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洞四輔

鎖定
三洞:《正統道藏》按三洞四輔分類,其所渭“三洞”之名,首見於陸祖《三洞經書目錄》.所謂”三洞”,即指“洞真,《 上清經》系屬之;“洞玄”《靈寶經》系屬之;“洞神” ,《三皇經》 系屬之;故自陸祖創“三洞”之名,並確定了上述三類經典在道教中的正統、核心地位之後,歷代相沿不改。
四輔:據《道教義樞》謂,或在劉松陸祖與肖梁陶祖之間有孟法師(智周)編撰《玉緯七部經書目錄》,“七部”之名始地,“七部”者,即“三洞四輔”之謂。所謂“四輔”,即“太清”、“太平”、“太玄”和“正一”等四部,“太清”輔“洞神”,“太平”輔“洞玄”,“ 太玄”輔“洞真”,“正一”則貫通總成。
宗三洞玄經,謂之大乘之士,先度人,後度身。
中文名
三洞四輔
外文名
SandongSifu
類    屬
正統道藏
道    教
道經內容

目錄

三洞四輔三洞

雲笈七籤》卷六中説:《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又引《本際經》謂:洞真以不雜為義,洞玄以不滯為名,洞神以不測為用。 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義相通。《洞真》者,靈秘不雜,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此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洞”是“通”的意思,就是説通達到神仙的根本道路。“洞" 作“通”解早見於《淮南子詮言訓》:“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而用“三洞”這一名稱更可能與東漢的《太平經》有密切關係。
按:《太平經》或又名《太平洞極經》,《太平經》卷四十一中説:“洞者、其道德善惡,洞洽天地陰陽,表裏六方,莫不響應也”。

三洞四輔四輔

《正一經圖科戒品》謂:《太清經》輔“洞神部”,金丹以下仙品,太平經輔洞玄部甲乙十部已下真業:太玄經輔洞真部,五千文已下聖業:正法文宗道德,崇三洞,編陳三乘。《太平經》雲:輔者,父也,扶也。今盲三太輔三洞者,取共事用相資成生觀解,若父之能生也。眾生鈍劣,聞深教不解,更須開説翼成,方能顯悟,即是扶贊之義也。所以太清輔洞神者,洞神召制鬼神,必須太清存守太,服御金丹,助成此道,神用乃申。洞玄和天安地,保國寧民,太平宗教,亦復如斯,洞真變化無方,神力自在,故須太玄明空,道成此行。重玄之心既朗,萬變之道斯成,故三十九章號無生之説,西升妙典示善入無為之宗,無為之果。既體玄斯致,無生之道即羽造方成。正一編陳三乘者,以具經通明三乘之致也。陳者,申也,音末俗根飩,迷於三乘,正一偏申明也。又三洞總為一乘之教,故正一雲:三洞雖三,兼而該之,一乘道也,太玄為大乘,太平為中乘,太清為小乘,正通於柔也。正一通於三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