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沙溪廟組

鎖定
上沙溪廟組於四川盆地及周邊的中生代侏羅系地層,屬於中生代紅層,為熱帶荒漠季節性河流沉積,巖性為正長石砂岩、長石石英砂岩與泥岩互層。
中文名
上沙溪廟組
時    代
J2
命名者
楊博泉,孫萬銓
巖    性
正長石砂岩、長石石英砂岩與泥岩互層

目錄

上沙溪廟組命名

楊博泉,孫萬銓1946年命名沙溪廟層;1962年盛莘夫發表,並改稱上沙溪廟組。 [1] 

上沙溪廟組特徵

主要由暗紫紅色泥岩、砂質泥岩與灰綠、紫紅色長石石英砂岩構成的韻律層組成。含豐富恐龍化石: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Omeisaurus junghsiensis,Yo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等;雙殼類:Psilunio chaoi,Lamprotula(Eolamprotula) cremeri等;介形類:Darwinula sarytirmenensis,D. impudica,Timiriasevia rugosa等。與下伏下沙溪廟組整合接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