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寶村

鎖定
上寶村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馬安鄉東北部,離縣城約45公里。共有30個村民小組,768户人家,人口4110人,男性2080名,女性2030名,耕地1886畝,山林4200畝。村中主業為稻田養魚,約30%的人口在外務工,年人均收入3600元。 [5] 
中文名
上寶村
外文名
Shangbao Village
行政區劃代碼
360731210204 [3]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馬安鄉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232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贛B

上寶村歷史沿革

上寶又稱寶溪,於1238年遷居於此,其後裔於1862年至1725年新建了頗具規模的寶溪“鍾氏宗祠”,爾後又在周邊再建16座房祠,形成了壯觀的祠堂羣,現狀有6座房祠已倒,剩餘較完整祠堂由於歷史原因,年久失修,要修復原貌,面臨巨大的資金困難。
歷史建築保護情況,當地政府依法核准,已下達了批文,並設立標誌,檔案建立,健全了組織。
規劃編制於2004年浙江大學來村已做規劃,核定保護範圍,各項建設活動都履行審批,但存在一些保護範圍內居住民房未清理。
在實施《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條例》以來,制定了相應的保護管理辦法和成立了管理機構,理事會有3人以上專職人員負責保護。 [2] 
據上寶村族譜記載,上寶村始祖為鍾英郎,明朝初年由江西省興國縣珠霸遷入,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 [5] 

上寶村經濟產業

上寶村有傳統的稻田養魚產業,模式是粗放型、鬆散型,不成規模。2001年稻田養魚的發展模式由粗放型轉變為平板式,2004年又轉變為稻魚工程,規模逐漸擴大。全村稻田養魚面積達到800畝,養殖覆蓋率達到53%以上,户均養殖面積達到1.5畝。村中有24户養殖大户,每户的養殖面積均在5畝以上。年增畝收入2300元,魚業收入800元,淨增稻穀80公斤。 [5] 

上寶村風俗文化

上寶村擂茶

自古以來,馬安人有食擂茶的習慣。一般用來招待女客,也有招待男客的。有的還把擂好的茶膏作為饋贈貴賓的禮品。其製作方法是:先將茶葉(大茶葉)碾成末,摻以炒熟的芝麻、豆子、花生和豬油或花生油,用擂茶缽擂成漿,然後用開水沖泡,則成為美味清香的擂茶。如今,細茶普及千家萬户,慢慢代替了擂茶。 [5] 

上寶村中秋十三過

上寶村一直沿襲着中秋十三過的習俗。這是為紀念先人,八月十三為鍾氏三楊七太公的誕辰,村民選在十三的時候過中秋,卻有團團圓圓的含義。反而,讓十五顯得有些冷清。 [5] 

上寶村歷史古蹟

上寶村百歲亭

百歲亭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馬安鄉上寶村大螺排組馬安玉橋頭的鄉道旁,建於清末,鍾振灝的子孫為他期頤之壽而建。東北至西南走向,磚木結構,硬山頂,馬頭牆。面闊4.9米,進深8.62米,高6.5米,佔地面積42.24平方米。麻石拱門。門額嵌青石匾,橫排勾描行楷:“百歲亭”。西側牆體中央有圓窗,亭內中心設木斗拱(八角形,素面)。該亭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2012年5月,于都縣文廣局公佈為于都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4] 

上寶村古祠堂羣

上寶村古祠堂羣始建於明朝末年,由18座緊密相連的大小祠堂組成,為寶溪鍾氏祠堂,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祠堂殘存大量楹聯、木雕。祠堂之間通道以鵝卵石、青磚鋪就。200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命名于都縣馬安鄉上寶村為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5] 

上寶村土圍遺址

祠堂周圍的土圍遺址建於清咸豐八年,由鵝卵石砌築,圍內面積11000平方米。1933年1月20日,工農紅軍第三軍攻打躲進土圍內負隅頑抗的土豪劣紳及靖衞團,拔除了于都最後一個白色據點,于都成為全紅區後,大部分土圍被拆除。 [5] 

上寶村獲得榮譽

2003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歷史文化名村。 [2] 
2014年11月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