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鎖定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是羅馬帝國在上日耳曼行省(Germania Superior)和雷蒂安行省(Raetia)內修建的一段邊境防禦工事,建築於83年到260年間。
中文名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外文名
Der Obergermannisch-raetische Limes
地理位置
羅馬帝國在上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內修建的一段邊境防禦工事
修建時間
83年到260年間
長    度
568 km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羅馬帝國邊界 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
入選時間:1987年——英國的哈德良長城
2005年——德國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牆
2008年——英國安東尼長城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v)
地理位置:N54 59 33.4 W02 36 03.6
遺產編號:430
遺產描述
德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德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羅馬帝國的邊界由英國的哈德良長城、英國的安東尼長城和德國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三部分組成。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是1987年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哈德良長城,而英國的安東尼長城和德國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也相繼在2005、2008年被列入該世界文化遺產的擴增部分。德國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牆是羅馬帝國在上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內修建的一段邊境防禦工事,建築於公元83年到260年間。它把羅馬帝國和未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分隔開來,從萊茵河上的波恩延伸到多瑙河上的雷根斯堡。總長568公里,包括至少60座堡壘和900座瞭望塔。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v),世界遺產委員會首先將英國的安東尼長城作為羅馬帝國邊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5年,上日耳曼—雷蒂安界牆和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哈德良長城合併成為一項世界遺產——羅馬帝國邊界。2008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又擴展英國的安東尼長城為該項遺產項目的一部分。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羅馬石灰牆”代表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疆域的邊界線。它延伸超過5000公里,跨越大西洋沿岸北部的英國、歐洲黑海,並從那裏到紅海和整個北非大西洋沿岸。今天還遺留了石灰組成的殘餘建圍牆、壕溝、炮台、碉堡、瞭望塔和平民定居點。某些部分的線路已經出土,有些經過重建,有的被毀。德國的這兩個部分覆蓋長度為550公里,從德國西北部直至東南部的多瑙河。118公里長的哈德良長城(英國)是公元122年在哈德良皇帝的命令下建造的,是羅馬帝國在不列顛省的北部邊界。這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證明了古羅馬的軍事組織狀況,並説明了防禦技術和地緣政治戰略。蘇格蘭的安東尼長城是一個長達60公里的防禦工事,是公元142年由安東尼·庇護皇帝用以防禦北部“野蠻人”的。這是羅馬帝國邊境的最西北部分。 [1-3]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遺產介紹

德國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牆是羅馬帝國在上日耳曼行省(Germania Superior)和雷蒂安行省(Raetia)內修建的一段邊境防禦工事,建築於公元83年到260年間。它把羅馬帝國和未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分隔開來,從萊茵河上的波恩延伸到多瑙河上的雷根斯堡。總長568公里,包括至少60座堡壘和900座瞭望塔。
日耳曼部落未被羅馬帝國征服的標誌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大約兩千年前,這個曾經的世界大國以碉堡、瞭望塔、城牆和木柵等設施劃分與自由日耳曼族的邊界。羅馬界牆是令人印象最為深刻和最長的歐洲地面古遺蹟之一。在這裏,古羅馬高度發達的文明與發展中的“野蠻”日耳曼族隔牆而望。羅馬界牆從萊茵河畔的巴特赫寧根 /萊茵布洛爾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地區。人們除了可以看到原始的古羅馬遺址,還可以發現重建、出土和續建的設施,部分界牆仍清晰可見,它們大段地直穿森林和原野。這條路線上特別吸引人的景點有:巴特洪堡的薩爾堡、一座整體重建的碉堡、奧斯特布爾肯的古羅馬人博物館、阿倫市設有考古公園的界牆博物館、碉堡、古羅馬温泉以及位於魏森堡設有界牆信息中心的古羅馬人博物館。
邊牆從1世紀末開始使用,一直到260年與270年間羅馬帝國退出萊茵河多瑙河以東地區為止。它似乎並沒有在對抗外來敵人的入侵中發揮多少作用。它就像是二戰以後的“鐵幕”一樣,把羅馬帝國和日耳曼部落劃分開來。儘管有部分邊牆有壁壘和溝渠,也有幾段是石造堅固城牆,但邊牆本身實在太容易被突破。
邊牆被遺棄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任憑風吹雨打。就如同許多古代遺址一樣,邊牆的許多部分都被當地的居民拿去做建材。後來,考古學家開始對邊牆進行了研究,發掘出了不少東西,大多都藏在薩爾堡附近的博物館裏。德國政府曾數次出資維護和修復邊牆。2005年,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和已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哈德良長城合併成為一項世界遺產——羅馬帝國的邊境。 [2] 
奧古斯都
第一位興建邊牆的羅馬皇帝是奧古斯都。在9年的條頓堡森林戰役在遭到毀滅性打擊後,他下令建造防禦工事。一開始是許多分段的短邊牆,上日耳曼邊牆在萊茵河附近,雷蒂安邊牆在多瑙河附近。後來,兩段牆連了起來。
克勞狄王朝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奧古斯都死後,羅馬帝國以萊茵河與多瑙河上游作為它的邊界。擁有法蘭克福的肥沃土地,美因茨附近的要塞,一直到黑森林的最南端。由於萊茵河又寬又深,帝國的北部邊界很穩固,一直保持到帝國衰落。南部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萊茵河上游和多瑙河上游很容易被渡過,而且這樣長的邊界在防守上很不方便。在現在的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中部被一塊日耳曼部族的土地嵌入,形成了一個鋭角。在羅馬時期,這裏的日耳曼人還是很稀疏,許多羅馬臣民從阿爾薩斯-洛林中部跨過數條河流向東移民。當韋帕薌(Vespasian)繼承尼祿(Nero)的皇位後,這個鋭角逐漸變鈍。
弗拉維王朝
在弗拉維王朝時期,羅馬帝國的邊界曾兩次向前推進。
第一次推進大約是在74年,羅馬帝國吞併部分現在的巴登地區。並修建了一條從羅馬帝國在萊茵河上游的基地斯特拉斯堡到多瑙河上烏爾姆(Ulm)。這個鋭角又變小了。
第二次推進是在圖密善(Domitian)時期的83年。他從美因茨出擊,把帝國的邊境向東推出,並系統地劃定了邊界,而且在邊界前方後方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和軍營來防守邊界。其中就有著名的在巴特洪堡(Bad homburg)附近的薩爾堡(Saalburg)要塞。
在74年到83年間,邊界的防禦工事全部連接了起來。邊牆從美因茨附近出發穿過奧登瓦德(Odenwald)丘陵,到達內卡爾河(Neckar)上游,用一連串的碉堡防守着。完工的確切日期並不清楚,如果不是在圖密善時期完成的話,那麼一定在他死後不久。整個邊境被重新整修,從萊茵河到多瑙河有了連續的防禦工事,至少是木質的柵欄。
安敦尼王朝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
萊茵河和多瑙河的夾角幾乎要消失了,但帝國還有更深遠的計劃。哈德良(Hadrian)和他的繼任安敦尼(Antoninus Pius)從奧登瓦德和多瑙河一帶出擊,計劃建立一條大約與原來邊境平行的邊境,但在有些地方,比如説陶努斯(Taunus),和原來的邊境重合。這就是現在所看到的邊牆所在。邊牆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段。一段,被稱之為普法爾格拉本(Pfahlgraben,意為“樁壕”),是一段土墩、木牆和溝渠,從來因開始延伸,保存得最好的一段在薩爾堡附近。它有一段很特別,近乎幾何地筆直伸向南方。另一段,被稱之為託於菲爾斯毛爾(Teufelsmauer,意為“魔鬼牆”),是石造的城牆,從普法爾格拉本結束的地方開始近乎筆直的向西伸向多瑙河,在雷根斯堡附近的海因海姆與多瑙河會合。這條邊界保持了近百年,這期間邊牆還發生了不少變化,但許多都已不可考。
羅馬帝國晚期
在2世紀晚期,日耳曼人對帝國的壓力越來越大,羅馬軍團和日耳曼人屢戰屢敗。在250年左右,被迫放棄了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的所有領土。邊牆也隨之失去了作用。

