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儉下豐

鎖定
上儉下豐,晉代流行的一種服式。上衣特短而下裳特長。男女皆然,上下同制。盛行於西晉初期,以區別於三國晚期上長下短的服制。 [1] 
中文名
上儉下豐
類    型
服飾術語
出處
《後漢書・五行志》以為獻帝時即已出現,獻帝時,女子好為長裙,而上甚短。”惠帝登基,權力皆操縱於寵臣之手。及歿,其服被視為妖服,謂有臣(下)逼迫君(上)之象,故止。
晉幹寶《搜神記》卷六:“孫休後,衣服之制,上長下短;又積領五六,而裳居一二,蓋上饒奢、下儉逼,上有餘、下不足之象也。”
《晉書・五行志上》:武帝泰始初,衣服上儉下豐,著衣者皆厭腰,此君衰弱,臣放縱,下掩上之象也。” [1] 
參考資料
  • 1.    周汛,高春明編著.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12: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