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東浦

鎖定
上東浦,粵東名鄉,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全村2,900餘户,18,000餘人。上東浦分四個片區,轄區土地面積約為4,385畝,現有耕地面積1,728畝。全村現有黨員134人,“兩委”班子成員共11人。
中文名稱
上東浦
外文名稱
ShangDongPu
行政區類別
鄉落
所屬地區
汕頭市潮南區峽山街道
政府駐地
上東浦黨支部
電話區號
0754
地理位置
汕頭市潮南區
面    積
4385畝
人    口
18000
方    言
潮汕話練江系
氣候條件
海洋亞熱帶氣候
著名景點
媽祖宮文化公園
機    場
潮汕機場
火車站
朝陽站和普寧站
車牌代碼
粵D
户    數
2900

上東浦經濟產業

改革開放以前,上東浦主要是以生產“磚瓦”為產業,鄉里曾創建磚瓦窯數十家,以“磚瓦之鄉“著稱於四鄰。儘管如此,當時經濟並不算十分發達,鄉里大都是平房,很少有樓房。
改革開放之後,有着發展意識和競爭意識的鄉民敏鋭地意識到“磚瓦”產業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於是他們隨着時代的發展,鄉里各人從事商業經營、創辦工廠企業,經濟一躍千里,呈現一片興旺景象。1996年,該村被原潮陽市評為“達標單位”,並於1997年,被汕頭市峽山街道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億元管區”,近年來又被峽山街道評為“先進單位”,獲得多項殊榮。
隨着服裝行業發展,村居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新建廠房,樓房鱗次櫛比,金光南路東西貫穿,村內道路水泥路面平坦,四通八達,到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超1.8億元,人均年收入5,095元。上東浦的企業越來越多了,現有上檔次企業70多家,家庭作坊134家,主要從事織布、印染、繡花、製衣等行業,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如今的上東浦,已經是以“織布、印染、鏽花”而著稱四鄰。
最新地方圖片 最新地方圖片

上東浦民俗禮樂

數百年禮樂發展,素有禮儀之鄉之名,人文昌盛,勞作之餘,鄉民素喜吹拉彈唱,自娛自樂。喜慶時節,鼓樂喧天,歌舞昇平,萬眾俱樂。大鑼鼓隊,英歌隊,腰鼓隊,禮儀隊,彩旗隊,隊隊精彩,頗為壯觀。

上東浦地理氣候

上東浦鄉以其地處練江之上,練江上游支流鑼鼓溪流經鄉里,鑼鼓溪之東,隸屬汕頭市潮南區峽山居委,位於峽山鎮中心區通往兩英方向的中段部分,交通十分方便。
上東浦鄉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區,主要特點是氣温偏高,年平均氣温20℃左右,最低月份一月為8.4℃,水源充足而得名。

上東浦農業特色

農業以種植水稻、甘薯為主。

上東浦建築風格

擁有特色建築風格:駟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還有小型民居(平房厝)等。

上東浦教學育人

上東浦華僑中學,集小學、初中教育於一體學校,潮南區一級學校,位於潮南區峽山街道,莊儒富先生帶領華僑港商投資建設,莊振任先生等出資,莊輝傑1980~1985帶達濠建築隊承建,學校於2004年被評為潮南區一級學校。

上東浦民生治安

2017年鋪設了天眼24小時監控,大大的提高了鄉里的安全監護工作,派駐了特警,治安巡邏大隊,對於犯罪分子震懾力很大。

上東浦文娛建設

村建有老年人活動中心一處,各片區還建有老年人活動娛樂場所、幼兒園2所,籃球場多個。這裏民風淳樸,治安穩定,村民安居樂業。
2017年拍攝 2017年拍攝

上東浦宗族姓氏

莊公從於南宋末隨同張世傑等護駕入潮,後隨陸秀夫等轉戰新會厓山,直至宋亡。莊公從潛逃回潮,路經潮陽濠波(今峽山)見此地一馬平川,土地肥沃,遂居於此。繼娶劉氏,生三子:德,寧,鷹。因此,莊公從被濠波莊氏奉為開基始祖。
到了第六祖莊鵬振,號文悟,又名梅隴。娶吳氏。分創上東浦(今峽山街道),被上東浦莊氏奉為再基始祖。上東浦鄉是濠波世系最大世系最大聚居地,現有裔孫1.3萬人。

上東浦宗教祭祀

三山國王顯聖 - 福神聖駕巡遊活動,每12年一次,全村總動員,鼓樂喧天,歌舞昇平,萬眾俱樂,大鑼鼓隊,英歌隊,腰鼓隊,禮儀隊,彩旗隊,隊隊精彩,頗為壯觀。各眾神方陣,拿神排,接眾神,祈福一方,浩浩蕩蕩,屆時還將表演了走火路、爬刀梯等節目。
儘管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職業,有着不同質量的生活。但上東浦人心中總有一個神明,一個老爺,在前進的道路上給予支持,並且以作為一個上東浦子孫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