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江源

(地理區域)

鎖定
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為孕育中華民族中南半島悠久文明歷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長江黃河瀾滄江(國外稱湄公河)的源頭匯水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13]  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平方公里,約佔青海省總面積的43%,佔16縣1鄉總面積的97%。現有人口55.6萬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還有漢、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因此被譽為“中華水塔”。 [8]  2018年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1] 
2019年1月,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發佈通告,明確將永久性禁止三江源頭水域的外來魚種放生活動。2020年11月,第二次青藏科考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3] 
2021年10月21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三江源國家公園在體制試點基礎上,優化調整功能分區和範圍,將長江的正源格拉丹東、長江的南源當曲黃河源頭約古宗列等區域納入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範圍,面積擴展至19.07萬平方公里。 [10] 
中文名
三江源
保護區級別
國家級
地理位置
青海省
氣    候
高原山地氣候
區域面積
302500 km²
類    型
濕地生態系統類型
保護對象
藏羚野犛牛雪豹
批准時間
2000年8月19日
批准文號
[2000]31
地    位
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景點類型
自然保護區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8:00~17:00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省
青海省
著名景點
唐僧曬經台

三江源自然特點

1.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2.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美譽,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
三江源地區地形圖 三江源地區地形圖
3.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
4.三江生態系統最敏感的地區,它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河的發源地。

三江源地理區位

2009年經我國三江源科考隊考證,依據“河源唯遠”的原則,確定卡日曲黃河源頭,輸送佔黃河總水量49%;沱沱河長江源頭,輸送佔長江總水量25%;扎曲為瀾滄江源頭,輸送佔瀾滄江總水量15%。 [4]  因此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三江源地質特徵

三江源區境內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脈橫貫其間,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脈的雪線以上分佈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雪山冰川廣佈,是中國冰川集中分佈地之一,河流密佈,湖泊、沼澤眾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地區。面積按流域分為:黃河源區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佔三江源地區總面積的46%;長江源區面積15.9萬平方公里,佔44%;瀾滄江源區面積3.7萬平方公里,佔10%。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在東南亞被稱作湄公河)總水量的15%都來自於三江源地區,使這裏成為我國乃至亞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江河源”、“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世界著名的三條江河集中發源於一個較小區域內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青海省也由此聞名於世。
三江源 三江源
三江源地區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脈綿延、地勢高聳、地形複雜,海拔為3335~6564米。區內氣候屬青藏高原氣候系統,為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表現為冷熱兩季交替、乾濕兩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無四季區分的氣候特徵。

三江源濕地水文

三江源區河流密佈、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佈最集中的地區,濕地總面積達7.33萬平方公里,佔保護區總面積的24%,被譽為“中華水塔”。

三江源河流

三江源區河流主要分為外流河內流河兩大類,有大小河流約180多條,河流面積0.16萬平方公里。
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黃河、瀾滄江(上游稱扎曲)三大水系,支流由雅礱江當曲、孜曲、結曲等大小河川並列組成。流域總面積為23795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總流量為1022.3立方米/秒,年總徑流量324.17億立方米,理論水電藴藏量為542.7萬千瓦。
三江源 三江源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北麓各拉丹冬雪山,三江源區內長1217公里,佔幹流全長6300公里的19%,除正源沱沱河外,區內主要支流還有楚瑪爾河布曲、當曲、聶恰曲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77億立方米;黃河省內全長1959公里,佔幹流全長5464公里的36%,主要支流有多曲熱曲等,年平均徑流量232億立方米,佔整個黃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的49%,佔三江源區總徑流量的42%;瀾滄江發源于吉富山,三江源區內長448公里,佔幹流全長4600公里的10%,佔國境內幹流全長2130公里的21%,年平均徑流量107億立方米,佔境內整個流域水資源總量的15%,佔三江源區總徑流量的22%。

三江源湖泊

三江源區是一個多湖泊地區,主要分佈在內陸河流域和長江、黃河的源頭段,大小湖泊近1800餘個,湖水面積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個,總面積0.51萬平方公里。其中,礦化度1~3克/升以下的淡水湖微鹹水湖148個,總面積2623平方公里,鹽湖共計28個,總面積1480平方公里,礦化度大於35克/升,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的有其中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
三江源 三江源

