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江營

鎖定
三江營,乃三江匯合之處,是揚子江、淮河入江口處的小夾江、揚中市的太平江所共同孕育的兒子,舊稱三江口。
中文名
三江營
地理位置
江蘇江都市東南大江北岸
地    位
江防要地
舊    稱
三江口

三江營地理環境

三江營在江蘇揚州市江都區東南大江北岸,隔江與圖山遙對,為江防要地。清康熙間會設鹽政同知於此,雍間改三江營同知,設鹽務道統領之。

三江營歷史背景

五代時吳王楊溥在這裏檢閲水師,被稱作鑾江口。由於清朝在這裏駐有一個水兵營叫三江營,人們就用兵營名稱代替了地名。江扼淮的繁華小鎮,小鎮就叫三江營鎮。唐代江都籍詩人張若虛,在他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中有詩句説,“汀上白沙看不見”。三江營所屬的大橋鎮,古名就叫白沙。看來張若虛與三江營還頗有緣分,借三江營一帶的春江夜景,寫下了蓋全唐的鴻篇。而我們所看到的白沙,點點片片,如玉一般鑲在江畔,更有那三三兩兩的野鴨、水鳥,在上面嬉戲。它們是來感覺春江水暖的嗎?
三江營的山山水水,對春的迴應是大氣磅礴的,顯示出一種剛勁之美。那麼,三江營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對春的迴應則是温柔婉約的,顯示出一種嬌豔之美。站在三江營的大地上,遙看江南岸,只見樹綠了,草也綠了,蘆葦綠了,水也綠了……總之,“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意境,躍然眼前。其實,三江營與瓜洲只有幾十裏的水路,一衣帶水,同在揚州境內,春風能綠瓜洲,怎能不綠三江營呢?距江邊只有5公里的大橋鎮,出鎮向東不遠就是千畝桃園,出鎮向西不遠就是千畝牡丹園。每到春日,那桃園、牡丹園就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雲蒸霞蔚,引來無數的遊客,讓人流連忘返。那桃花嬌小粉豔,展示出迷人的風采,讓人親近。一場春雨澆灌,滿地都是飄落的花瓣,彷彿上天賜予的錦繡。那牡丹雍容華貴,表現的是大家風度,讓人景仰。著名歌唱家蔣大為專程來到牡丹園觀光,高興之餘,現場演唱了一首《牡丹之歌》,讓牡丹園更加名聲遠播。三江營的草木知春惜春,連水下的植物也知爭春,那河塘裏的菱藕,就是爭春的佼佼者。由兩三片鋸齒型葉片組成的小菱盤,在一根細莖的牽扯下,悄悄地浮出了水面,好似水中的風箏。而浮出水面的點點片片的藕葉,就似那被風吹落在水面的榆錢。它們不甘水下的寂寞,都跑到水面來爭着享受春日的陽光了。
三江營踞長江之要衝,扼淮河之門户,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與上海吳淞口、南通狼山、江陰要塞、鎮江象山並列為長江五大江防要塞。清朝政府曾在這裏設有三江營同知署、守備署,這是保衞江防和巡緝私鹽的機構。其東南面有一塊佔地20多畝的牧馬場,可餵養百來匹戰馬;其西面有駐軍營房,駐紮過300多名兵勇,還有寬闊的靶場、練兵場、火藥庫……三江營的南端,曾設有兩座古炮台,形成重炮把關之勢。最多時有50餘尊大炮,重者3000斤,輕者1000餘斤。這些炮口直對江面,扼守江流,與江對面的鎮江圌山炮台組成了一道江上鋼鐵長城。鴉片戰爭時期的1842年,英國侵略軍目中無人,軍艦在長江橫行而上,意欲侵佔鎮江。7月13日,9艘英艦駛至三江營江面,三江營頓時成了抗英的前沿陣地。88名守軍在當地人民的協助下,與江對面的圌山守軍一道奮勇抗擊,用重炮組成了猛烈的火網,迫使英艦倉皇倒退20餘里,取得了鴉片戰爭中長江戰鬥的首次勝利。
1939年初,中共中央幫助新四軍制定的戰略方針是“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堅決執行中央向北發展的方針,在蘇南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就着手準備開闢蘇北根據地。1月,在充分準備以後,新四軍挺進縱隊在攻佔揚中以後,三、四兩個支隊跨過長江,來到了三江營這塊土地上,與先期到達的二支隊會合。從此,開闢了蘇北抗日根據地,拉開了郭村保衞戰、東進序曲的序幕,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蘇中抗日鬥爭。今天,“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紀念碑”還在三江營的土地上熠熠生輝。
新四軍渡江北上的十年後,三江營的人民又迎來了解放軍。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軍以橫掃千軍的席捲之勢,將紅旗插到了長江邊。然而,蔣軍為了阻止我軍渡江,在三江營這個水上通衢駐紮了500餘人,企圖負隅頑抗。8日的夜晚,解放軍六二九九部隊(179團)對敵發起了總攻。經過一夜的激戰,取得全殲守敵的重大勝利。計斃敵二百餘人,俘敵352人,擊沉敵船一艘。但是,由於敵人工事堅固,火力密集,我軍傷亡也較大,計傷亡266人。他們為了解放全中國,長眠在三江營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挺起了高聳的“三江營革命烈士紀念碑”。
