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百噸

鎖定
三百噸是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的一個街區名稱。位於濱海新區塘沽區域東部,新港一號路和二號路之間,靠近渤海邊,距新港碼頭很近,周邊是天津新港船舶修造廠。建有鐵路調車場和三百噸車站,有多條鐵路專用線由此經過。鐵路南邊建有高層住宅樓,其上有明顯的“三百噸”地名標誌。三百噸車站曾是唯一短途客車“塘沽短”經過的車站,現到那裏可見停在鐵路上的多列待運的車廂,不時有調運的列車經過。附近有住宅、市場、學校、醫院、工廠等,是多路公交車所經的路線,為繁華的地區。
中文名
三百噸
地理位置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
街區交通
多路公交、多條鐵路專用線經過
街區配套
住宅、市場、學校、醫院

三百噸名稱來由

三百噸地名形成於日本侵佔塘沽築建塘沽新港時期,歷史並不長,約75年。1940年,日本開始築建新港碼頭、開挖航道,建港工地有大量的建港人員,所以“塘沽新港港灣局”先期在建港工地東北部建設供水設施,日語稱為“新港水道”,以解決工程用水和飲用淡水問題。於是在現三百噸地域打了多口深水井,建水塔、儲水池、泵站,同時鋪設了地下管路,在新港地區建成了自來水系統,這也是當時塘沽最大的供水工程。水塔為鋼結構,採用鉚釘連接,高37米、共分5層,最上部用於儲水。蓄水量為300噸,另建有三個儲水池和幾間紅磚房子。這水塔是當時新港地區最高的建築物,非常引人注目。來這裏提水的人很多,每次提水都要用一張憑證,提水地點就簡寫為“三百噸”,遂人們就把這裏叫成了三百噸。
三百噸
三百噸地名來源,還有一種説法:天津新港船舶修造廠,也建於1940年。原是日本在建塘沽新港時期所建的“機械修造工場”,承擔築港機械和工作船舶的修理工作。據説,建廠初期,僅能修理排水量300噸以下的船隻,因此得名“三百噸”。實際上,“機械修造工場”緊鄰海邊,與現三百噸有相當距離,這一得名緣由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無論三百噸地名如何形成,都與日本侵佔塘沽築建塘沽新港有關,讓人不得不聯繫到日本在塘沽犯下的侵略罪行。
1946年日本投降後,新港地區自來水設施由國民黨交通部新港工程局管理。新中國成立後,新港地區自來水經不斷建設,供水能力加大,技術先進,為保港口建設和周邊人民生活用水發揮了重要作用。原來日本所建的水塔、儲水池等設施已落後,20世紀60年代拆除,被新建的供水系統取代,已無痕跡,唯有“三百噸”地名流傳下來。今天這裏許多新建樓房仍以“三百噸”命名,仍能看到一些超市、藥店、旅館保留着“三百噸”字號。在乘坐公交車時仍聽到所報的站名為“三百噸”。
當你聽到或看到“三百噸”時,請深思這個地名的由來,它記錄着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罪行,它反映了塘沽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是我們不能忘卻的記憶。 [1] 

三百噸周邊配套

幼兒園:塘沽第八幼兒園
中小學:塘沽區新港第一小學、新港第四小學
醫院:港口醫院、新港三號路醫院
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
市場:千間菜市場、建港裏菜市場
公交線路:102路【新港客運碼頭——西部新城】、519路【新港客運碼頭——北塘公交站】、529路【新港客運碼頭——梅江會展中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