三江源沼澤

長江源區有沼澤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佔江源區面積的13.9%。沼澤大多集中於江源區潮濕的東部和南部,而乾旱的西部和北部分佈甚少。從地勢方面看,沼澤主要分佈在河濱湖週一帶的低窪地區,尤以河流中上游分佈為多,當曲水系中上游和通天河上段以南各支流的中上游一帶沼澤連片廣佈。以當曲流域沼澤發育最廣,沱沱河次之,楚馬爾河則較少,顯示長江源區的沼澤東部遠多於西部地區。
在唐古拉山北側,沼澤最高發育到海拔5350米,達到青海高原的上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沼澤。黃河河源區沼澤發育受到半乾旱特徵限制,主要分佈於河源約古宗列曲、兩湖周圍及星宿海地區。瀾滄江源區大小沼澤總面積為325平方公里,佔江源區土地總面積的3.1%。主要集中在幹流扎阿曲段和支流扎那曲、阿曲(阿湧)上游。其中,較大的沼澤羣有扎阿曲、扎尕曲間沼澤、阿曲、支流扎那曲段流域內沼澤。

三江源雪山冰川

三江源內雪山、冰川約2400平方公里,冰川資源藴藏量達2000億立方米,現代冰川均屬大陸性山地冰川。長江源區以當曲流域冰川覆蓋面積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瑪爾河流域最小,冰川總面積1247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約9.89億立方米。雪山冰川規模以唐古拉山脈的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崗祖爾肯烏拉山的崗欽3座雪山羣為大,尤以各拉丹冬雪山羣最為宏偉。曲支流託洛曲源頭的託洛崗內年。瀾淪江源頭北部多雪峯,平均海拔5700米,最高達5876米,終年積雪,雪峯之間是第四紀山嶽冰川,東西延續34公里長、南北12公里寬的地帶。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冰川20多個。瀾滄江源區雪線以下到多年凍土地帶的下界,海拔4500米~5000米,呈冰緣地貌,下部因熱量增加,冰丘熱融滑塌、熱融窪地等類型發育。山北坡較南坡冰舌長1倍以上,冰舌從海拔5800米雪線沿山谷向下至末端海拔5000米左右,最長的冰舌長4.3公里。源區最大的冰川是色的日冰川,面積為17.05平方公里,是查日曲兩條小支流窮日弄、查日弄的補給水源。
三江源 三江源

三江源地下水

三江源區不但水資源藴藏量多、地表徑流大,而且地下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據估算,僅玉樹州的地下水貯量就約達115億立方米。地下水屬山丘區地下水,分佈特徵主要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補給方式主要為降水的垂直補給和冰雪融水

三江源生態保護

三江源自然作用

“三江源”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對中國的生態狀況及國民經濟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的治理保護中擔負着重要責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保護好分佈在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江源 三江源
西部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西藏、陝西、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和新疆等10餘個省、市、區,總面積5451000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56.8%;1998年總人口28510萬人,佔當年全國總人口的22.84%,西部地區位於亞歐大陸腹地,是中國的西部邊疆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本區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又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其生態環境具有能深刻影響全球自然環境變化的巨大生態效應,並由此而廣泛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青藏高原是歐亞大陸主要江河的發源地,中國的母親河黃河、長江和流經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恆河、印度河國際河流均發源於此。這些大江大河是中國和亞洲幾十億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類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也是現代文明得以為繼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三江源自然景觀

三江源頭地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天然濕地分佈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於青海境內,這三條大河的源頭相距很近。
三江源風景 三江源風景
萬里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的主峯各拉丹東南側的大冰川,綿亙幾十裏的冰塔林,猶如座座水晶峯巒,千姿百態,景色綺麗。滾滾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源頭湖泊、小溪星羅棋佈,水草豐美,甚為壯觀。瀾滄江源出於源頭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湧曲。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通天河畔,由花崗岩雕成,紀念碑碑體高6.621米,象徵長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峯6621米的高度;紀念碑基座面積363平方米,象徵三江源保護區36.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基座高4.2米,象徵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體由56塊花崗岩堆砌而成,象徵中國56個民族;碑體上方兩隻巨形手,象徵人類保護“三江源”。碑體正面刻有原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八個大字,碑體背面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撰寫的碑文。紀念碑高大挺拔,氣勢雄偉,聳立於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
通天河,古稱“犛牛河”,流貫玉樹草原,長1000公里,因輯入《西遊記》而名聞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個重要渡口,河中亂石穿空,水流湍急,驚濤拍岸,濤聲震耳。古渡口處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通天河大橋南岸,有一塊巨大的岩石名“曬經石”,石旁古柏羣上掛滿經幡。傳為當年唐僧師徒取經歸來,渡通天河時,因負老龜囑託,被掀翻落水。唐僧師徒上岸後,在此石上晾曬被水浸濕的經卷,雖是神話傳説,然石上字痕猶存,清晰可辨,為玉樹州一靚麗的旅遊景觀

