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點會

鎖定
三點會是清代民間秘密結社組織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以“洪武”(明太祖年號)的洪字為代稱。對內稱“洪門”。會員間互稱“洪家兄弟”。洪字有三點水偏旁,故又稱“三點會”。天地會有“三點革命詩”説:“三點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門莫通風,養成鋭勢復仇日,誓滅清朝一掃空”,這也與三點會名稱的由來有關。會員成分有農民、手工業工人、城鄉勞動者和無業遊民,也有地主分子參加。 [1] 
中文名
三點會
發生時間
鴉片戰爭之後
倉促起義
黃履恭、黃殿元等人果斷提前起義
主要思想
《討虜檄文》

三點會三點會

鴉片戰爭之後,各地反清鬥爭風起雲湧。為了反抗清政府的殘暴統治,咸豐年間,海陸豐人民秘密組織了“三點會”,主要成員有黃履恭、黃殿元(道光八年中文科秀才,道光二十八年鄉試武舉人)、葉仰曾等。當時,洪秀全領導的廣西金田起義,勢如破竹,捷報頻頻,極大的鼓舞了海陸豐“三點會”成員。他們歃血為盟,籌劃起義,秘密討論了起義宗旨、組織機構、聯絡辦法等內容,還由黃殿元起草了《討虜檄文》。
此後,“三點會”積極在農村發展組織,又在海城烏石橋設立了總機關——“海底”,並與三合會哥老會、孝義會等聯盟為共進會。負責聯絡城鄉會眾、收集軍機情報等工作。

三點會倉促起義

咸豐四年(1854年)七月,“三點會”設在烏石橋的總機關“海底”,被敵人發現,遭到突襲。“海底”負責人顏北龍當場被殺害,“三點會”會員花名冊也落到了敵人手裏,情況萬分危急,黃履恭、黃殿元等人果斷提前起義。七月七日夜,“三點會”大小頭目和各都、約的仁人志士聚集到南山的宋存庵(壯帝居廟址),共商起義大事。大家推舉黃履恭為統帥,黃殿元為元帥,馬逢久為軍師,由葉仰曾、黃殿臣、洪連馨、顏霞春等為各路起義軍統領。最後,黃殿元宣讀了由他起草的《討虜檄文》。
據説,黃殿元宣讀檄文時,羣情激憤,大家高呼反清口號,聲勢十分壯觀。
同年七月九日,義軍圍攻海豐縣城,殺守備立椿,生俘典史周霖,將縣令林芝齡正法示眾。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攻陷汕尾炮台,迫使縣丞施道彬自殺。這時候,清政府調集了大批精鋭部隊對起義軍進行“圍剿”,由於敵人有熟悉地理環境的鄰邑、鄰縣的鄉勇配合,起義軍寡不敵眾,被迫撤離海城,退入山區與敵人周旋。
方飯亭 方飯亭

三點會英勇就義

1855年8月,黃殿元率部隊轉戰到惠州附近,準備與惟火姑領導的起義軍一起攻打惠州城,不幸遇上大雨,東江、小枝江河水暴漲。義軍互相聯繫不上,只能孤軍奮戰,糧食和火藥都被淋濕,又遭到敵人的瘋狂圍攻,黃殿元率軍突圍,退回到海豐的烏狗洞。又被清軍層層圍住,義軍與敵人周旋戰鬥了很久,最後黃殿元負傷被俘,11月2日,在海豐縣城英勇就義。臨刑前,他正義凜然,視死如歸,面向五嶺坡“方飯亭”,高聲朗誦文天祥的《衣帶銘》:“孔子成仁,孟子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黃殿元犧牲後,海陸豐地區的“三點會”義軍仍然四處活動。咸豐六年二月十四日,義軍攻破汕尾炮台,護鎮何芳畏罪自焚。二十三日,義軍圍攻海城,遭到殺害黃殿元的海豐縣令梁鳳輝招募來的“潮勇”的抵抗,同時,敵人派來的援兵趕到,義軍攻城失敗,損失慘重,被迫撤往新田山區。

三點會歷史意義

這次起義,規模空前,海陸豐的大部分起義軍都加入了進去,起義軍佔領縣城近四個月,他們懲治貪官惡吏,開倉放糧救濟貧民,廢除苛捐雜税,減免田租,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給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在汕尾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參考資料
  • 1.    李松林. 中國國民黨史大辭典: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