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角洲沉積

鎖定
河流攜帶的泥沙等沉積物在河流入海或湖泊口沉積形成三角洲的大型沉積體。大多數河流與海洋或湖泊的匯合處都有發育。由陸上三角洲平原沉積、三角洲前緣沉積和前三角洲沉積三部分組成。三角洲沉積分為短期形成的和長期形成的兩種。
中文名
三角洲沉積
外文名
deltaic deposit

三角洲沉積基本介紹

短期形成的是在新生代的古新統或始新統期間形成,也有
個別地區是在古新統至始新統期間形成。長期形成的則是在整個新生代期間形成的沉積。
在三角洲沉積上可看到從海洋沉積變為陸源沉積的變化過程,即巖性從泥質岩類及含煤層變為砂泥質岩及含少量煤層的漸變過程,在剖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巖相的交替。表現沉積變化的特徵參數是泥質岩石與砂質岩石的厚度的比例,在海退時期該比值為1/10,而在三角洲海進時期該比值可從1/2增至1。在大型三角洲沉積中常藴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等礦產。 [1] 

三角洲沉積形成過程

仔細地觀察世界地圖,會發現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處,大都有一個三角洲。如埃及尼羅河(世界第二大河)入海處,就有一個巨大的三角洲,面積達24000平方千米;美國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大河)入海處的三角洲,呈鳥足狀,面積達26000平方千米;我國的長江(世
三角洲 三角洲
界第三大河)、黃河(世界第五大河)以及珠江入海處,也都有面積很大的三角洲。
三角洲是河口地區的沖積平原,是河流入海時所夾帶的泥沙沉積而成的。世界上每年約有160億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這些混在河水裏的泥沙從上游流到下游時,由於河牀逐 漸擴大,降差減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時,水流分散,流速驟然減少,再加上潮水不時湧入有阻滯河水的作用,特別是海水中溶有許多電離性強的氯化鈉(鹽),它產生出的大量離子,能使那些懸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澱下來。於是,泥沙就在這裏越積越多,最後露出水面。這時,河流只得繞過沙堆從兩邊流過去。由於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衝擊,不斷受到流水的侵蝕,往往形成尖端狀,而北方水面卻比較寬大,使沙堆成為一個三角形,人們就給它們命名為“三角洲”。
三角洲地區一般地勢低平,河網密佈,因而多為良好的農耕地區。如我國的珠江、長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農業高產區。黃河三角洲雖然土地肥沃,但由於受到鹽鹼的影響,農耕條件稍差一些。
河控三角洲的沉積特徵 河控三角洲的沉積特徵
當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沒有形成三角洲。如我國的錢塘江口就沒有三角洲。這是因為錢塘江水裏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寬闊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湧潮的巨大沖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積下來,即使有些泥沙僥倖留下來。堆積在錢塘江口,也難以加高,只能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在波浪作用較強的河口地區,河流以單股入海,或只有小規模的交叉,在此情況下,只有主流出口處沉積量超過波浪的侵蝕量,使三角洲以主流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長,稱為尖形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即屬這一類型。
此外,與三角洲形成過程相反,河流來沙量較小,河口受潮流的強烈沖刷作用,無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這種河口稱為三角港或三角灣,如杭州灣(錢塘江口)就是一個典型的三角港。錢塘江挾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僅使河流攜帶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積,而且引起強烈的沖刷,使河口加深與展寬,逐漸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錢塘江湧潮。湧潮使泥沙在河口區上段堆積成凸起的攔門沙。 [2] 

三角洲沉積基本分類

海洋三角洲:是河流流水與海洋波浪和潮汐共同作用的產物。
湖泊三角洲:是河流流水與湖泊波浪共同作用的產物。
三角洲的類型劃分主要是根據其形態,而不同的形態主要是由於河流、波浪、潮汐作用控制的。
蓋洛韋提出了三元分類方案。其中有三種極端類型的三角洲:
河流作用為主的三角洲(河控三角洲)
波浪作用為主的三角洲(浪控三角洲)
潮汐作用為主的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三角洲沉積沉積模式

三角洲分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及潮控三角洲。以
三角洲沉積 三角洲沉積
下介紹河控三角洲的沉積特徵。
三角洲可以劃分為三種亞環境: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

