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關遺址

鎖定
三關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三關村的一個崗地上, [1]  周圍地勢平坦,西鄰三關河;遺址西南距蔚縣城約兩萬米,西北距西合營鎮五千米。 [2] 
三關遺址是1978年文物普查中發現的,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居住址,同時有龍山文化和夏代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十六世紀的文化遺存。 [1] 
1982年7月,三關遺址被河北省公佈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三關遺址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三關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商、戰國
佔地面積
35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7-0010-1-010

三關遺址歷史沿革

三關遺址 三關遺址
三關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三關村一個崗地上。周圍地勢平坦。
三關遺址是1978年文物普查中發現的,後又經多次複查。暴露的遺物比較豐富,主要為相當仰韶文化的遺存,還有相當龍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和戰冒遺存,斷崖處可見灰土層和灰坑,灰土層最厚達一、五米。
1979年張家口考古隊(吉林大學、河北省文研所和張家口地區博物館組成),在此進行試掘,發現有相當於仰韶文化時期的居址和灰坑,相當於龍山文化的灰坑,取得一批可貴的實物資料。 [2] 
三關遺址 三關遺址
1980、1981年又進行了二次試掘和發掘。 [5] 
1982年7月,三關遺址被河北省公佈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三關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三關遺址遺址特點

三關遺址 三關遺址
關遺址相當仰韶文化的居址,均為矩形半地穴式,房內有園形豎井形的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經火燒烤,表面堅硬平整,居址內在柱洞五個,其分佈於中間和四隅各一個,居址均未發現門道。 [2] 

三關遺址文物遺存

三關遺址出土的陶片 三關遺址出土的陶片
共出土可復原陶器近七十件,石、骨、蚌器等二百五十餘件。
其中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葫蘆瓶、圜底缽、斂口彩陶體、夾砂紅陶瓷等。陶質中細泥陶和夾砂陶最多,泥質陶和夾蚌殼陶次之,紋飾除素面外,有線紋、繩紋、弦紋和彩陶。彩陶以黑彩為主,或兼用黑赭、黑紅兩種,圖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園點構成。此外,還有鈎連紋、條帶紋、斜線紋和直線垂三角紋籮。
石器有琢制的斧、磨棒,磨製的鑿、紡輪等。斧體短,正刃正鋒,橫剖面呈矩形,磨棒均有握攥的痕跡,紡輪呈餅形。還有蚌刀,骨錐等。 [2] 
依據兩區出土的遺物可將遺存分為六類,按層位關係編年如次:第一類為後崗一期文化的遺存;第二類是近幹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遺存;第三類屬雪山一期的文化遺存;第四類屬龍山時期的遺存;第五類屬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存;第六類為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 [6] 

三關遺址研究價值

三關遺址歷史價值

三關遺址 三關遺址
通過三關遺址的發掘,初步確立了張家口的考古文化的編年;取得了後崗一期文化早於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層位關係;確立了雪山一期文化的相對年代;並對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據。三關遺址的發現,也為研究桑乾河流域是黃色人種的起源地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6]  [7] 

三關遺址文化價值

三關遺址的遺存,與分佈在陝、晉、豫地區的廟底溝類形較接近,亦具有半坡類型的某些特徵,其時代約當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早期階段,但有差異、具備明顯的自身特點。 [2] 

三關遺址保護措施

1982年7月,三關遺址被河北省公佈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三關遺址獲得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河北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名單。 [8] 

三關遺址旅遊信息

三關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三關村的一個崗地上,周圍地勢平坦,西鄰三關河;遺址西南距蔚縣城約四十華里,西北距西合營鎮十華里。 [1-2] 

三關遺址歷史文化

三關遺址 三關遺址
三關遺址屬泥河灣遺址羣。泥河灣文化是中國乃至亞洲舊石器文化發生與發展的中心,遺址分佈密集,文化層深厚,文化遺物豐富,遺址範圍除陽原縣域外,蔚縣區域內涉及的範圍也很廣闊。蔚縣壺流河兩岸的北水泉、黃梅、吉家莊、桃花、西合營、陳家窪、南嶺莊、楊莊克、暖泉、白草村、南留莊、陽眷等十餘個鄉鎮,均出露有泥河灣層,同屬於泥河灣遺址羣範圍。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