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嶽村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下轄村)

鎖定
上嶽村,隸屬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位於龍山鎮西北部,距佛岡縣城20千米,距龍山鎮區9千米。東面接門樓富村、浮良樹,南面接從化周、下嶽村,西面與清遠市清城區飛來峽鎮交界,北面與清水逕村接壤, [1]  總面積17平方千米。 [1]  2016年,上嶽村户籍人口5798人。 [1] 
上嶽村,有720年曆史的古村落。 [2]  西晉,上嶽村地域就有人居住。明初,清遠縣設8個鄉,兩嶽地域屬潖江鄉。1958年,清遠縣龍山鄉劃入佛岡縣管轄,上嶽村隨同。 [1]  村內108座古民居雕樑畫棟、青磚黛瓦,建築風格屬於明清嶺南風格。 [2] 
中文名
上嶽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
地理位置
龍山鎮西北部
面    積
17 km²
人口數量
5798 人

上嶽村歷史沿革

上嶽村地名由來

上嶽村,因背靠上嶽山而取名。 [3] 

上嶽村建置沿革

西晉,上嶽村地域就有人居住。
南北朝,屬浮護縣。
隋唐,屬清遠縣
明初,清遠縣設8個鄉,兩嶽地域屬潖江鄉。嘉靖年間(1522一1566),清遠縣設10個鄉,把港江分為潖一鄉、湛二鄉,兩嶽屬潖一鄉。
清康熙年間(1662一1722),清遠縣設4個屬,分管10個鄉,上嶽村屬港屬中的潖一鄉。光緒十四年(1888),清遠縣4個屬下管的9個鄉(因吉河鄉劃入佛岡廳)改為81個分局,其中港屬下設18個分局,兩嶽屬仁安分局。分局下設約,其中上嶽為興仁約。宣統元年(1909),清遠縣改設10個區,上嶽村屬湛屬第九區。
1930年,潖屬改稱湛江區,下轄18個鄉、802個裏。其中忠安鄉(今龍山鎮地域)轄33個裏,兩嶽為忠安鄉下轄33個裏中的2個裏。1933年,清遠縣推行保甲制,潖江區改為第四區,兩嶽與糧頭埔3個朱姓大村合為仁安鄉,屬第四區管轄。鄉下設保甲,其中上嶽保設保長,下轄自然村為甲。1948年,忠安鄉改為龍山鄉(以龍山圩取名),下設10個保,兩嶽為10個保中的2個保,在保下設甲。
1950年5月,清遠縣將第四區(即原潖江區)劃分為第八區、第九區,其中第八區下轄7個鄉,上嶽村屬仁安鄉。
1953年上半年,清遠縣分設19個區,上嶽村屬第六區。
1955年9月,清遠縣第六區改稱龍山區,上嶽村屬龍山區。
1957年9月,清遠縣撤區改鄉,龍山區改稱龍山鄉,上嶽村屬龍山鄉。
1958年7月,清遠縣龍山鄉劃入佛岡縣管轄,上嶽村隨同龍山鄉劃入佛岡縣。10月,佛岡縣併入從化縣,原佛岡境內設立3個人民公社,上嶽村屬潖江人民公社,分為上嶽、榨油嶺、秧坎咀3個生產大隊。
1959年5月,原佛岡境內的3個人民公社改為7個,上嶽等3個生產大隊屬龍山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恢復佛岡縣建制,將7個人民公社改為12個,上嶽等3個生產大隊屬民安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撤社改區,全縣設12個區,上嶽等3個鄉屬民安區。
1987年1月,民安區改稱民安鄉,上嶽村等3個行政村屬民安鄉。
1991年1月,上嶽村等3個行政村改稱管理區。
1994年2月,民安鄉改稱民安鎮,上嶽等3個管理區屬民安鎮。
1998年11月,上嶽等3個管理區改稱行政村。
2004年5月,民安鎮併入龍山鎮,上嶽村等3個行政村屬龍山鎮。 [1] 

上嶽村行政區劃

2005年5月,榨油嶺、秧坎咀兩個行政村併入上嶽行政村。 [1] 
截至2015年,上嶽村,分為3個居住片,有村民小組33個。其中上嶽片村民小組18個,榨油嶺片村民小組6個,秧坎咀片村民小組9個。按自然村分,有自然村落22個,分別是:上嶽、高禾堂、橫圍、前村裏、墳前埔、石仔嶺、坑口、鶴咀、財吉廠、榨油嶺、高塱仔、敦厚裏、下池、定家堂、秧坎咀、南坑、黃姜巖、橫嶺、舊民安、七頁車、新圍仔、新香粉村。 [1] 

上嶽村地理環境

上嶽村位置境域

上嶽村,位於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西北部,距佛岡縣城20千米,距龍山鎮區9千米。東面接門樓富村、浮良樹,南面接從化周、下嶽村,西面與清遠市清城區飛來峽鎮交界,北面與清水逕村接壤, [1]  總面積17平方千米。 [1] 

