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賢

(孔子門下弟子)

鎖定
三賢:指孔門聖賢卜子閔子冉子;又指南朝詩人王融謝朓沈約。又指豐幹拾得、寒山三位隱士。還指屈原、李白、杜甫。
中文名
三賢
意    思
孔門聖賢卜子、閔子和冉子
又    指
南朝詩人王融、謝朓與沈約。
另    指
佛家語
再    指
唐朝三隱士:豐幹、拾得、寒山。

三賢佛教用語

三賢:佛家。指十住十行十回向
《仁王經·菩薩教化品》:“三賢十聖忍中行,唯佛一人能盡原。”
《全唐文》二六三李邕《嶽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
《全唐詩》一二七王維《過盧四員外宅看飯僧共題七韻》:“三賢異七賢,青眼慕青蓮。”
【三賢】 [出仁王護國經疏] 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皆稱賢者。此就別教而論。蓋諸位菩薩但斷見思惑盡。尚有無明惑在。未入聖位。故名賢也。一十住會理之心安住不動。名之為住。一發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貴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頂住。二十行行即進趣之義。謂行此行。則能進向於果。名之為行。一歡喜行。二饒益行。三無違逆行。四無屈撓行。五無痴亂行。六善現行。七無著行。八難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實行。三十回向回因向果。名為迴向。一救諸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二不壞迴向。三等一切諸佛迴向。四至一切處迴向。五無盡功德藏迴向。六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八真如相迴向。九無縛無著解脱迴向。十入法界無量回向。

三賢詩人合稱

三賢:是南朝齊梁詩人王融謝朓沈約的合稱
王融謝朓沈約是詩歌聲律説的首創者和提倡者,又因為他們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且從少年時代起就以好學、有文才而知名當世,這使他們的提倡得到眾多的士族文士的響應,流為時尚,故稱之為“三賢”。
梁鍾嶸《詩品》下:“昔有王元長(王融)者,常謂餘雲:‘宮商與二儀俱生,自古詞人不知之。唯顏憲子乃雲:律呂音調,而其實大謬。唯見范曄、謝莊頗識之耳。”嘗欲造《知音論》,未就而卒。王元長創其首,謝脁、沈約揚其波。三賢鹹貴公子,幼有文辨。於是士流景慕,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

三賢聖賢合稱

三賢卜子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年):字子夏中國春秋末年晉國温地(今河南温縣)人,一説衞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尊稱卜子卜子夏。性格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孔子逝後,他到魏國西河進學,主張國君要學習《春秋》,吸取教訓。以防止臣下篡權。提出過“仕而優則學,學而
優則仕”的思想,還主張做官要先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其效勞。李俚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為師。相傳《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傳授下來。

三賢閔子

閔損(公元前536—前487年),尊稱閔子。字子騫,以字廣為人知,所以史稱閔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中國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在孔門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稱,而尤其以孝行超羣聞名於世。

三賢冉子

冉求(前522-前489年):尊稱冉子中國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冉堌鎮)人。字子有通稱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説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

三賢唐代隱士三賢

豐幹、拾得、寒山
傳説他們分別是阿彌陀、文殊、普賢的化身,隱身於天台山國清寺,現在還保留有“三賢堂”,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拾得、寒山還被清雍正帝封為“和合二聖”,是“和合文化”的創始人。他們的作品被後人收集為《寒山詩集》。 [1] 
現代流傳最廣的一段文字是:寒山拾得問對——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2] 

三賢歸水三賢

此説源於偽託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説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