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洛郡

鎖定
上洛郡,古上洛最早的“地市級”建制。是商洛市級建制在本地之祖。西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析京兆郡南部地於上洛縣(今商洛市商州區寒川佛誕公園孝義古城村)置上洛郡,轄古上洛的上洛、商縣二縣及現河南的盧氏縣。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9年)於上洛城置荊州,上洛郡屬於荊州。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改荊州為洛州;上洛郡屬洛州。 [1] 
中文名
上洛郡
所屬朝代
西晉

目錄

上洛郡西晉

地屬司州,轄區相當於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陝西省商洛地區。州治設在洛陽,領12郡。泰始二年,晉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上洛,領上洛、商、盧氏三縣(盧氏今屬河南省)。

上洛郡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中國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亂。郡縣朝設夕廢,統屬複雜。由東晉開始的南朝,在轄區的北部僑設了上格的州、縣,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遷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這裏不詳敍。北魏時屬洛州。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於上洛城設荊州,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上洛縣北部劃設拒陽縣,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將荊州遷往盧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又遷往襄陽,撤上洛郡,於上洛城設立洛州,領5郡,其中3郡屬今商洛:上洛郡,領上洛、拒陽2縣;上庸郡,領商(今丹鳳)、豐陽2縣;萇和郡,領南商1縣,即今商南。
西魏時屬洛州和雍州管轄。洛州治所設上洛,領上洛郡(今商州區)、拒陽郡(今洛南縣)、上庸郡(今山陽縣西北部、鎮安縣及柞水縣東南部)、商縣(今丹鳳)及山陽漫川、商南縣。柞水西北部屬雍州管轄。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改洛州為商州;治所設上格(即今商州城)領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陽、丹鳳;商南4縣及鎮柞部分地域);拒陽郡(今洛南地)。

上洛郡隋代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撤上洛、上庸兩郡,保留商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撤商州復設上洛郡,治所仍設上洛,領上洛縣(今商州區)、商洛縣(商洛即從前的商縣,隋文帝改稱商洛,這是“商洛”二字連用起來稱呼地名的開始),洛南縣、豐陽縣(今山陽、鎮安縣及柞水縣東南部)上津縣(今湖北省境內)5縣;大興縣東南部(今柞水縣西北部)仍屬京兆郡管轄。

上洛郡唐代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上洛郡設商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劃歸山南道,開元二十五年歸山南西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撤商州又改為上洛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上洛郡再改為商州,治所設上洛,領上洛(今商州區)、商洛縣(今丹鳳、商南兩縣)、洛南縣(今洛南)、豐陽縣(今山陽)、乾元縣(今鎮安及柞水縣東南部)、上津縣(今湖北省境內)。今柞水縣西北部屬京兆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