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遺址

在一般將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分為六段,58處遺址。
上日耳曼邊牆:萊茵蘭-普爾法茨
1.赫德塞多夫 Heddesdorf
2.下比貝 Niederbiber
3.下貝克 Niederberg
4.阿茨巴赫 Arzbach
5.巴特厄姆斯 Bad Ems
6.馬裏恩菲爾斯 Marienfels
7.亨澤爾 Hunzel
8.霍爾兆森 Holzhausen
上日耳曼邊牆:黑森
9.科梅爾 Kemel
10.祖格曼特爾 Zugmantel
11.阿爾特堡-赫弗特里希 Alteburg-Heftrich
12.菲爾德貝克 Feldberg
13.薩爾堡 Saalburg
14.卡伯斯堡 Kapersburg
15.蘭格海因 Langenhain
16.弗萊德貝克 Friedberg
17.布茨巴赫 Butzbach
18.阿恩斯堡 Arnsburg
19.因海登 Inheiden
20.厄希澤爾 Echzell
21.上弗洛斯塔特 Oberflorstadt
22.阿爾騰斯塔特 Altenstadt
23.馬克貝爾 Marköbel
24.呂金根 Rückingen
25.格羅斯-克羅岑堡 Groß-Krotzenburg
26.塞里根斯塔特 Seligenstadt
上日耳曼邊牆:巴伐利亞
27.尼登貝克 Niedernberg
28.奧本貝克Obernburg
29.沃思 Wörth
30.特倫弗特 Trennfurt
31.米爾滕貝克-阿爾斯塔特 Miltenberg Altstadt
32.米爾滕貝克-奧斯特 Miltenberg Ost
上日耳曼邊牆:巴登-符騰堡
33.瓦爾杜恩 Walldürn
34.奧斯特布肯 Osterburken
35.雅格斯特豪森 Jagsthausen
36.韋斯特巴赫 Westernbach
37.美茵哈特 Mainhardt
38.穆爾哈特 Murrhardt
39.威爾茨海姆 Welzheim
40.洛赫 Lorch
雷蒂安邊牆:巴登-符騰堡
41.施裏倫霍夫 Schirenhof
42.恩特伯賓根 Unterböbingen
43.萊瑙-布赫 Rainau-Buch
44.哈爾海姆 Halheim
45.阿倫 Aalen
雷蒂安邊牆:巴伐利亞
46.魯芬霍芬 Ruffenhofen
47.達姆巴赫 Dambach
48.格諾蔡姆 Gnotzheim
49.恩特施瓦寧根 Unterschwaningen
50.泰倫霍芬 Theilenhofen
51.厄靈根 Ellingen
52.外森堡 Weißenburg
53.上霍赫斯塔特 Oberhochstatt
54.布格薩拉赫 Burgsalach
55.普芬茨 Pfünz
56.伯明 Böhming
57.普佛林 Pförring
58.艾寧 Eining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