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葉鬼針草

鎖定
三葉鬼針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鬼針草Bidens pilosa L.的全草。分佈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各省區。具有解毒消腫,清熱鎮痛,活血散瘀,調氣消積之功效。常用於胃腸炎,中暑腹痛,細菌性痢疾,感冒發熱,急性喉炎,淋證,白濁,痔瘡,脱肛,大小便出血,糖尿病,蛇傷,肩周炎,跌打損傷,關節炎等。
別    名
一包針
豆渣草
鬼針草
細毛鬼針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鬼針草屬
鬼針草
分佈區域
華東、華中、華南、西南
中文名
三葉鬼針草
採收時間
夏秋採收

三葉鬼針草入藥部位

全草。

三葉鬼針草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三葉鬼針草歸經

歸脾、大腸、肺經。

三葉鬼針草功效

解毒消腫,清熱鎮痛,活血散瘀,調氣消積。

三葉鬼針草主治

用於胃腸炎,中暑腹痛,細菌性痢疾,感冒發熱,急性喉炎,淋證,白濁,痔瘡,脱肛,大小便出血,糖尿病,蛇傷,肩周炎,跌打損傷,關節炎等。

三葉鬼針草相關配伍

1、治濕熱痢疾:三葉鬼針草、三顆針各30g,水煎服。
2、治濕熱黃疸:三葉鬼針草、鳳尾草、茅草根各20g,水煎服。
3、治小兒腹瀉:三葉鬼針草10g,車前草10g,水煎服。
4、治嘔吐:三葉鬼針草、蘇葉各9g,水煎服。
5、治疔瘡:三葉鬼針草鮮品適量,搗爛外敷。(1-5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3》)

三葉鬼針草用法用量

用幹品10-15克,水煎內服。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三葉鬼針草採集加工

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三葉鬼針草形態特徵

三葉鬼針草
三葉鬼針草(2張)
鬼針草又名三葉鬼針草、蝦鉗草、蟹鉗草、對叉草、粘人草、粘連子、一包針、引線包、豆渣草、豆渣菜、盲腸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100釐米,鈍四稜形,無毛或上部被極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徑可達6毫米。莖下部葉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開花前枯萎,中部葉具長1.5-5釐米無翅的柄,三出,小葉3枚,很少為具5(-7)小葉的羽狀複葉,兩側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5釐米,寬1.5-2.5釐米,先端鋭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有時偏斜,不對稱,具短柄,邊緣有鋸齒、頂生小葉較大,長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7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具長1-2釐米的柄,邊緣有鋸齒,無毛或被極稀疏的短柔毛,上部葉小,3裂或不分裂,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直徑8-9毫米,有長1-6(果時長3-10)釐米的花序梗。總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條狀匙形,上部稍寬,開花時長3-4毫米,果時長至5毫米,草質,邊緣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外層託片披針形,果時長5-6毫米,幹膜質,背面褐色,具黃色邊緣,內層較狹,條狀披針形。無舌狀花,盤花筒狀,長約4.5毫米,冠檐5齒裂。瘦果黑色,條形,略扁,具稜,長7-13毫米,寬約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狀突起及剛毛,頂端芒刺3-4枚,長1.5-2.5毫米,具倒刺毛。

三葉鬼針草生長環境

生於村旁、路邊及荒地中。原產熱帶美洲,在國內主要分佈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各省區。

三葉鬼針草藥理作用

抗真菌和抗酵母菌等作用。

三葉鬼針草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絞汁服。”
[1-8] 

三葉鬼針草重點管理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9]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楊衞平,夏同珩.《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 3》:貴州科技出版社,2014年
  • 3.    張敬傑,羅迎春.《苗族常用植物藥》: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年
  • 4.    方家選,楊志欣,梁新武.《南陽中草藥名典》:三秦出版社,2004年
  • 5.    陸中午,吳炳升.《侗族文化遺產集成·第三輯 上冊 侗藥大觀》:民族出版社,2006年
  • 6.    戴義龍.《草藥驗方治百病》: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7.    汪毅.《精選草藥彩色圖譜 3》:貴州科技出版社,2014年
  • 8.    中國生草藥研究發展中心編著.《彩色生草藥圖譜》:啓業書局,1976年
  • 9.    農業農村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海關總署 國家林草局公告第56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