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科建設

體育館 體育館
據2023年10月學校官網信息,學校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及中醫1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博士學位授權點,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史、醫學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護理學7個一級學科,藥劑學、生藥學、藥理學3個二級學科及中醫、中藥學、護理、翻譯、公共衞生、生物與醫藥6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專業覆蓋全部中醫藥學科。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中醫外科學、中藥學、中醫內科學及中醫骨傷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中醫醫史文獻學針灸推拿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8個;上海市高峯高原學科4個。中醫學、中藥學兩個學科連續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名單並進入培優建設行列;在教育部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我校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學科全部進入最高等級的A+檔。 [104]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雙一流“建設學科數和國家重點學科數均居全國中醫院校第二、上海市地方高校之首;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8個,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9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5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6個,上海高校高峯高原學科4個;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專業覆蓋全部中醫藥學科;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在2010年的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中,學校中藥學學科被評為全國唯一的中藥學一級學科“優秀”流動站,也是唯一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稱號的上海市屬高校。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學校中藥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中醫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二,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三。近年,有1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4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學科攜手參評,均取得A+的優秀成績,是全國中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的高校。 [46]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
中醫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史、醫學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護理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
中醫、中藥學、護理、翻譯、公共衞生、生物與醫藥
“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
中醫學、中藥學
國家重點學科(4個)
中醫外科、中藥學、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
中醫醫史文獻學、針灸推拿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8個)
藥用植物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各家學説、中醫藥工程學、中醫肝膽病學、中醫傳染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腫瘤病學、中醫肛腸病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臨牀、針灸學、推拿學、古漢語與醫古文、內經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複雜科學、中醫史學、中醫文化學、中醫文獻學、中醫痹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護理學、中醫急診學、中醫乳腺病學、中醫養生學、中西醫結合臨牀、中醫全科醫學、中西醫結合臨牀、中醫護理學、中醫藥信息學、中醫“治未病”學、中醫康復學、中醫皮膚病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神志病學
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1個)
中藥學
上海市重點學科(9個)
中醫婦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系統實驗方劑學、中醫醫史文獻、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內科學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6個)
A類-中藥學;B類-中醫學、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史;培育-護理學、藥學
上海高校高峯高原學科(4個)
I類高峯-中藥學、I類高峯-中醫學、I類高峯-中西醫結合、I類高原-科學技術史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5個)
中藥臨牀藥理學、中藥藥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脾胃病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ESI全球前1%學科(2個)
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
參考資料: [47-58]  [104]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建設

據2023年10月學校官網信息,學校有18個本科專業,除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外,還設有護理學、食品衞生與營養學、康復治療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預防醫學等專業。有7個繼續教育的本科專業。 [104] 
據2020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本科專業15個:中醫學(5+3一體化)/中醫學(五年制)、針灸推拿學(五年制)、中西醫臨牀醫學(五年制)、中藥學、藥學(中英合作)、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智能醫學工程、預防醫學、食品衞生與營養學、公共事業管理、康復治療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康復物理治療、康復作業治療;專科專業1個:護理(中英合作);有8個繼續教育的本、專科專業。學校是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特色專業點”建設高校。 [9]  [59] 
外事樓 外事樓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上海市精品課程39門,國家級來華留學英文授課品牌課程1門,上海市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6門,上海市全英語示範課程3門,上海市教學成果獎23項,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6項。學校獲得包括特等獎、一等獎在內的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學校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1個,上海市高地建設項目5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60] 
1999年,學校首批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的評估,2007年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結論。 [61] 
學校康復治療學專業通過世界物理治療師聯合會(WCPT)和世界作業治療師聯合會(WFOT)雙認證以來,又在中國大陸首次設立康復物理治療和康復作業治療2個目錄外新專業,是國內首家同時擁有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聽力與言語治療(ST)專業的高校。 [17] 
類別
名稱
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中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教學成果獎(6項)
我國臨牀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5+3”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特等獎主要完成單位)
“文化引領,追求卓越”——醫學院教師發展中心的探索與實踐(一等獎)
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繼承與創新並重”的高等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實驗中醫學》課程建設、中醫解剖學新學科創建與發展(二等獎4項)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
中醫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藥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醫藥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
五禽戲
國家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中醫骨傷科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7個)
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內經選讀、中醫外科、醫古文、實驗中醫學、針灸學
國家級視頻公開課(4個)
走進經絡的世界、從中醫學看什麼是好的醫學、走近中藥、隨處可見的筋骨操作
國家級來華留學生全英語授課品牌課程(1個)
推拿治療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
中醫學(第一批)、中藥學(第三批)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醫學、康復治療學、針灸推拿學、藥學、康復作業治療學
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
生物醫學工程、護理學、康復物理治療學、食品衞生與營養學、公共事業管理
上海市精品課程(24個)
推拿手法學、中藥學、護理學基礎、醫患溝通理論與實踐、傳統保健體育、運動與中醫、康復醫學、腧穴解剖學、中國醫學史、 藥用植物學、中醫基礎理論、推拿學、中醫英語、傷寒論、中藥藥理學、中醫基礎綜合實驗、中醫婦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外科學、內經選讀、方劑學、醫古文、實驗中醫學、針灸學
上海市第十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高等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及質量預警信息系統研究
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上海市康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上海市級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多學科交叉的中醫智能康復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參考資料: [62-67]  [114-115] 

