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海巖

鎖定
三海巖位於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境內,是靈山古“八景”之一,位於靈山中學校園內。過去,靈山隸屬廣東,因此,三海巖自古以來被譽為“粵西勝景”。
中文名
三海巖
地理位置
廣西靈山縣 [1] 
開放時間
早9:00晚5:00
景點級別
省級
著名景點
三海巖摩崖石刻
歷史時代
南宋

三海巖來歷

三海巖 三海巖
宋治平二年(1065年),廣西鈴轄兼欽州知州陶弼來靈山尋幽探勝,取上古滄海“三變”的意義給其名為三海巖。三海巖外藤蔓螺瘢,榕檳盤曲、鶯落鳥渡,整個巖洞像個有蓋的大鼎,內有錢巖、龜巖、月岩三個洞府,巖內石鐘乳遍佈,幽深詭異,氣候宜人,有“六月無三伏,一朝有四時”之勝。

三海巖旅遊看點

三海巖自古就被譽為“粵西勝境”,明人李符清贊曰:“遊盡中原名勝地,那知仙境在鄉園!”
最主要的是洞內存有歷代文人騷客在洞壁、洞頂留下的140多塊鐵筆銀鈎的摩岩石刻,形式有詩、賦、紀事、紀遊、題名等文體和楷、行、草、隸、篆等書體,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山川風物,其中不乏精美之作,巖壁上保留有歷代墨客騷人和文武官員崖刻138幅,其中抗金名將岳飛的兒子嶽霖題的《過靈山述懷》序言部分保存得相當完好,這些石刻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巖前有明朝鎮國將軍白玉始修的足音亭,巖後有海巖亭。三海巖於1996年被定為廣西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六峯山西面的三海巖,與六峯山一脈相承,三海巖取滄海桑田三變之意而得名,清風、乳石、碑刻,被譽為三海巖三絕。“六月無三伏,四季沐清風。洞異乳石奇,妙手遜天工。看山如觀畫,遊洞如讀史”。這就是三海巖的真實寫照,三海巖現存碑刻150餘幅,刻於洞府石壁上,皆是歷代名人雅士精心傑作,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歷史價值。

三海巖省級文物

三海巖摩崖石刻,位於中國廣西靈山縣三海巖,為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石刻,為第四批廣西文物保護單位,公佈時間為1994年7月8日。
三海巖摩崖石刻的歷史年代為南宋-民國。

三海巖三海岩石刻

今洞內保存有北宋至民國約九百年間的石刻一百四十餘幅,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這些石刻有詩、賦、紀事、題字、題名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及山川風物,反映了北宋以來各個時期的社會風豸和精神生活,不少作品抒發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這些作品分別用不同大小的楷、行、草、隸、篆等字體書刻,有較高的書法藝術。有的相當精巧。這些石刻的詩文及書法作者多是地方文人及地方官司員,也有如得松、陶弼等外來達官名人。由於三海巖摩崖石刻年代連續,刻幅密集,詩文書法俱佳,並與自然景觀相映生輝,因而歷來深受人們喜愛,從而使三海巖成為遊覽勝地。廣西人民政府於1994年公佈三海巖摩崖石刻為廣西文物保護單位。

三海巖三海巖景觀

三海巖在六峯山西側,由龜巖、錢巖、月岩三個洞組成,又取滄海桑田三變之意,故名。洞府高大寬敞,可容數千人。洞中鍾乳倒垂,落泉淅瀝,涼風習習,幽異詭譎。洞外陽氣開朗,令人心曠神怡。明人李符清贊曰:"遊盡中原名勝地,那知仙境在鄉園!"現存各種石刻、石碑140塊,其中有岳飛之子嶽霖《過靈山述懷》一詩的摩崖石刻。與三海巖相毗鄰的左右各有一峯:左為花石山,上有恩勝巖觀音寺,是靈山最聞名的佛教寺廟之一。右為翠壁峯,上有穿鏡巖(又稱半月岩、通天巖),民國28年11月,蔡廷鍇率二十六集團軍進駐靈山,司令部就設在此處,民國29年9月在穿鏡巖上題刻“振旅巖疆”四字,石刻高212釐米,寬77釐米,直行楷書,前款為“民國二十九年抗日駐軍於此”,後款為“蔡廷鍇書”。
靈山三海巖,位於六峯山西側的靈山中學校園內,它由龜巖、錢巖、月岩三個洞組成,又取滄海桑田三變之意,故名。洞外青翠明朗,幽靜怡然,有“足音亭”、“海巖亭”。洞府高大寬敞,可容數千人,洞中鍾乳倒垂,落泉淋瀝,涼風習習,幽異詭譎,“六月無三伏,一朝有四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