三角洲沉積三角洲平原

是三角洲的陸上部分,它與河流的分界是從河流大量分叉處開始。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決口扇、沼澤、湖泊和分支間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積與沼澤的泥炭或褐煤沉積。二者的共生是三角洲平原沉積的典型特徵。
A.分支流河道沉積:
是三角洲平原的主體,大量泥砂都是通過分支流河道搬運至三角洲前緣的河口處沉積下來的。分支流河道本身的沉積具有一般河道沉積的特徵,即以砂質沉積為主,向上逐漸變細,槽狀、板狀、波狀交錯層理,底界與下伏岩層常呈侵蝕接觸。
B.天然堤沉積:
位於分支流河道的兩旁。由洪水期攜帶泥砂漫出淤積而成。以粉砂和粉砂質粘土為主。水平層理和波狀交錯層理。
C.決口扇沉積:
洪水和河流衝破天然堤,在外側更為發育。交錯層理砂岩,呈透鏡狀沙體夾在分支間灣細粒粉砂質、泥質和沼澤沉積物之間。
D.沼澤沉積:
佔三角洲平原的90%。表面接近於平均高潮面,是一個週期性被水淹沒的低窪地區,水體為淡水或半鹹水,弱還原或還原環境。沼澤中植物繁茂,多為蘆葦等草本植物。巖性為暗色有機質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積。塊狀層理和水平層理。
E.分支間灣沉積: 分支流河道之間較低窪地區,常與域連通(外側)。泥岩為主,夾粉砂岩、細砂岩。水平層理,生物擾動構造,偶見海相化石。當三角洲向海方推進時,在分支流間灣地區可形成泥岩楔(比沼澤的地貌低,靠海一側)。 [3] 

三角洲沉積三角洲前緣

是三角洲的水下為主的部分,位於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是三角洲最活躍的沉積中心,是三角洲的主體。從河流帶來的砂、泥沉積物在河口與海洋結合部位迅速地沉積。由於受到河流、波浪和潮汐的反覆作用,砂泥經沖刷、簸揚和再分佈,形成分選較好、質較純的砂質沉積集中帶,構成了良好的儲集層。
A. 分支流河口沙壩沉積:
泥砂在河口處沉積,砂和粉砂組成,分選較好,質較純淨。楔狀交錯層理和水平層理,水流波痕和浪成波痕等。
B. 遠沙壩沉積:
位於河口沙壩前面,沉積物較河口沙壩細,粉砂、粘土。水平層理為主,亦有波狀交錯層理和脈狀—透鏡狀複合層理。
C. 前緣席狀砂沉積:
位於遠沙壩前面(浪基面與平均低潮線之間的高能帶),由河口沙壩和遠沙壩進一步經海水沖刷,使之再行分佈於其側翼,薄而面積大的砂層。分選好,質較純淨,平行層理、大型交錯層理, 可成為極好的儲集層。
三角洲前緣分為:分支流河口沙壩、遠沙壩、前緣席狀沙、水下分支流河道和水下堤等。

三角洲沉積前三角洲

是三角洲體系中分佈最廣、沉積最厚的地區。其海底地貌為一平緩的斜坡。主要由暗灰色粘土(富含有機質,其沉積速度和埋藏速度較快,有利於有機質轉化為油氣,是為良好的生油層)和粉砂質粘土組成。主要為水平層理、塊狀層理、生物擾動構造,含廣鹽度的化石,如介形蟲、雙殼類等。接近淺海的沉積特徵。
小結:
三角洲沉積體系在平面上由陸地向海方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陸上部分,分支河流和沼澤為主)→三角洲前緣(三角洲的水下部分,河口沙壩和遠沙壩為主)→前三角洲(厚層泥質沉積)。它們在平面上大致呈環帶狀分佈。
沉積物和生物特徵:從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其粒度由粗變細;植屑和陸上生物化石減少,而海相生物化石增多;多種類型的交錯層理變為較單一的水平層理。

三角洲沉積沉積序列

河控三角洲的形成是不斷從陸地向海盆方向推進,形成總體向上變粗(的反旋迴)沉積序列(進積型沉積序列)。
1、三角洲平原:較粗粒分支流河道沉積和細粒沼澤沉積(有粗有細)
2、三角洲前緣:沙和粉沙沉積(粗為主)
3、前三角洲:泥(細為主)
參考資料
  • 1.    朱世發主編;袁紅旗,楊俊生副主編;朱筱敏主審.,沉積岩與沉積相=SEDIMENTARY ROCKS & SEDIMENTARY FACIES: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5
  • 2.    焦養泉主編;吳立羣,榮輝副主編.聚煤盆地沉積學=SEDIMENTOLOGY OF COAL-BEARING BASINS: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5
  • 3.    劉天績,邵龍義,曹代勇,鞠崎,郭晉寧,魯靜著.柴達木盆地北緣侏羅系煤炭資源形成條件及資源評價:地質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