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百

鎖定
三百,拼音sān bǎi,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代《詩經》,《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收錄了305首詩歌,又稱“詩三百”。
中文名
三百
拼    音
sān bǎi
注    音
ㄙㄢ ㄅㄞˇ
釋    義
指代《詩經》

目錄

三百釋義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刑昺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1]  》。
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漢朝毛亨、毛萇曾註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陝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詩同樂不能分。

三百出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