三江源自然資源

三江源地區有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青藏高原羣山起伏,河流眾多,有着獨特的高原特色。這裏的湖泊濕地面積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0多條,是重要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源,號稱“中華水塔”。長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被譽為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三江源地區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系統,為中亞高原高寒環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個植被型,可分為14個羣系綱、50個羣系。區內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油麥吊雲杉紅花綠絨蒿、蟲草3種,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青海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野生動物獸類85種,鳥類237種(含亞種為263種),兩棲爬行類4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有藏羚、野犛牛、雪豹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盤羊等35種,珍稀鳥類黑頸鶴金雕藏雪雞等。另外,還有省級保護動物艾虎沙狐斑頭雁赤麻鴨等32種。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沙金、銅、水晶等。
三江源 三江源
2022年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寧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工作人員,在青海省瑪沁縣境內的三江源地區,開展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時,發現近百頭白唇鹿種羣。 [11] 

三江源旅遊資源

以玉樹為核心的三江源旅遊,在資源方面佔據絕對優勢。這種資源的優勢,必將因其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轉化為與當地經濟、與環保協調發展的產業優勢。
三江之源,以其擁有的大山、大江、大河、大草原、大雪山、大濕地、大動物樂園等原生態的自然景觀,以其彙集了藏傳佛教、唐蕃古道、玉樹歌舞、賽馬節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節慶活動,極為典型地體現出青海之大美意境和內涵。玉樹已初步探明並列入規劃的旅遊資源有283類(處),有文成公主廟、桑周寺、新寨嘉納嘛呢石經城、囊謙縣達那寺和格薩爾王三十古塔等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2008年省旅遊局批准公佈的A級景區中,勒巴溝—文成公主廟景區、結古寺景區、當卡寺景區、新寨嘉那嘛呢文化景區、拉司通古藏村景區獲3A級景區認證;賽巴寺民俗博物館景區、貢薩寺景區獲2A級景區認證。同時,還擁有玉樹土風歌舞、玉樹賽馬會玉樹藏族服飾等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江源區不僅是青海旅遊的“富礦區”,也是中國旅遊乃至世界旅遊稀缺資源帶,具有發展被譽為“無煙工業”的綠色旅遊不可替代的資源優勢。
由省旅遊局負責組織,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編制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現已通過評審。根據《規劃》,我省將在三江源地區建設35個生態旅遊重點項目,規劃建設6個重點景區,包括可可西里、勒巴溝、達那寺峽谷和黃河源景區。三江源生態旅遊將以“三江之源”水源地生態與環境體驗、“康巴安多”藏文化原生態體驗、“青南高原”人與自然關係體驗、“青南高原”户外運動與自駕車旅遊為主體系列產品。以黃河源生態體驗、長江源生態體驗、瀾滄江源生態體驗、湖泊水生態、歌舞之鄉採風、馬背文化體驗、宗教文化探秘、雪山冰川攀登探險、青南自駕遊等為主打的系列產品,涵蓋了遊、住、行、食、購、娛六方面的內容。
《規劃》設計了黃河源科考線路、長江源科考線路、瀾滄江源科考線路、可可西里科考線路、藏傳佛教文化旅遊線路、江河源生態系統考察線路、高原森林生態旅遊線路、格薩爾文化生態旅遊線路等八條精品生態旅遊線路。
為確保通過旅遊開發,推進三江源生態環境,《規劃》確定三江源地區的總體定位是融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為一體的具有示範意義的江河源型國際級生態旅遊目的地

三江源環境現況

中國長江、生態環境嚴重退化,如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乾旱缺水已嚴重製約中下游地區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江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中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心腹大患,而這些又與上游和江河源頭地區生態退化、植被破壞密切相關。
長期以來,青藏高原被稱為生態“處女地”。但受嚴酷自然條件的制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由於自然因素和不合理人類活動雙重作用,這裏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草場嚴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漠化面積擴大,冰川、濕地退縮,生物多樣性鋭減。據1998年統計,這裏有退化草地2.5×10,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37.8%,其中近10%的退化草地已淪為裸地,即“黑土灘”。大面積優質草場的退化是這裏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時,鼠害肆虐加上土地沙化也不容忽視。據調查,三江源地區每公頃高原鼠兔平均洞口為1624個,每公頃有鼠兔120只,每年消耗牧草4.7×10?9kg,相當於286萬隻羊一年的食草量。鼠害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牧草,同時鼠類的啃食、掘洞等活動造成了大面積的裸地,加速了退化草地的發生。另一方面,過度放牧和濫採亂挖,也加劇了土地嚴重退化、草場沙化。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當地各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造成了本地區畜牧業生產水平低而不穩,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程度不斷加大,經濟發展落後;同時還嚴重影響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生存與發展。

三江源生態惡化

歷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豐美、湖泊星羅密佈、野生動植物種羣繁多的高原草甸區,被稱為生態和生命的“淨土”。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令人驚醒。近幾十年來,由於天災人禍等許多自然和人為的因素,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已在明顯惡化,形勢日益嚴峻。位於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縮,眾多江河、湖泊和濕地縮小、乾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積仍在不斷擴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長期的濫墾亂伐使大面積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蟲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動物盜獵嚴重;無序的黃金開採及冬蟲夏草的採挖屢禁不止;受威脅的生物物種佔總類的20%以上,遠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區的人類已難以生存,被迫搬遷他鄉。
生態惡化 生態惡化

