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荊

鎖定
三荊,拼音sān jīng,漢語詞語,喻同胞兄弟;指後魏置的荊州、南荊州、東荊州。
中文名
三荊
拼    音
sān jīng
注    音
ㄙㄢ ㄐㄧㄥ
典    源
《藝文類聚》卷八十九

目錄

三荊讀音

拼音:sān jīng
注音:ㄙㄢ ㄐㄧㄥ

三荊典源

《藝文類聚》卷八十九〈木部下·荊〉~548~引周景式《孝子傳》曰: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問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為孝門。真仕至太中大夫。 [1] 

三荊解釋

1.詩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晉〕陸機《豫章行》: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唐〕楊炯《從弟去盈墓誌銘》:三荊搖落,五都悲涼,痛門户之無主,悼人琴之兩亡。
2.指後魏置的荊州、南荊州、東荊州。
後魏置荊州於穰縣(今河南鄧縣 ),置南荊州於安昌(今河南確山縣 ),置東荊州於泚陽(今河南泌陽縣 ),謂之三荊 。參閲《資治通鑑·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胡三省注。《魏書·尒朱榮傳》:“仍出魯陽 ,歷三荊 ,悉擁生蠻北填六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