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河東公啓

鎖定
《上河東公啓》是唐代文人李商隱寫的一封書信。這封信的開頭敍述了作者從同僚張評事處看到柳仲郢的手禮。接下來,作者用充滿感傷氣息的筆調敍寫自己喪妻以來的處境與心情。然後作者用“所賴”二字一轉,折入對府主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後,才揭出辭贈止意。這封信連用典故,均極雅切,流麗圓轉。
作品名稱
上河東公啓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樊南文集》
文學體裁

上河東公啓作品原文

上河東公1
商隱2啓:兩日前,於張評事3處伏睹手筆,兼評事傳指意,於樂籍中賜一人4,以備紉補5。某悼傷6以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7,方有述哀8;靈光獨存,且兼多病。眷言9息胤10,不暇提攜。或小於叔夜11之男,或幼於伯喈12之女。檢庾信荀娘之啓13,常有酸辛;詠陶潛通子之詩14,每嗟漂泊。所賴因依德宇15,馳驟府庭。方思效命旌旄16,不敢載懷鄉土。錦茵象榻,石館金台,入則陪奉光塵17,出則揣摩鉛鈍18。兼之早歲,志在玄門19,及到此都,更敦夙契20。自安衰薄,微得端倪。
至於南國妖姬,叢台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況張懿仙21本自無雙,曾來獨立,既從上將,又託英寮。汲縣勒銘,方依崔瑗22;漢庭曳履,猶憶鄭崇23。寧復河裏飛星,雲間墮月,窺西家之宋玉24,恨東舍之王昌24。誠出恩私,非所宜稱。伏惟克從至願25,賜寢前言26,使國人盡保展禽27,酒肆不疑阮籍28。則恩優之理29,何以加焉。幹冒尊嚴,伏用惶灼。謹啓。 [1] 

上河東公啓註釋譯文

上河東公啓詞句註釋

1.河東公:即柳仲郢。河東是柳姓的郡望,故稱柳仲郢為河東公。
2.商隱:作者自己。
3.張評事:人名,事蹟不詳。評事,掌決斷疑的官。
4.於樂籍中賜一人:河東公送一官妓給李商隱。樂籍,官妓。古時官妓屬樂部,故稱。
5.紉(rèn)補:縫紉修補。
6.悼(dào)傷:猶悼亡。此指哀悼亡妻。
7.梧桐半死:典出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此指喪偶後悽切的情狀。
8.方有述哀:江淹悼婦詩《述哀》。
9.眷(juàn)言:照顧,關懷。言,詞尾。
10.息胤(yìn):子嗣,子女。
11.叔夜:嵇康,字叔夜。
12.伯喈(jiē):蔡邕,字伯喈。
13.庾(yǔ)信荀(xún)娘之啓:庾信寫的《謝趙王賚荀娘絲布啓》。荀娘,庾信之女。
14.陶潛通子之詩:陶淵明《責子》詩:“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粟。”通,陶潛第五子小名。
15.德宇:德澤恩惠的庇廕。
16.效命旌(jīng)旄(máo):此指聽命於對方。旌旄,泛指旗幟。
17.光塵:對人風儀的敬稱。此指河東公。
18.鉛鈍(dùn):鉛刀,鈍刀,比喻資質愚魯。此是自謙之詞。
19.玄門:指道教或佛教。
20.夙契(sù qì):往昔的心願。
21.張懿(yì)仙:柳仲郢要送給李商隱的歌妓名字。
22.崔瑗(yuàn):字子玉,東漢安平人,書法家。當年中舉茂才,遷汲縣令,視事七年,為當地開稻田數百頃,長老用歌頌讚。
23.鄭崇(chóng):字子游,西漢人。事見《漢書·鄭崇傳》:哀帝擢為尚書僕射。數求見諫爭。每見曳革履,上笑曰: “我識鄭尚書履聲。”
24.宋玉、王昌:儀容出眾之人。
25.克從至願:能夠聽從懇切的願望。
26.賜寢前言:收回前面贈妓給我的話。寢,謂湮沒不彰,隱蔽。
27.展禽:即柳下惠,展氏,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歷代廣為傳頌。
28.酒肆不疑阮(ruǎn)籍:《世説新語·任誕》: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沽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29.恩優之理:給予的恩惠與優待。 [2] 

