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都鎮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轄鎮)

鎖定
三都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地處蕉城區東南沿海,是蕉城區唯一的海島鄉鎮,由三都島、青山島、鬥帽島白匏島雞公山島5個島嶼和城澳半島地帶組成。東面隔海與霞浦縣溪南、下滸相望,南與羅源縣鑑江鎮接壤,西南與城區、飛鸞鎮隔海相望,西北與漳灣鎮隔海相望,北面與福安市下白石鎮隔海相望,鎮人民政府距蕉城區20千米, [3]  區域總面積162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三都鎮户籍人口為29742人。 [4] 
明代,寧德設三鄉,三都屬安東鄉,三都1圖統5村;1984年10月,撤三都公社成立三都鎮。 [3]  截至2020年6月,三都鎮轄2個社區、27個行政村。 [5] 
截至2019年末,三都鎮有工業企業2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4個。 [4] 
中文名
三都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
地理位置
蕉城區東南沿海
面    積
162 km² [4] 
下轄地區
2個社區、27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93
郵政編碼
3521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閩J
人    口
2974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4] 

三都鎮歷史沿革

明代,寧德設三鄉,三都屬安東鄉,三都1圖統5村。
清代,沿之。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寧德分為3個區,24個鄉鎮,三都為其中之一。
1950年12月,改稱第六區。
1955年10月,改稱三都區。
1958年8月,改設三都公社。
1961年8月,復立三都區。
1966年7月,改稱三都公社。
1984年10月,撤三都公社成立三都鎮 [3] 

三都鎮行政區劃

三都鎮區劃沿革

明代,三都轄黃灣、玠溪、港口、青山、煙墩等村。
2011年末,三都鎮轄都澳、海上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松岐、港口、新塘、坪岡、玠溪、黃灣、礁溪、象溪、秋竹、西湖、三坪、寒壟、鬥帽、仙竹、猛澳、七星、白匏、南澳、礁頭、魚潭、青澳、大灣、南澳街、雞公山、蝦蕩尾、城澳裏、外漁壇27個村民委員會。 [3] 

三都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三都鎮轄2個社區、27個行政村:都澳社區、海上社區、白匏村、城澳裏村、城澳街村、大灣村、鬥帽村、松岐村、港口村、寒壠村、黃灣村、雞公山村、礁頭村、礁溪村、介溪村、孟澳村、南澳村、坪崗村、七星村、青澳村、秋竹村、三坪村、外漁潭村、西湖村、蝦蕩尾村、仙竹村、象溪村、新塘村、漁潭村。 [5] 

三都鎮地理環境

三都鎮位置境域

三都鎮地處蕉城區東南沿海,是蕉城區唯一的海島鄉鎮,由三都島、青山島、鬥帽島白匏島雞公山島5個島嶼和城澳半島地帶組成。東面隔海與霞浦縣溪南、下滸相望,南與羅源縣鑑江鎮接壤,西南與城區、飛鸞鎮隔海相望,西北與漳灣鎮隔海相望,北面與福安市下白石鎮隔海相望,鎮人民政府距蕉城區20千米, [3]  區域總面積162平方千米。 [4] 

三都鎮地形地貌

三都鎮山地丘陵直逼海邊,岸坡較陡。由東衝半島和鑑江(城澳半島)半島合抱而成口小腹大的海灣,在蕉城區、福安市及霞浦縣之間,海域面積74平方千米。三都鎮海域含有覆鼎洋海灣、官井洋海灣部分及三都澳港灣全部。三都澳港灣位於三都島和青山島之西,三都島嶼與城澳半島之間,長約11千米,寬約3.5千米,面積約40平方千米,水深10~46米,為深水港。境內較大島嶼為三都、青山、鬥帽、白匏、雞公山等。其中,三都島面積26.94平方千米,岸線長約37千米,島上最高點是海拔461米的黃灣山。北岸陡直,西、南較彎曲,為中生代火山岩和第四紀殘積層組成的大陸島。青山島在三都島東南約5千米,面積1.8平方千米,岸線長約16.42千米,最高點海拔393米北岸平直,南部曲折多淺灘,沿岸多礁石。鬥帽島在青山島南約1千米,面積0.64平方千米,最高點為海拔96.7米。三都澳南岸為城澳半島(鑑江半島),部分屬三都鎮。半島由自西向東的山脈構成骨架,境內由西向東,自白馬山起,經白洋山、大膽山、岡頭山、峯頂山到虎尾山入海。山峯有黃灣山、筆架山等,與飛鸞交界處的白馬山為最高峯,海拔976米。 [3] 

三都鎮氣候

三都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9℃,歷年極端最高氣温38.2℃,歷年極端最低氣温-0.6℃,歷年平均降水量1641.7毫米,歷年最大降水量2244.5毫米(1973年),歷年最少降水量1043.2毫米(1967年)。常年風向為東風,10月至翌年4月為東北風,平均風力5級,歷年平均大風日數17.5天,歷年最高大風日數為42天(1962年)。每年台風平均3-4次。月平均霧日2.3~3.6天。 [3] 

三都鎮水文

三都鎮三都澳內潮型為正規半日潮,潮流為往復流,流向與水道基本一致,實測表層最大秒流速為一米。累計最高潮位9.38米,最高低潮位0.51米,平均潮差4.2米,平均海平面4.25米。 [3] 

