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湘四水

鎖定
湖南位於洞庭湖之南,故稱湖南。湖南別稱“三湘四水”。而“三湘”、“四水”的稱呼其實都圍繞一個核心:洞庭湖
“三湘”有多種説法。一是“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二是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三是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 [1] 
“四水”指的是湖南境內四條著名的河流:湘江資江沅江澧水,最後都匯入洞庭湖。“四水”的概念基本沒有歧義。
而“三湘”得名其實也是因為洞庭湖在湖南境內獨特的地理、文化地位。由於洞庭湖地處湖南北部偏東,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為主,明顯不同於西邊和南邊的崇山峻嶺,地形決定了洞庭湖周邊區域的交通、歷史、文化都比較發達。這樣,洞庭湖輻射的平原、丘陵區域自古就相對比較發達,作為湖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名為“湘中”;而西部雪峯山脈一帶,名為“湘西”,南部靠近南嶺山脈的區域名為“湘南”。
“三湘”從一開始就是指湖南全境,而不是從湘江流域概念引申擴大而來,任何經過文人再加工的解釋內容,都只是原始含義的引申或誤解。“三湘”概念裏是沒有湘北湘東的,地理上靠北的長沙益陽岳陽等,歷史上都是稱湘中。。湖南在歷史上曾分為三道,民國3年,湖南分為湘江道(駐長沙縣)、衡陽道(駐衡陽縣)、武陵道(駐常德縣)和辰沅道(駐鳳凰縣)。民國5年,省府裁撤武陵道 [2]  ,這時全省為三道。
因此,“三湘”、“四水”,都是以洞庭湖為中心,描述湖南(洞庭湖之南)的地理特徵。
中文名
三湘四水
故    稱
湖南
始    於
漢代
核    心
洞庭湖
具體含義
瀟湘湘江
地理位置
洞庭湖之南

三湘四水簡要介紹

三湘四水,物華天寶,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喻;熱土瀟湘,人傑地靈、英雄輩出,不負“惟楚有才、於斯為甚”的盛名。
湖南4水流域範圍 湖南4水流域範圍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説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三湘四水歷史考證

三湘四水古代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為“三湘”?
三湘為楚之三郡。秦滅楚時,湖南境域內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蒼梧郡(湘南) [3] 

三湘四水近現代

湖南省的三道 湖南省的三道
湖南在歷史上全省曾分為三道,民國3年(1914年),6月2日 北京政府公佈各省所屬道區域表。湖南分為湘江道(駐長沙縣)、衡陽道(駐衡陽縣)、武陵道(駐常德縣)和辰沅道(駐鳳凰縣)。10日,任胡瑞林為湘江道尹,俞壽璋為衡陽道尹,餘楶為武陵道尹,黃本璞為辰沅道尹。民國5年(1916年),10月,省府裁撤武陵道 [2] 常德岳陽平江臨湘華容漢壽沅江澧縣安鄉臨澧南縣11縣劃歸湘江道桃源石門慈利大庸4縣劃歸辰沅道。這時,全省分為湘江道(湘中)、衡陽道(湘南)、辰沅道(湘西)三道

三湘四水幾種説法

一般有下面幾種説法:
第一種説法是指:湘水發源與漓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第二種説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注意:在舊時,湘鄉為上湘,湘潭為中湘)
第三種説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5張)
但是以上三種説法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裏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説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種説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佈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説法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説法比前兩種説法涵蓋的地域範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又少見的説法,那就是用“三湘”作為“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説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裏説:“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裏也説:“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的詩句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將“瀟湘、蒸湘、灕湘”用來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總之,“三湘四水”均為泛指,只是人們説話時常有的數字化傾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