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焦咳

鎖定
病症名。指咳而腹滿,納食減少者。出《素問·咳論》,謂:“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中文名
三焦咳
出    處
《素問·咳論》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概    念
指咳而腹滿,納食減少者

目錄

三焦咳解讀

主要表現為咳嗽反覆纏綿,遇冷或進食油膩後加重反覆,咳聲重濁,痰稠不易咳出,口粘,胸悶,脘脹,食無味或納差,口不渴或口渴飲水不多,小便少,或小便黃、稍不利,大便似了未了,不暢不爽,舌苔膩,脈滑。

三焦咳中醫應用

三焦咳,屬於外感咳向內傷咳轉化的階段,此時咳嗽日久,病程遷延,多在2~3周左右。治療中應注意其病機為三焦氣機不暢、濕痰內阻、肺失宜降。濕邪粘膩難解,也可化熱化燥,治療時要參考《温病條辨》中的告誡,兼有表邪不盡者,不可過汗,以免傷陽,見苔黃膩口渴大便不爽者。不可以為火熱而攻下,以免傷脾陽,咽乾苔膩者,不可滋潤過度,以免病邪更難解。治宜異功散、通理湯、木香順氣散、七氣湯加黃連、枳實等。
[1-2]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
  • 2.    沈可英,淺談“三焦咳”的辨治,河北中西醫結合雜誌,199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