上海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

教學樓 教學樓
據2023年10月學校官網信息,學校有教職員工1300餘人,擁有5名兩院院士,5名國醫大師,3名全國名中醫,97名上海市名中醫,700多名高級專家和教授。 [104] 
截至2021年10月,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1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新世紀優秀人才12人。學校建設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部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個。 [61]  [68] 
2020-2021學年學校有專任教師914人(注:專任教師指教學單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不包括附院具有醫師職稱的人員)、外聘教師276人,摺合教師總數為1203.5人。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101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為11.05%;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440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8.14%;具有研究生學位(碩士和博士)的專任教師794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為86.87%。 [68] 
類別
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
陳凱先、林國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
胡之璧、桑國衞
歐洲科學院院士(1名)
曹義海(特聘)
國醫大師(3名)
裘沛然、朱南孫、劉嘉湘
國家“973”首席科學家(5名)
陳凱先、劉平、房敏、吳煥淦、王擁軍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16名)
李醫明、程曉東、周裏鋼、陳棣、張騰、黃爽、陳瑜、賈偉、Yang.K.Xiang、趙明、李醫明、吳曉俊、童青春、李信達、鄭昌武、Luis Ulloa
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
嚴世芸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名)
王崢濤、劉平、王擁軍、房敏、呂愛平、賈立軍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名)
劉平、王擁軍、胡義揚、季光、房敏、高月求、李琦
首屆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名)
施杞、嚴世芸、段逸山
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
季莉莉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
楊莉、季莉莉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2名)
劉成海、詹紅生、王擁軍、季光、馮年平、王順春、張彤、吳弢、季莉莉、楊莉、林曉、劉慧榮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中醫基礎教學團隊(嚴世芸、方肇勤,2008年)
針灸學探究性學習改革與實踐教學團隊(徐平,2009年)
參考資料: [69-74]  [114]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機構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有研究生院,21個直屬學院,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2個附屬及共建研究所,15個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醫機構組成的醫教研聯合體。有3個教育部基地:中國大學生武術訓練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75] 
學院設置
上海中醫藥大學公共健康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曙光臨牀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臨牀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岳陽臨牀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普陀臨牀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市中醫臨牀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市中西醫臨牀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市七臨牀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體育部
上海中醫藥大學外語教學中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師發展中心 [76] 
---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學校風景
學校風景(3張)
據2020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有8家附屬醫院,基本覆蓋了上海市所有三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附屬醫院的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總牀位數約6300張,每年服務來自世界各地患者約1700萬人次。
醫院類別
醫院名稱
直屬附屬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光華醫院(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
教學醫院
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寶山分院)
華東醫院
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
上海市徐彙區中心醫院
上海市楊浦區中醫醫院
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
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
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
實習醫院
上海市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
上海市黃浦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市嘉定區中醫醫院
上海市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
上海市普陀區中醫醫院
上海市浦東新區光明中醫醫院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醫醫院
上海市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上海市同濟醫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上海市東方醫院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
上海市虹口區江灣醫院
上海市黃浦區中心醫院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上海市徐彙區大華醫院
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
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醫院
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
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醫院
參考資料: [77-78] 
備註:(名單截至2018年1月)

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交流

據2020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家海外院校、醫療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科研、教學、醫療等合作關係。其中,設有中英合作藥學、中英合作護理學2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泰國、馬來西亞、馬耳他、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院校合作舉辦的境外中醫藥學歷教育,及在希臘、西班牙創辦的2家“太極健康中心”。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已在捷克、荷蘭、摩洛哥、毛里求斯、泰國、馬耳他等國家設立海外中醫中心,不斷促進中醫藥國際化。 [104] 

