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足鼎立

鎖定
三足鼎立,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 zú dǐng lì,意思是像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中文名
三足鼎立
拼    音
sān zú dǐng lì
注    音
ㄙㄢ ㄗㄨˊ ㄉㄧㄥˇ ㄌㄧˋ
出    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
屬    性
漢語成語
近義詞
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
不打自敗
釋    義
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三足鼎立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1] 

三足鼎立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於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 

三足鼎立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示例
歐洲各國在1967年成立共同體 [3]  後,將與美、日兩國呈三足鼎立之勢,主導世界時局。
參考資料
  • 1.    三足鼎立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08]
  • 2.    三足鼎立  .漢辭網[引用日期2019-12-08]
  • 3.    《二十世紀的故事》編委會編,1967年的故事,延邊大學出版社,2005.07,第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