上河東公啓白話譯文

商隱啓:兩天以前,在張評事處敬見手書,兼有評事傳達意旨,在樂籍中賜給一個人來供縫補衣裳。我自從妻子亡故哀傷以來,還沒有幾日。梧桐樹一半死了,方有敍述哀悼之作;我像靈光殿獨自存在,並且兼有多病。懷念子女,沒有工夫照顧。有的比嵇康的男兒小,有的比蔡邕的女兒幼。檢出庾信講到荀孃的書啓,每次感到酸苦,念陶潛講到通子的詩,每次嘆息自己在外漂泊。所幸依靠府主,為幕府奔走,正思為節度使效命,不敢懷念家鄉。這裏有錦繡的褥子,有象牙飾的牀榻,有藏書的石室,有招賢的黃金台。迸內就陪侍風采,出外就揣摩鉛刀。加上早年,志趣在信奉道教,到了這裏,更加強了早年的契合,自己安於衰弱命薄,略微得到學道的頭緒。
至於南方的妖豔婦人,叢台的美妙歌妓,雖然在詩篇裏寫到過,實在跟她們沒有關係。何況張懿仙本來是天下無雙,曾經是當代獨一,既經跟從上將,又託身英俊的幕僚。在汲縣刻石,正在依靠崔璦;在漢朝廷踏着木履聲,還在想念鄭崇。豈可再讓銀河上織女星飛下來,雲裏的月亮掉下來,偷看西鄰的宋玉,恨不能嫁給東鄰的王昌嗎?那實在出於私恩,不是相稱的。敬求能夠聽從至誠的願望,賜給我改變以前説的話,使得國人完全保證柳下惠坐懷不亂,酒店主不懷疑阮籍有私心。那優厚的恩德。無法再增加哩。觸犯尊嚴,敬表惶恐憂懼。謹慎地啓奏。 [3] 

上河東公啓創作背景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隱妻子病故。大中六年(852年),柳仲郢自河南尹遷梓州刺史東川節度使,招聘李商隱為判官。他為收攏人心,想把梓州官妓張懿仙給李商隱作侍妾,但李商隱還沉浸在哀痛中,於是寫了這篇書信,謝絕柳仲郢的好意。 [4] 

