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稜針法

鎖定
用三稜針刺破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叫做三稜針法(three-edged needle therapy)。古人稱之為“刺血絡”或“刺絡”現代稱為“放血療法”(bleeding therapy)。
中文名
三稜針法
外文名
three-edged needle therapy
又    稱
放血療法
古    稱
刺血絡

三稜針法簡述

三稜針是一種用有鏽鋼製成,針長約6釐米左右,針柄稍粗呈圓柱形,針身呈三稜狀,尖端三面有刃,針尖鋒利的針具。
三稜針古稱“鋒針”。古人對此十分重視,如《靈樞·九針論》談到九針中的鋒針主要就用於“瀉熱出血”;《靈樞·九針十二原》則提出了“菀陳則除之,去血脈也”的治療原則;《靈樞·官針》中更有“絡刺”、“贊刺”、“豹紋刺”等法的記載。由此可見,古人在刺絡放血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也表明三稜針刺絡放血法是一種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針刺法。
--------------------------------------------------------------------------------

三稜針法操作方法

三稜針法點刺法

(peck needling)
針刺前,在預定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針刺處推按,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繼之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針刺時左手拇、食、中指捏緊補刺部位,右手持針,用拇食兩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針尖露出3-5毫米,對準以消毒部位,刺入3-5毫米深,隨即將針迅速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少許,然後用消毒幹棉球按壓針孔。
點刺多用於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頭面部的攢竹、上星、太陽等穴。

三稜針法散刺法

(scattered needling)
又叫豹文刺,是對病變局部周圍進行點刺的一種方法。根據病變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針以上,由病變外緣環形向中心點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腫得以排除,達到祛瘀生新、通經活絡的目的。
散刺多用於治療局部瘀血、血腫或水腫、頑癬等。

三稜針法刺絡法

先用帶子或橡皮管,結紮在針刺部位上端,然後迅速消毒。針刺時左手拇指壓在被針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稜針對準針刺部位的靜脈,刺入脈中2-3毫米,立即將針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後,再用消毒幹棉球按壓針孔。當出血時,也要輕輕按壓靜脈搏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瀉。此法多用於曲澤、委中等穴,治療急性吐瀉、中暑、發熱等。

三稜針法挑刺法

(picking-needling)
用左手按壓施術部位兩側,或捏起皮膚,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迅速刺入皮膚1-2毫米,隨即將針身傾斜挑破皮膚,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將針身傾斜並使針尖輕輕挑起,挑斷皮下部分纖維組織,然後出針,覆蓋敷料。
挑刺法常用於治療肩周炎、胃痛、頸椎病、失眠、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頭痛等。
--------------------------------------------------------------------------------

三稜針法適應範圍

三稜針放血療法具有通經活絡、開竅瀉熱、消腫止痛等作用。其適應範圍較為廣泛,凡各種實證、熱證、瘀血、疼痛等均可應用。較常用於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熱、中暑、中風閉證、咽喉腫痛、頑癬、癰癤初起、扭挫傷、疳證、痔瘡、頑痹、頭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

三稜針法注意事項

1.對患者要作好必要的解釋工作,以消除思想顧慮。
2.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點刺時手法宜輕、穩、準、快,不可用力過猛,防止刺入過深,創傷過大,損害其他組織。一般出血不宜過多,切勿傷及動脈。
4.體質虛弱者、孕婦、產後及有出血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注意患者體位要舒適,謹防暈針。
5.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3次為一療程,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數滴至3-5毫升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