三江營,地處長江下游的夾江口。東邊,滾滾長江奔騰不息,西邊,滔滔淮河蜿蜒而下。三江營在這江與河的交匯點上,一面鎮淮河之關隘,是蘇北水路的門户;一面據長江之要衝,是夾江之咽喉,實在是一個天然生成的江防要塞。也正是在這裏,在新中國即將誕生的黎明前夕,又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紫石英”號事件,竟然驚動了中英兩國的最高層。
1949年4月20日到21日,正當我人民解放軍在“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令下準備渡江作戰的時候,侵入中國內河長江的“紫石英”號等四艘英國艦艇,竟先後駛向三江營我軍防區內,妨礙渡江。面對英國侵略者的挑釁行為,我軍將士不可侮!有着反抗侵略光榮傳統的三江營地區的大橋人民也是不可欺的!因為,他們與英國侵略者進行面對面的交鋒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1842年鴉片戰爭時,9艘英艦就曾夾帶着南海硝煙的餘威,一路北上,沿長江西進,竟欲攻佔鎮江。7月13日,英艦駛至三江營江面,作為水上要塞的三江營成了抗英的前沿陣地。88名守軍在三江營人民的支持下,連夜修炮台,運彈藥,與江對面 山關軍民一起,眾志成城,英勇抗擊。頓時,猛烈的炮火映紅了江水與天空,將士的鮮血浸透了江邊的大地。經過半天的激烈戰鬥,一艘軍艦被炸起火,其餘英艦倉惶逃竄。三江營軍民用他們的錚錚鐵骨,挺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將鴉片戰爭的恥辱雪洗到滔滔東去的江水之中。
現在,面對英艦的無端挑釁,我們自然是嚴陣以待,絕不示弱。在軍事衝突中,英艦首先向我軍開炮。我軍民當即予以反擊,被擊傷的“紫石英”號艦隻得被迫停於三江營的江面上,其它三艦倉惶逃走。
然而,英保守黨首領丘吉爾卻顛倒黑白,於1949年4月26日在英國下院,把我軍炮擊駛入我防區英艦的行為説成是“暴行”,並且揚言要“派一兩艘航空母艦到中國海上去……實行武力的報復。”英國首相艾德禮也在議會宣稱:“英國軍艦有合法權利在長江行駛”,執行所謂“和平”使命,並造謠説我軍“準備讓英艦‘紫石英’開往南京,”要“該艦協助人民解放軍渡江。”
面對英艦妨礙渡江、炮擊我軍的侵略行徑和英國政府造謠生非的無恥言論,毛澤東當即於4月30日以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的名義,起草了《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
聲明首先表明了我們的嚴正立場:“長江是中國的內河,你們英國人有什麼權利將軍艦開進來?沒有這種權利。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衞,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聲明接着駁斥了英國政府的謊言:“人民解放軍不希望任何外國武裝力量幫助渡江,或做任何別的事情。相反,人民解放軍要求英國、美國、法國在長江、黃浦江和中國其他各處的軍艦、軍用飛機、陸戰隊等項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土、領空。”同時,聲明還表示中國人民決不懼怕任何威脅:“我們斥責戰爭販子……的狂妄聲明”,“英國人跑進中國境內做出這樣大的犯罪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理由要求英國政府承認錯誤,並執行道歉和賠償。”聲明最後還表明了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我們“願意考慮同各外國建立外交關係,這種關係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士完整的基礎上。”毛澤東的嚴正聲明,向世界人民莊嚴宣告了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的新氣概和決心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形象。
毛澤東起草的聲明發表後,英國當局即派其遠東艦隊司令布朗經由“紫石英”號艦長同人民解放軍代表進行多次談判,要求將“紫石英”號放行。當談判正在進行之時,“紫石英”號卻於7月30日夜,趁我“江陵解放”號客輪經過鎮江下駛時,強行靠近該輪與之並駛,並開炮射擊,撞沉木船多隻,逃出長江。
在“紫石英”號事件中,我軍傷亡252人,至今仍有6名烈士的英靈長眠在三江營烈士陵園裏。
現在,這裏不再是兵家必爭之地,倒成了商家必爭寶地。為了策應江蘇省沿江大開發策略,江都區在這裏建起了沿江開發區。一條條寬敞的大道,一幢幢高大的廠房,日新月異的變化,改變了過去“七圩八蕩十年九荒”的舊面貌。國家一級口岸的江都港,取代了張謇先生在這裏設立的客運碼頭的荒涼。三江營,已成了當地人撫今追昔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