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趾翠鳥

鎖定
三趾翠鳥(學名:Ceyx erithaca):體形非常形小,身長14釐米,雄鳥體重14-20,雌鳥體重14-16 。是一種顏色非常豔麗的小型森林翠鳥。額黑色;頭、頸橙紅色;肩羽灰褐色,羽毛端部具深藍色羽緣;上背深藍;下背、腰、尾上覆羽、尾羽橙紅色,除尾羽外,其他各部位中央紫紅色,具反光。
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 小溪與河流岸邊,是典型的林間溪邊鳥類。主要食物是昆蟲,蝗蟲,蒼蠅和蜘蛛,也吃各種水生動物如水甲蟲,小螃蟹,青蛙和小魚。分佈於中國和東南亞各國。
中文名
三趾翠鳥
拉丁學名
Ceyx erithaca
別    名
小黃魚狗
外文名
Three-toed Kingfish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佛法僧目
翠鳥科
三趾翠鳥屬
三趾翠鳥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3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三趾翠鳥形態特徵

三趾翠鳥
三趾翠鳥(5張)
三趾翠鳥體形非常形小,體長13-14釐米,雄鳥體重14-20克,雌鳥體重14-16克。是一種紅黃色翠鳥。額黑色;頭、頸橙紅色;肩羽灰褐色,羽毛端部具深藍色羽緣;上背深藍;下背、腰、尾上覆羽、尾羽橙紅色,除尾羽外,其他各部位中央紫紅色,具反光。翼灰褐色。頦白色;喉淡蛋黃白色;耳羽紫紅色,具反光;嘴下至胸、腹、尾下覆羽蛋黃色,嘴以下至胸、尾下覆羽較深,腹部較淺。虹膜棕色;嘴、腳紅色。 [2] 
趾僅3個;尾較嘴短;翼形尖長;羽色非黑白色。嘴粗直,長而堅,嘴脊圓形;鼻溝不著;翼尖長,第1片初級飛羽稍短,第 3、4片最長;尾短圓;體羽豔麗而具光輝。 [2] 
大小量度:體重♂12-16克,♀14-18克;體長♂128-130毫米,♀132-141毫米;嘴峯♂32-34毫米,♀32-33毫米;翅♂51-57毫米,♀54-58毫米;尾♂23-26毫米,♀25-27毫米;跗蹠♂8-10毫米,♀8-10毫米。(注:♂雄性;♀雌性) [2] 

三趾翠鳥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小溪與河流岸邊,是典型的林間溪邊鳥類。生活在常綠的原始森林和次森林。一般都在小山丘或低高度的植被區活動。 [2] 

三趾翠鳥生活習性

三趾翠鳥是候鳥。8月至9月遷徙,3月回到北方。一般單獨或情侶共同捕食。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和蘆葦也常常停息在岩石上,伺機捕食魚蝦等,翠鳥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在水中後眼睛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翠鳥的捕魚本領幾乎是百發百中,毫無虛發。同大多數森林獵翠鳥一樣,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樹葉或泥土中尋找獵物。主要食物是昆蟲,蝗蟲,蒼蠅和蜘蛛,也吃各種水生動物如水甲蟲,小螃蟹,青蛙和小魚。 [2] 

三趾翠鳥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1] 
三趾翠鳥分佈圖 三趾翠鳥分佈圖

三趾翠鳥繁殖方式

繁殖在斯里蘭卡6月, 在印度西南7月至9月, 在印度東北地區4月和5月,在馬來西亞是5月,在爪哇從12月到5月,在蘇門答臘是3月份。營巢於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壩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25釐米,寬13-15釐米,直徑5-7釐米高。這些洞穴一般不加鋪墊物。雌鳥產3至7卵,直接產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樹幹上鑽洞穴為巢,卵的大小18-20毫米×14-16毫米。 [1]  [3] 

三趾翠鳥亞種分佈

三趾翠鳥(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分 布
1.
Ceyx erithacaerithaca
印度西南孟買、斯里蘭卡、不丹、中國(雲南,海南)、蘇門答臘和鄰近島嶼。
2.
三趾翠鳥安達曼島亞種
Ceyx erithacamacrocarus
安達曼島、尼科巴羣島和蘇門答臘島 。
3.
三趾翠鳥婆羅洲亞種
Ceyx erithacamotleyi
菲律賓、婆羅洲、爪哇島、松巴哇和弗洛雷斯。
[4] 

三趾翠鳥保護現狀

三趾翠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1]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三趾翠鳥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