上海中醫藥大學社會評價

時間
獎項名稱
2020年7月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80位
2020年11月
入選“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名單
2022年2月
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參考資料: [79-80]  [99]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術研究

上海中醫藥大學科研平台

據2020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104] 
博物館 博物館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建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2個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個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61] 
類別
名稱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
中藥標準化、肝腎疾病病症、筋骨理論與治法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
中藥現代製劑技術、中醫智能康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3個)
複方中藥、中醫臨牀、健康辨識與評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8個)
中醫醫療服務評估、傳統醫藥法律保護、慢性肝病虛損、脊柱退變腎骨相關、中藥新資源與品質評價、針灸免疫效應、中醫藥防治傳染病、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與應用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
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腦疾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8個)
中醫醫療服務評估、傳統醫藥法律保護、慢性肝病虛損、脊柱退變腎骨相關、中藥新資源與品質評價、針灸免疫效應、中醫傳染病學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
中藥創新藥物研發、針灸推拿診療技術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醫學科技史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E-研究院(3個)
中醫內科學E-研究院、氧化氮及炎症醫學E-研究院、中藥藥效物質E-研究院
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 (1個)
上海中醫健康服務協同創新中心
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台(2個)
上海市中醫方證研究專業技術服務平台、上海市中醫固體制劑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校級研究所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中醫文獻研究所、中藥研究所、中醫脊柱病研究所、中醫外科研究所、中醫腫瘤研究所中醫骨傷科研究所、中醫腎病研究所、中醫肝病研究所、中醫推拿研究所、中醫藥發展研究所、中醫脾胃病研究所、中醫工程研究所、中醫兒科研究所、特色診療技術研究所、中西醫結合臨牀研究所、中西醫結合腫瘤介入研究所、中西醫結合關節炎研究所、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所
校級研究中心
科技實驗中心、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穆拉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中醫複雜系統研究中心、上海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上海市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中醫藥臨牀評價研究中心、全國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中心、中醫方證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中醫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中醫藥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中醫標準化研究中心、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中醫方證信息研究中心、傳統醫學國際疾病分類研究與服務評價中心、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上海分中心
校級研究院
創新中藥研究院、科技人文研究院、交叉科學研究院、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法人研究機構
上海市氣功研究所、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上海市中醫老年醫學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博物館
參考資料: [52]  [70]  [81-86]  [116] 

上海中醫藥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10年5月,學校共承擔各類項目56項,其中承擔的“973”計劃、攀登計劃、國家重點攻關、重大新藥創制等重大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培育基金1項、上海市科委各類項目20項,上海市教委項目7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論文115篇,其中SCI論文44篇。申請和獲得授權專利12項。其中科技中心已承擔科研項目178項,其中國家級課題23項,部市級課題67項。獲得科技成果獎11項,申請專利共14項,已獲得新藥批文4個,成果轉化4項。已完成新藥開發研究長期毒性試驗29項。 [87-88] 
2020年9月,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獲悉, 上海中醫藥大學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125項,直接經費資助總額為5705萬元,其中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69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4項,立項資助數連續十年位列全國中醫類院校首位。 [89] 
以下獲獎數據截至2017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5個,其中第一完成單位8項,非第一完成單位7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學技術獎(45個)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77個)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46個)
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1個)
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2個)
霍英東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1個)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9個)
上海醫學科技獎(48個)
上海中醫藥科技獎(247個)
上海藥學科技獎(8個)
上海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獎(70個)
上海中醫藥大學於2000年至2020年間累計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6項。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000年以來)
獎項
項目
第一完成人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纖維化治療中的應用及相關基礎研究
參考文獻: [105-110] 