上河東公啓作品鑑賞

上河東公啓整體賞析

信的開頭敍述了作者從同僚張評事處看到柳仲郢的手禮。並聽到張評事傳達柳的旨意,要給自己一位官妓作侍妾。這幾句以散句起,口氣在親切中顯出恭敬。這是寫信的緣由,全文即圍繞此事展開。
接下來,作者用充滿感傷氣息的筆調敍寫自己喪妻以來的處境與心情。王氏於是年春夏問亡故,距寫信時不過半年左右。故説“悼傷已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這裏比喻喪偶,而自己遭此變故後形毀骨立的情狀如見。“靈光獨存”比喻親故零落,僅餘已身,而孑然孤立、形影相弔之處境可想,用典精切而富形象感。然後,又進一步説到,自己所眷戀的兒女,年紀尚幼,無暇提攜照顧。每當詠讀前賢關愛兒女的詩文,不免勾起自己的辛酸。陶、庾詩文巾所言子息,皆屬幼齡,用以映襯己方,正是恰到好處。作者對幼兒弱女充滿愛憐,王氏死後,他有詩説:“嵇氏幼男猶可憫,左家嬌女豈能忘?”在梓州關於“小男阿袞”亦有詩云:“漸大啼應數,長貧學恐遲。寄人龍種瘦,失母風雛痴。”此次隻身遠赴東川,撇下兒女,自不免更添天涯漂泊之悲。以上一路寫來,彷彿只是在訴説喪妻後的孤孑悽傷,但讀者從這充滿哀感的敍説和對亡妻弱息的深情中,已不難想見作者對贈妓一事是何反應。
接着,作者用“所賴”二字一轉,折入對府主知遇之恩的感激。“錦芮象榻,石館金台”,正渲染出禮遇的隆重,而“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則正是自己“效命旌旄”的行動。從“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載懷鄉土”的話語看,柳之贈妓自含慰其異鄉孤獨之意,故有此半是感激、半是表白的説法,其中隱隱透出作客依人的辛酸。然後,又以“兼之”領起,轉進一層,説自己早歲有志學道,到東川后,更加深了平生之所好,歷盡坎坷之後,早已自安於祿命衰薄之境,而對玄門的精義稍微懂得了一點頭緒。這是用自己對宗教的信仰含蓄地表叫,對於男女情愛一類事,已經再也無所追求了。作者早年曾一度在玉陽山、王屋山隱居學道,所謂“憶昔謝四騎,學仙玉陽東”就是。中年入仕以後.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無辜蒙受打擊,只得棲身幕府,漂泊天涯;義遭妻子王氏之喪,轉而虔誠事佛,欲從中尋求解脱煩惱之方,這裏以“兼之”“及”“更”,蟬聯而下,婉轉表達自己絕意情愛的意思。接下來,又用“至於”二字提起,正面表白自己在一些篇什中雖曾描寫過“南國妖姬”“叢台妙妓”。卻“實不接於風流”。無論是“借美人以喻君子”,別有寓託,還足抒寫感受體驗,非即紀實,都説明自己並不是熱中豔情的人。以“雖有”先讓一步,用“實不”隨即翻轉加以否定,一縱一收,將自己生性並非重色這一點有力地強凋出來了。
自己方面的原因,從悼亡之悲、子女之念、報效恩知、志在玄門一直寫到性“不接風流”,已經將尢意於納妾之意表達得非常充分了,下面便換另一角度,從張懿仙的經歷、身份方面説。從下一段文字看,張懿仙大約原曾得柳仲郢的寵愛,後來又曾託身柳的某一僚屬。當時樂籍歌妓俯仰隨人雖屬常事,但在對男女情愛持較為嚴肅態度的作者看來,卸感到不合適。因此他用略帶調侃的語氣説:“寧復河裏飛星,雲間墜月,窺西家之宋玉,恨東舍之王昌?”難道還要讓她再渡鵲橋,投入別人的懷抱,成為窺牆密約的女子嗎?這裏,實際上藴含着對張懿仙這類女子命運的同情,但以“雅謔”的形式出之,便不至冒犯府主的尊嚴,更不會拂逆他的“好意”,措辭委婉得體。四句連用四典,均極雅切,且流麗圓轉,一氣貫注,讀來有聲情搖曳之致。
最後,方揭出辭贈止意。作者一方面感激府主的“恩私”,同時又委婉表明“非所宜稱”,希望對方順應自己的願望,收回賜妓的成命,使人們不致對自己的品德產生錯覺。作者把“賜寢前言”看作府主對自己的愛護,這是特別動聽的。
一位幕府主人,出於對幕僚處境的同情,而有贈妓之舉。辭謝這種“恩遇”,是很難措辭的。作者卻能訴之以情,明之以理,既不拂逆對方的好意,又使對方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性,從而“賜寢前言”。從這裏不但可以看出作者懇摯的情感性格,還可以看出他善於辭令和駕馭駢文形式的圓熟技巧。隸事用典和駢偶對仗不但沒有成為表達感情的障礙,而且成了更有效地表達感情的一種憑藉。華不傷真,本篇是典型的一例。 [5] 

上河東公啓名家點評

資深編輯家周振甫古代散文十五講》:“商隱寫了不少《無題》詩,一般認為這是他寫的愛情詩,是他別有私情。從這封信裏的表白來看,他是沒有的。説明他寫的《無題》詩,是另有寄託。這封信是用四六文來寫的,對研究唐代的四六文,也是有用的。” [6] 

上河東公啓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年),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公元837年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7] 
參考資料
  • 1.    陳振鵬 章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1123-1126
  • 2.    孫秋克,姜曉霞編著.錦書雲中來 尺牘小品賞讀: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88-91
  • 3.    郭函梓,徐鳳霞主編.老師推薦的100篇美文 講述愛情的真諦: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年04月:134
  • 4.    唐先田,孫峻山選注.千古書信:安徽文藝出版社,2004年12月:234
  • 5.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李商隱詩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2:187-190
  • 6.    周振甫著.古代散文十五講: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2:261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