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两意”是汉语中表示犹豫不定或心思不专一的成语,常与“三心二意”互为异形词使用 [1-2]。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的“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1],明代《醒世恒言》 [2]与元代关汉卿《救风尘》也记载了相关用例。其语法功能多为作谓语、宾语或状语,含贬义,多用于批评态度不坚定、选择不果断的行为。近义词包括“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反义词则有“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1-2]。
- 拼 音
- sān xīn liǎng yì [1-2]
- 出 处
- 《醒世姻缘传》
- 近义词
-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1-2]
- 反义词
-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1-2]
- 结 构
- 联合式
- 词 性
- 成语 [1-2]
语义解析
播报编辑
“三心两意”核心含义为意志不坚定,常指人在选择或行动时犹豫不定,无法专注于单一目标。其榆习白贬义色彩强调对缺乏决断或忠诚态度的负热说面评价,与“三心二意”在语义上完全雅桨润旬等同,属同一颂虹符成语的不同书写形式 [1-2]探旬巴颈战淋欠询燥尝踏。
文献出处
播报编辑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1],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亦有“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的用例 [2]。清代《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以“若曾三心两意,眼内流血”进一步巩固了该成语在古典文学中的使用。
语法功能
播报编辑
“三心两意”属联合式成语,语法上可作谓语、宾语或状语 [2]。例如:
- 作谓语:姚雪垠《李自成》中“千万不要三心两意,迟疑不决,误了大事” [1];
- 作宾语:高阳《胡雪岩全传》中“不必三心两意” [2];
- 作状语: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你不要三心两意,早点歇息”。
语义对比
播报编辑
近义词“朝三暮四”强调反复无常,“见异思迁”侧重兴趣转移,而“三心两意”更泛指不专一状态。反义词“一心一意”与“专心致志”均强调目标专注与投入程度 [1-2]。
多语对照
播报编辑
英语中常用“in two minds”或“have two minds”对应 [1-2],德语表述为“nicht mit ganzem Herzen”,俄语则译为“проявлять нерешительнос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