上嶽村地形地貌

上嶽村,三面環山,東面為象山(又稱“大嶺頭”),西面為嶽山,北面為龍山。在以上山脈中還分佈有鑼鼓嶺、雞心嶺等小山峯,均在海拔200米以下。南面是自北向南的民安河沖積而成的大片良田, [1] 

上嶽村氣候

上嶽村,大陸性氣候顯著(大陸度為48.9%),屬亞執帶季風區,氣候濕潤,高温多雨,降雨多集中在春、夏季,年平均降雨量221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5%。由於地處亞熱帶,夏季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西北風,無霜期較長,平均無霜期為322天,有些年份全年無霜,無霜期最短為278天。 [1] 

上嶽村水文

上嶽村,西有北江,南有潖江,潖江支流民安河(兩嶽段稱嶽溪)自東北向西南匯入潖江。 [1] 

上嶽村植被

上嶽村,三面環山(嶽山、龍山、象山),一面靠河(潖江),村中植被覆蓋面廣。上嶽村的植被包括山地、耕地、村旁3個部分。山地面積1.2萬多畝,植被為林木(主要是針葉林、闊葉林)、灌木和草本植物;耕地面積3926畝,植被為農作物(包括種植的各種農作物、果樹等);村旁包括路邊、河邊等種植的樹木和自然竹木林,其中嶽溪在上嶽村域流過的3000多米的沿溪兩岸,有自然竹木林十多處。 [1] 

上嶽村人口民族

2016年12月,上嶽村共有1402户,户籍人口5798人,户均4.14人。在户籍人口中,男性2963人、女性2835人,分別佔全村總人口的51.1%和48.9%。在上嶽村男性人口(2963人)中,朱姓為2412人(佔81.4%),其他1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黃、黎姓,1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姓氏有麥、曾、唐、温、劉、盧、謝、何、胡、高、賴姓,不足10人的姓氏有廖、趙、鄺姓。從全村的人口性別比例看,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5:100,男女性別比為基本合理。全村共有勞動力3734人,户均2.66人。其中,男性勞動力1977人,佔全村勞動力的52.95%,户均1.41人;女性勞動力1757人,佔全村勞動力的47.05%,户均1.25人。全村就業人數為3626人,户均2.59人。其中男性勞動力就業人數為1920人,户均1.37人就業;女性勞動力就業人數為1706人,户均1.22人就業。 [1] 

上嶽村交通運輸

省道252線、縣道376線(民安一龍山)、鄉道375線(省道354線一省道252線)經過上嶽村。 [1] 

上嶽村社會事業

上嶽村教育事業

2015年,普美學校有1~6年級共2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902人。 [1] 

上嶽村體育事業

2016年,上嶽村組隊參加佛岡縣籃球協會舉辦的籃球賽,獲男子乙組第七名。 [1] 

上嶽村醫療衞生

2016年,上嶽村仍辦有醫療服務站2所(也稱“衞生站”)。 [1] 

上嶽村社會保障

據2015年第四季度上嶽村經濟救助情況統計,受救助户16户(其中經濟優撫户13户、孤兒撫養3户),救助金額2.79萬元,户均1744元。全村有五保老人69人,其中在龍山鎮敬老院集中供養的11人,在上嶽五保村居住的11人,散居的47人。2015年,全村供養金額為43萬多元,人均6240元。 [1] 

上嶽村歷史文化

上嶽村世居村民屬廣府民系,使用粵語方言。 [3] 

上嶽村風景名勝

上嶽村
上嶽村(5張)
上嶽村,作為綜合文物列為佛岡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其中單體文物有9處,分別是村心裏古井、鑼鼓石祭祀遺址、廣厚里門樓、上嶽五龍過脊、槐亭朱公祠、厚元裏內門樓、歸仁裏(含上、中、下歸仁裏和樸山朱公祠)、泗吉堂、鄉賢朝瑞朱公祠。 [1] 
鑊耳樓
鑊耳樓,是上嶽古圍村民居最顯著、最具特色的建築,主體建築是鑊耳牆。鑊耳牆也叫鰲背牆,清一色的青磚徹成的屋宇山牆,牆高於屋頂,頂部形似龜背,上面呈半圓流線型飛檐滴水,構成起伏有致的天際輪廓線,形似鑊耳,故稱“鑊耳樓”。是明清時期顯赫權貴家族居所的建築象徵,還有防火作用。 [1] 

上嶽村著名人物

朱璧
朱璧(1369一1439),為兩嶽始祖朱文煥的第七代孫,又稱上嶽第七世,被尊為上嶽始祖。明洪武初庠生,洪武二十年(1387)選為貢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進入太學。建文元年(1399)應南京鄉試得中己卯科舉人,授兵部主事、補工部主政,後任福建興化府判,署理莆田縣政事,志向端正,品德純潔,有賢吏風格。被派往福建分試考場主考,秉公執法。辭官歸裏後,以孝親善友聞名於鄉,事母至孝。 [1] 

上嶽村榮譽稱號

2006年,上嶽村被評為廣東省人文歷史最美鄉村旅遊示範點。 [3] 
2010年,上嶽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3] 
2012年,上嶽村樸山朱公祠及“五龍過階”民居被核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3] 
2014年,上嶽村被評為廣東名村。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