上海中醫藥大學館藏資源

  • 圖書館
圖書館 圖書館
據2023年學校官網信息,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文獻總藏量由初創時的4萬冊增長到目前的100萬餘冊。設有專用古籍書庫2個,面積逾170平方米。其中收藏古籍36663冊件,包括特藏善本1110部6196冊。藏書主要為與中醫藥有關的元、明、清各時代的刻本、抄本,包括同時期內日本、朝鮮的各類版本,及民國時期中醫藥書籍和各中醫院校的教材。藏品中有諸如元代刻本《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趙開美校刻本《仲景全書》,明嘉靖汪濟川刻本《重刊巢氏諸病源候總論》,清順治六年(1599)白鹿山房木活字本《李士材先生傷寒括要》,民國時期《章太炎先生手寫古醫方》等珍品。其中《重刊巢氏諸病源候總論》(明嘉靖汪濟川刻本)等10部古籍,被選入2008年、2009年、2010年文化部公佈的3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學校的中醫古籍圖書的藏書,無論是在品種上、冊數上、還是在質量上,都位居全國中醫院校的前列。同時,館內還有民國時期出版的中醫期刊109種,各類文史哲線裝書、善本書也有一定的收藏。2009年6月被評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上海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122] 
2009年6月,被評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上海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90] 
  • 博物館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前身是創建於1938年的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為中國第一家醫學史專業博物館,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中藥標本陳列館、校史陳列館組成。
截至2015年1月,博物館建築面積6314m2,展覽面積4050m2,館外有近10000m2的“百草園”,館藏文物一萬多件,種有600多種藥用植物。基本陳列分原始醫療活動、古代醫衞遺存、歷代醫事管理、歷代醫學薈萃、養生文化擷英、近代海上中醫、本草方劑鑑賞、當代岐黃新貌八個專題,反映中華醫學在各個歷史時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並預示其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外國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遊示範基地。 [91-94]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術期刊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是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性科技期刊。現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名家薪傳、名師匯講、百家評述、靈蘭探幽、臨牀百科、學苑春秋、實驗中醫、方藥研究、教育論壇、管理科學、專題綜述等欄目,主要報道中醫藥在科研、臨牀、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討中醫藥發展的思路和方法,介紹相關領域的國內外進展。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及《中國藥學文摘》收錄源期刊、《中國藥學文獻數據庫》收錄源期刊,並被國際著名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 [117] 
《上海中醫藥雜誌》
上海中醫藥雜誌》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學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科技期刊,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007-1334,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31-1276/R,大16開,月刊,每月10日出版。
該刊於1955年創刊,是中國創辦最早的中醫藥學術期刊之一,在中國中醫藥界有着廣泛的影響,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優秀中醫藥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國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文摘》和《中國藥學文摘》源期刊,並被日本科技振興機構數據庫(JST)、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P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解放軍醫學圖書館CMCC系統、中國知網CNKI、萬方、維普等國際、國內著名的檢索系統收錄。 [118] 
《中醫藥文化》雜誌
中醫藥文化》雜誌(原《醫古文知識》),1984年創刊,雙月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主辦,長期聚焦中醫藥學術熱點。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來源期刊轉載來源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2021年入選中國科協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 [119]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

上海中醫藥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 校徽
主題圖案外形為“鼎”寓意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鼎盛;內形為”爐“,象徵岐黃學子在校內淬鍊成才。內核的太極圖案為藝術化呈現。主體圖案似”申“,特指上海申城,彰顯學校的地域特點及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文化特徵。該圖案又似篆書“東”,暗含中醫藥文化源起東方之意。圖案中央藴含“中”字造型,體現學校的中醫藥特色。中英文校名體現學校的國際化與開放性。“1956”表示建校時間。色彩為暗紅色,古樸,莊重,襯托出學校源遠流長的歷史。

上海中醫藥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勤奮、仁愛、求實、創新
校訓 校訓
  • 校歌
校歌
名稱
《杏花開遍美麗的校園》
作詞
吳佐忻(署名樂莪)
作曲
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作曲家朱鍾堂
歌詞
陽光灑遍清脆的心靈
我們相聚在浦江之濱
努力地弘揚中華的瑰寶
為人類托起濃濃的綠茵
勤奮仁愛
求實創新
跨越世紀
走向世界
為中醫新的騰飛貢獻智慧和才華
杏花開遍美麗的校園
我們耕耘在浦江兩岸
努力發掘偉大的寶庫
為人類揚起生命的風帆
勤奮仁愛
求實創新
跨越世紀
走向世界
為中醫新的騰飛貢獻智慧和才華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友會

1986年9月20日,上海中醫學院校友會宣佈成立,由解放前私立上海中醫學院(前身為上海中醫專門學校)、中國醫學院、新中國醫學院和1956年建立的上海中醫學院的校友會聯合組成校友會總會。1993年12月,隨着學校更名,上海中醫學院校友會更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校友會。1996年,時值學校四十週年華誕之際,上海中醫藥大學校友會經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認證註冊成立。 [97] 

上海中醫藥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名譽校長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黨委副書記
沈輝 [125]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周斌 [113]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
資料來源: [95]  [98] 

上海中醫藥大學所獲榮譽

2021年3月,學校獲“上海高校‘十三五’安全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123] 
2023年12月, 被推選為全國中醫藥數字化教學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1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