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可持續利用

鎖定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可持續利用》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憲國。
中文名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可持續利用
作    者
呂憲國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5月1日
頁    數
244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30246448 [2] 

目錄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可持續利用內容簡介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可持續利用》闡述了三江平原項目區濕地生物多樣性現狀、變化及其驅動力因子,結合濕地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威脅,對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及其實施機制、濕地保護的生態經濟學理論及服務功能進行評估,建立了以生態經濟學為理論指導的濕地保護框架;提出了三江平原濕地保護恢復的理論與實踐模式,包括濕地恢復的理論與方法、水資源恢復方案、濕地退耕還濕模擬和濕地生態廊道建立的模式及實踐等;開展了濕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的方法和模式探討,提出了濕地友好型農業模式,確立了有利於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替代生機和生態旅遊的方法與實踐。 [1]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可持續利用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的自然條件
一、地質地貌
二、氣候
三、水文
四、土壤
第二章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特徵及變化過程
一、三江平原項目區濕地生物多樣性基本特徵
二、三江平原項目區濕地景觀變化分析
三、濕地植物及其變化特徵
四、濕地動物及其變化特徵
第三章 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的驅動因子分析
一、自然因素
二、人為因素
第四章 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及其實施機制評估與實踐
一、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評估
二、濕地保護法律實施機制在三江平原的實踐
第五章 濕地保護的生態經濟學理論及服務功能評估
一、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經濟學基本理論
二、三江濕地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三、濕地生態系統價值評估
第六章 三江平原濕地保護恢復的理論與實踐
一、三江平原濕地恢復的理論與方法
二、三江平原水資源恢復案例:濃江一鴨綠河流域
三、濕地洪水淹沒模擬及退耕還濕定量評價
四、濕地生態廊道建立的理論、方法及實踐
第七章 濕地的可持續利用
一、替代生計發展
二、濕地友好型農業模式
三、濕地生態旅遊發展
附錄1三江、洪河自然保護區濕地植物名錄
附錄2三江、洪河自然保護區脊椎動物名錄
參考文獻

三江平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可持續利用序言

濕地是地球表層獨特而重要的生態系統,與森林、草地、農田、海洋等生態系統共同維繫地球表層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是功能獨特不可替代的自然綜合體。我國濕地總面積為384.8.55萬hm。,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由於對濕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導致濕地生態系統發生明顯退化。據全國重點濕地濕地資源調查(1995~2003年)統計表明,所調查的重點濕地中有95.2 %的濕地受到威脅,其中30.3%的濕地受到盲目開墾和改造的威脅,有26.1 9/6的濕地受到污染威脅,有24.2%的濕地受到生物資源過度利用的威脅,有8.0%的濕地受到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積的威脅,有6.6%的濕地受到水資源不合理利用威脅。濕地資源的破壞,不僅直接影響我國水資源供給安全,降低江河沿岸蓄洪防澇功能,增大水澇災害發生的風險,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水生、濕生生物生存環境,最終將危害國家生態安全,對全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構成現實的威脅和未來難以估量的損失。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提出“要把加強濕地保護,恢復濕地功能,作為改善生態狀況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視,並切實抓緊抓好”。這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濕地保護工作的重視,對於我們加強濕地資源保護,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濕地監測體系,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