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清

鎖定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態莊嚴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中文名
三清
三清成員
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三清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説的象徵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説:“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

三清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的位置

《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説:“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笈七籤》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笈七籤》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説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笈七籤》卷六《三洞經教部》説:“《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寶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三清尊神名號的形成過程

漢順帝時(126—144),張道陵於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天師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一箇中位。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闕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闕帝君”,太上老君卻居於第四中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説。《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蹟》雲:“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