三江源氣象觀測試驗

2022年9月17日,中國在三江源地區進行的高空大型無人機高原氣象觀測試驗首飛作業成功完成。 [12] 

三江源人類保護

作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青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關乎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三江源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近10年來,成果初步顯現。
保護的重要意義 保護的重要意義
2014年初,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啓動,探索人與自然怎樣才能更加和諧成為當務之急。
2005年,國務院批准實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標誌着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正式啓動,規劃面積為15.23萬平方公里。採取退牧還草、生態移民人工增雨等20餘項措施,旨在全面恢復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
2006年起,青海省人民政府取消對三江源地區的GDP考核,將生態保護和建設納入考核內容。監測顯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近10年,該地區地表水至少增加84.9億立方米,主要湖泊面積至少增加760平方公里,長江、年均徑流量分別增加39.9億立方米和7.5億立方米,幹流水質連續9年達到或超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
2013年,三江源地區共增加降水42.91億立方米,相當於300個西湖的水體容量。“我覺得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以來,最大成效是人工增雨。三江源深居內陸,氣候乾旱,降雨的增多,對緩解荒漠化作用明顯。”玉樹藏族自治州副州長才仁公保説,生態的改善,使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種羣得到恢復。 [5] 
2019年1月,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發佈通告,明確將永久性禁止三江源頭水域的外來魚種放生活動。造成嚴重後果者,將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三江源腹地,所轄瑪多縣三江源國家公園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地位尤為重要。近年來果洛州生態治理成效顯著,環境質量穩步向好。扎陵湖、鄂陵湖面積分別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濕地面積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數量增加到5849個,三江源再現“千湖美景”。 [7] 

三江源環境變遷

1979年我國正式確認沱沱河上游姜根迪如冰川長江正源,首次向全球發佈了1976年長江科考隊攝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姜根迪如冰川照片。
2010年3月12日曲向東和“2度計劃”攝製組考察隊20人,再探長江源,成功拍攝長江正源姜根迪如冰川現貌圖片。冰川的萎縮震驚世界。
2009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使多年來一直存在在某些國家和某些專業領域的話題,瞬間成為全球話題和倍受爭議的話題。氣候變化的真相究竟如何?眼見的是否為實?耳聽的是否就虛?中國政府的態度該如何解讀?由此而引發的政治經濟環境將如何變化?作為一箇中國人有沒有機會置身事外?我們到底該如何反應,該做些什麼?
從他們現場發佈的圖片來看,三十多年滄桑變化黃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經名不符實,過去星羅棋佈的美麗的湖泊風景,已經變成乾涸的湖底、荒蕪的戈壁;而在長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則明顯可以看到大片的冰川退縮融化。
看了這兩張圖片,也不禁讓人聯想起正在發生的西南地區乾旱。這一切到底是因為什麼?全球氣候變暖是否是導致這些現象的直接原因?人類的生活生產是否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與會的學者、專家與“2度計劃三江源考察隊”的曲向東、王海榮從這些話題引發了更加深入的探討,甚至不乏激烈的爭論。

三江源相關文化

三江源建立歷史

三江源保護的重要途徑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護區事業作為一項世界性的新興事業,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自然保護區的數量、類型、面積和管理現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自然保護事業和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標誌。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不僅是區域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21世紀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林業局和青海省積極響應江澤民總書記“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偉大號召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正是在各種時機和條件均已成熟的情況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正式宣佈成立的。

三江源紀念郵票

2009年7月25日在西寧發行《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特種郵票1套3枚。詳情如下:
志號
2009-14
(3-1)T一各拉丹冬一1.20元
(3-2)T一鄂陵湖一1.20元
(3-3)T一紮曲一1.20元
郵票規格
60×30毫米
齒孔度數
13.5×13度
整張枚數
12枚(四套郵票)
整張規格
220×170毫米版
類別
影寫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計者
黃華強
攝影者
李全舉
資料提供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圖像製作者王永江)
責任編輯
陳靜芝
印製廠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郵票
2023年8月19日起,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三江源國家公園紀念幣,三江源國家公園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藏羚羊、綠絨蒿、點地梅等元素裝飾組合設計,襯以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景觀,並刊“三江源國家公園”字樣及面額,含純銀30克,最大發行量60000枚。 [14] 
三江源國家公園紀念幣 三江源國家公園紀念幣

三江源相關資訊

世界瀕危物種喜馬拉雅斑羚首次現身三江源地區。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