三都鎮自然災害

三都鎮台風、暴雨是主要災害。1966年9月3日14時第14號強颱風在羅源登陸,三都島風力達14級以上,海面巨浪騰空而起。千噸大船從三都澳被颳倒橄欖嶼,風浪颳倒海軍基地鋼鐵活動碼頭,幾百年的大榕樹、大柳杉、勁松皆被連根拔起。在暴風驟雨襲擊下,三都島上除一座鋼筋混凝土冷藏倉庫外,其餘房屋幾乎都被摧毀,損失慘重。2007年8月21日凌晨2時9號颱風“聖帕”登陸,蕉城區8月18日至20日連續3天出現日雨量大於100毫米的大暴雨,過程雨量達456.3毫米。由於持續強降雨,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三都鎮礁頭村2人死亡。 [3] 

三都鎮自然資源

三都澳內有深水港口岸線、建築用花崗岩礦和淡水資源,還有淺海灘塗,有官井洋大黃魚繁殖場。此外還盛產馬鮫、海鰻、鯧魚、龍頭魚、真鯛、石斑魚、墨魚、章魚、對蝦、青鱘、梭子蟹、蝦蛄、蟶、海蠣、海帶、紫菜等。
2011年,三都鎮有耕地面積為1.52萬畝,人均耕地0.60畝。其中農地1.08萬畝,水田0.44萬畝。有淺海面積54.133平方千米,灘塗面積3.467平方千米,林地面積54.267平方千米。水果種植面積53.33平方千米,其中晚熟荔枝2平方千米,晚熟龍眼1.333平方千米。 [3] 

三都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轄區總人口2.86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46萬人,佔51.17%;女性1.4萬人,佔48.83%;14歲以下5440人,佔19.01%;15-64歲2.0871萬人,佔72.93%;65歲以上2307人,佔8.0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077人,佔98.11%;少數民族538人,佔總人口1.88%。2011年,人口出生率18.74‰,人口死亡率4.19‰,人口自然增長率14.55‰。 [3] 
截至2017年末,三都鎮常住人口為30800人。 [2] 
截至2019年末,三都鎮户籍人口為29742人。 [4] 

三都鎮經濟

三都鎮綜述

2011年,三都鎮財政撥款(含本級安排和上級專項)收入1590.8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 [3] 
截至2019年末,三都鎮有工業企業2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4個。 [4] 

三都鎮農業

2011年,三都鎮糧食作物主要為水稻、番薯。水果主要有晚熟荔枝、晚熟龍眼、橄欖。海產品的主要經營方式有本地收購、出口等,主要種類有大黃魚、真鯛、鱸魚、石斑魚等。海上養殖漁排有12萬個,育魚場200餘家。2011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0.267平方千米,糧食產量0.28萬噸。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累計造林12平方千米,其中防護林11.333平方千米,經濟林0.054平方千米,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126株,林木覆蓋率59.9%,活立木蓄積量4.64萬立方米。2011年,三都鎮農業總產值2.02億元。 [3] 

三都鎮工業

2011年,三都鎮企業500多家,其中農業企業116家,工業企業76家,施工企業17家。工業總產值16.24億元。 [3] 

三都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貿易總額達14.9億元。城鄉集貿市場2個。交通運輸業164家,商品流通企業197家,飲食業85家。 [3] 

三都鎮社會事業

三都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83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9所,在校生1011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489人,專任教師69人。 [3] 

三都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電影院1座,座位99個,每萬人擁有0.03個。農家書屋1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 [3]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有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1個。 [3] 

三都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轄內有衞生所49個,鄉醫53人。中心醫院1家,從醫人員26人。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391人,參合率97.81%;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3歲,其中男性72歲、女性76歲;孕產婦死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3.32‰、1.21‰、1.219‰。 [3] 

三都鎮社會保障

2011年,三都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6户,人數47人,支出64680元,月人均114.6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56户,人數795人,支出554110元,月人均58.1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2人,支出174240元,月人均110元。農村醫療救助21人次,支出3.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13人次,支出11.302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7560人,緊急轉移安置301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60畝,倒塌房屋56間,直接經濟損失5335.88萬元,救災支出2.4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7萬元。社區服務設施2個 [3] 

三都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有郵政網點3個,鄉村通郵率達到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 [3]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有鎮區鋪設幹線水管2千米,生產能力300噸/日,年工業用水7.2萬噸、生活用水35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0%。25個行政村通自來水。 [3]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有鎮區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31.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139千米,用電負荷2200千瓦時。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862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5%,供電可靠率99.5%。2011年,三都鎮有發電企業2家,發電1970萬千瓦時。其中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139千米,用電負荷2200千瓦時。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862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5%,供電可靠率99.5%。 [3] 
  • 燃氣
截至2011年末,三都鎮有鎮區供氣站2個,天然氣用户1050户其中工業用户30户,居民用户1020户,燃氣普及率為65%。 [3] 

三都鎮交通運輸

三都鎮島距大陸最近距離1.9千米,碼頭客運有摩托艇。2007年,三都鎮有19個本島及城澳公路沿線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全鎮村道通車裏程120千米。車站2個,停車場3處,機動車船數量1600多艘。渡口17個。海上交通靠摩托艇,有300多艘,生活生產用木船1300多艘。2011年末,三都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1米;道路鋪裝面積7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7平方米。 [3] 

三都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三都鎮因明代建都制時列為第三都得名。 [3] 

三都鎮風景名勝

三都鎮有天主教堂、修道院、海關大樓三座古建築。天主教堂,為典型的西班牙哥特式建築風格,由梵蒂岡羅馬教廷所建。修道院,形制宏大,保存完好。三都澳鬥帽島、青山島、三都島、七星白礁、雞公山、筆架山等風光、遺址,鬥帽島鬥姥景區有“螺殼巖”“鬥姥迷宮”等景點。都澳海上養殖網箱形成的“海上浮城”新景觀,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3] 

三都鎮榮譽稱號

2019年1月,三都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