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壩村

(廣東省五華縣水寨鎮下轄村)

鎖定
上壩村,廣東省五華縣水寨鎮下轄村。
中文名
上壩村
地理位置
五華縣
人口數量
3357人
總户數
650 户
特    點
耕地少,人口多
後期發展
耕地,魚塘,公園,住宅等

上壩村村情概況

在五華縣內(原長樂縣)有個上壩村,村裏已居住有曾,羅,黃,李,毛五姓人,由於人丁稀少,遍地野草叢生。約公元一五八零年鳳/徵二公遷來後,先後,先在禁山嶺下定居,然後創建場一座,俗稱虎形祠(因山形象虎形)。該屋場背靠禁山嶺,面向琴江河是一座水繞山環的好屋場,後人所以昌盛發達,由此鍾毓也。距今約一百多年,曾,羅,黃,李,毛五姓人先後移開上壩村,而周氏經過四百多年的繁衍,卻子孫旺盛,上壩遂成為周氏的村莊。祖輩先後有遷居南洋,香港,台灣的,也有移居四川,江西,廣西,和廣東各居住的。據統計,全村總户數650,總人口3357人,其中男丁1480人。

上壩村特色產業

村裏耕地少,人口多,人們在少量土地上精耕細作,多收糧食的基礎上,精心搞好多種經營,發揮近圩鎮的有利條件,經商作小生意,俗話説:三日赴三圩,意思是哪裏圩日趕到哪裏去擺賣商品,不少祖輩,世世代代都靠作小生意來養家和發家的。搞多種加工業,如全村約有幾十户人家作豆腐,一早用自行車載着豆腐到鎮上和鄰近村莊去叫賣。一天走二三趟,利用豆渣養豬,上壩豆腐和養豬業在縣裏還享有盛名。

上壩村教育文化

先輩歷來重視教育,在許久以前,村為有私塾蓮堂香學校,培育後代要知禮識義,作國家棟梁。今天,長輩們承先志,更注重和關心子孫後代的成長,把教育投資看既是對子女知識應盡的義務。 又是是對子女前途的關心。幾十年來,長輩們為國家輸出不少大專生,教師,工程師,高級教師,高級工程師,教授和軍政領導幹部,遠勝民國時期。

上壩村基礎設施

一九七五年上壩改河後,村裏的自然環境有很大變化,琴江河從南直向東北流(老河是南向西北續向東流,環抱上壩形成半圓形),老河道變成耕地,魚塘,公園,住宅,學校和街道,村莊北面是興華南路,與縣城緊緊相連。
一九八零年農業生產體制改革後,人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出村門湧向社會,經商,做工,學手藝,辦作坊,擺攤檔,開商場,搞運輸,不少人在市場經濟中賺了錢,逐漸富裕了,生活改善提高了,過去祖先僅留下不到四十座的磚瓦屋,但在這十五年間形式多樣的高樓小築如雨後春筍般拔而起,建築面積比過去增加五到六倍,徹底改變了過去三代四代同室的淒涼窮困的面貌。更可喜的,湧現出不少人,自已富了,積極扶持和關心人家也發展富裕起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好人好事。
人們生活改善了,始終沒有忘記資助家鄉的公益事業,鼎力資助學校建設,辦幼兒園,鋪設水泥道路等建設。村裏有個體户辦起來自來水水站二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家飲用自來水,還把自來水供應至鄰近村莊。有了自來水,家庭生活條件也變了。洗衣用洗衣機,洗澡用熱水器。還有個體户興辦五金廠,鑄造廠,電鍍車間,廣為縣鎮和市省有關單位加工各種製品,也為村裏部份提供就業場所。大家祝願朝公裔孫富裕再富裕,發財再發財,共同努力把上壩建設志為一個富庶康樂,文明美麗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