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慧

鎖定
三慧,指修心煉心的三種方法。一為巧積方便,善滅外塵;二為斷諸行漏,不出他境;三為尋求實相,直至道場。
中文名
三慧
方法一
巧積方便,善滅外塵
方法二
斷諸行漏,不出他境
方法三
尋求實相,直至道場

三慧佛學

【三慧(梵tisrah! Prajn~a^h!)】
聞慧、思慧、修慧。為證入解脱境界所必須具備的三種宗教智慧。分別是由聽聞、思惟、修禪定所形成的。聞慧指對佛法正確的理解,思慧指對於佛法的正確思考,修慧指由禪定引發的無漏慧。此外,天生具有的智慧稱為生得慧,為其他三慧的根本,三慧加上生得慧則稱為四慧。
關於三慧,俱舍家與唯識家各有論説,分述如下︰

三慧[俱舍家所説]

慧是心所中,十大地法之一,乃揀擇一切事理的作用,由聞、思、修所成,故稱聞思修三慧。《俱舍論》卷二十二雲(大正29·116c)︰‘謂先攝受,順見諦聞,聞已勤求所聞法義,聞法義已無倒思惟,思已方能依定修習。’
如將三慧與其他修行理論相擬配,則五停心是聞慧,總別相念處是思慧,暖位以後是修慧,無漏慧也是修慧。若就地界作區別,則聞慧在欲、色二界,不在無色界,以無色界不用耳根聞法故。思慧只在欲界,以色、無色界是定地故。修慧在色、無色界,不在欲界,以欲界是散地故。因而以欲界身起修慧者,是修上界定。《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明其界地,謂聞慧有五地(欲、四靜慮)、六地(欲、四靜慮、中間定)、七地(欲、四靜慮、中間定、未至定)三説。思慧在欲界一地。修慧若是有漏,則在四靜慮、四近分、中間定、四無色、四近分的十七地內;若無漏,則在四靜慮、未至、中間、下三無色的九地。

三慧[唯識家所説]

就三慧是‘聞所成慧’的解釋而言,所説與俱舍家大致相同,但認為慧是心所中別境之一。《法苑義林章》卷六〈三慧義林〉釋其名雲(大正45·350c)︰
‘聞謂能聽,即是耳識能聞於聲,成是生長圓滿之義,慧體如前,以聞為因,因聞所成之慧,名聞所成慧,依士釋也。思謂思數,由思籌度勝慧方生,因相應思所成慧名思所成慧,鄰近釋也。或因于思所成之慧,依主釋也。修者證義,明證境故,體即定數,因定相應所成慧,鄰近釋也。或因於定所成之慧,亦依士釋,若但言聞慧、思慧、修慧,濫持業釋,無鄰近等,言彼所成便無是失。’

三慧三慧的相應識

關於三慧的相應識,聞慧是在第六意識,兼通前五識。思慧在第六意識。修慧若是因位,在第六意識;若是果位則通諸識。若將此三慧配列菩薩位地,則五位中,資糧位通聞、思、修,加行位的四善根以上是修慧,但四善根為欲界之身,若出觀,則起聞、思慧。以上為有漏的三慧。此外,十地中,七地以前定散心雜,皆可起三慧,但八地以上純無漏相續,皆無散心,故不起聞、思二慧,只起修慧。

三慧摘錄

◎附︰印順《佛法概論》第十七章〈出家眾的德行〉(摘錄)
佛法的修學,以正覺解脱為目標。到達這一目標,要先有聞、思、修慧。‘正見’,最先是聞慧,即對因果、事理、四諦、三法印等,從聽聞正法而得正確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為自己的見地。正見是分別邪正、真妄的,知邪是邪,知正是正,舍邪惡而信受純正的(參《中含》〈聖道經〉)。這是‘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雜含》卷二十八·七八五經)的抉擇正見。如正見善惡因果,生死的相續與解脱,還是世間的正見,能‘轉向善道’而不能出世。如對於四諦真理的如實知見,‘依遠離,依離欲,依於滅,向於舍’,那才是向解脱的出世正見。這樣的正見,並不是浮淺的印象,要精進的努力,正念的專一,才能成就。得了佛法的正見,即應引發‘正志’──奘譯正思惟。這是化正見為自己的理想,而立意去實現的審慮、決定、發動思。從理智方面説,這是思慧──如理思惟,作深密的思考,達到更深的悟解。從情意方面説,這是經思考而立意去實現,所以正志是‘分別、自決、意解、數計、立意’。思慧不僅是內心的思考,必有立志去實現的行為,使自己的三業合理,與正見相應。所以正志同時,即有見於身體力行的戒學,這即是‘正業’、‘正語’、‘正命’。正語是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及一切的愛語、法語。正業是不殺、不盜、不淫,與一切合理的行動。正命是合理的經濟生活。佛法以智慧為本的修行,決不但是理觀。理解佛法而不能見於實際生活,這是不合佛法常道的。‘正精進’是離惡向善,止惡行善的努力,遍通一切道支。如專從止惡行善説,即戒的總相。以正見為眼目,以正志所行的正戒為基礎,以正精進為努力,這才從自他和樂的止惡行善,深化到自淨其心的解脱。‘正念’是對正見所確認,而正志立意求他實現的真理,念念不忘的憶持現前。念是定的方便,因唸的繫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正定’。由於一心的湛寂,如實正智能依之現前。正念與正定,即修慧階段。由修慧──與定相應的正見而發無漏慧,才能完成正覺的解脱。八正道的修行,即戒、定、慧三學的次第增進,也是聞、思、修三慧的始終過程,為聖者解脱道的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