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葉木藍

(中藥)

鎖定
三葉木藍,中藥名。為豆科木藍屬植物三葉木藍(Indigofera trifoliata L.)的全草或根。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生於海拔1700m以下山坡草叢中。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味苦,性寒。歸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發熱頭痛、痄腮、乳癰等病證。
中文學名
三葉木藍
別    稱
地藍、野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木藍屬
三葉木藍
分佈區域
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採收時間
春、夏季
用    量
內服:9-15g;外用:適量

三葉木藍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三葉木藍性味

苦,寒。

三葉木藍歸經

心經。

三葉木藍功效

清熱解毒。

三葉木藍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發熱頭痛,痄腮,乳癰。

三葉木藍相關配伍

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體炎:根3—4錢,水煎服。乳腺炎,用全草適量,水煎外洗。

三葉木藍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三葉木藍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三葉木藍形態特徵

三葉木藍 多年生草本。莖平卧或近直立,莖部木質;幼枝有平貼毛,不久即掉落近無毛。葉互生;葉柄長6-10mm,纖細;托葉微小;三出羽狀或掌狀複葉,葉片倒卵狀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2.5cm,寬4-7mm,先端圓,具小尖,基部楔形,上面灰綠色,下面淡綠色而有暗褐色或紅色腺點,兩面均被緊貼的柔毛。花集成腋生的近似頭狀的總狀花序,花梗極短,花極小,有花6-12朵;花萼鍾狀,長約2.5mm,密生長硬毛,萼5裂,萼齒剛毛狀;蝶形花冠紅色,長5-7.5mm。莢果線形,下垂,長1-1.6cm,被腹兩側縫線有明顯的隆脊,初時有毛,後漸變為無毛。種子6-8顆。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三葉木藍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m以下山坡草叢中。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三葉木藍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30-60cm,上部草質,基部木質。小葉3個或脱落,倒長卵形或倒橢圓形,長1-2.5cm,寬4-7mm,先端圓,具小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白色柔毛,下面可見暗褐色腺點。總狀花序腋生,萼鍾狀,密生長硬毛,花冠紅棕色,比萼長2-3倍。莢果條形,長1-1.6cm,種子6-8枚。

三葉木藍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味苦,性寒。有清熱消腫。用於急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體炎,乳腺炎。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潘遠根,謝照明.《湖南藥物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 3.    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衞生局.《廣西本草選編 上冊》:廣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