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脊金石斛(原變種)

鎖定
根狀莖匍匐,粗4-6毫米,具長5-10毫米的節間,每相距7個節間發出1個莖。莖金黃色,下垂或斜出,長達27釐米,常分枝;第一級分枝之下的莖長6-10釐米,具3-5個節間,由基部向上稍變粗。
中文名
三脊金石斛(原變種)
蘭科
金石斛屬
外    形
根狀莖匍匐
4-6毫米
生長地區
雲南南部

三脊金石斛(原變種)形態特徵

三脊金石斛(原變種) 三脊金石斛(原變種)
根狀莖匍匐,粗4-6毫米,具長5-10毫米的節間,每相距7個節間發出1個莖。莖金黃色,下垂或斜出,長達27釐米,常分枝;第一級分枝之下的莖長6-10釐米,具3-5個節間,由基部向上稍變粗。假鱗莖金黃色,稍扁紡錘形,長4.5-6.5釐米,粗8-15毫米,具1個節間,頂生1枚葉。葉革質,狹卵狀披針形,長11.5-12釐米,寬2.5釐米,先端漸尖並且微凹。花序出自葉腋和葉基部的遠軸面一側,通常具1朵花;花序柄長約4毫米,被覆數枚鱗片狀的鞘;花梗和子房長約6毫米;花淡黃色,質地薄,僅開放半天,隨後凋謝;中萼片在中部以上多少反折,卵狀長圓形,長14毫米,寬5毫米,先端鋭尖,具5條主脈和多數橫脈以及支脈;側萼片斜卵狀三角形,中部以上稍向外反,與中萼片等長,基部歪斜而較寬,具5條主脈和多數橫脈以及支脈;萼囊寬鈍,與子房交成鈍角或直角,長約6毫米;花瓣斜立,長圓形,長10毫米,寬3.2毫米,先端鋭尖,具3條主脈和多數橫脈以及支脈;唇瓣整體輪廓倒卵形,長12毫米,3裂;側裂片(後唇)近直立,卵狀三角形,長5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圓形,攤平後兩側裂片先端之間的寬12毫米;中裂片(前唇)長約4毫米,基部楔形,其兩側邊緣波狀,上面具小疣狀突起,前部擴大呈V字形2裂,其裂片近狹倒卵形;唇盤從後唇至前唇縱貫3條褶脊;褶脊在後唇上面平直,在前唇上面呈小雞冠狀或皺波狀,但中央1條呈波狀折曲而延伸到先端;蕊柱粗短,長約4毫米,具長約5毫米的蕊柱足;藥帽前端平截,其邊緣具細齒。花期6月。 [2] 

三脊金石斛(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約800米的山地疏林中樹幹上。

三脊金石斛(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雲南南部(勐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