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峽槭(原變種)

鎖定
落葉喬木,高10-15米。樹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嫩枝綠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老枝紫褐色或紫綠色。
中文學名
三峽槭(原變種)
拉丁學名
Acer wilsonii Rehd. var. wilsonii
植物界
槭樹科
槭屬

三峽槭(原變種)形態特徵

三峽槭(原變種)線稿圖 三峽槭(原變種)線稿圖 [2]
落葉喬木,高10-15米。樹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嫩枝綠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老枝紫褐色或紫綠色。冬芽小,淡黃褐色;鱗片6枚,外側微被柔毛。葉薄紙質,基部圓形稀截形或近於心臟形,外貌卵形,長8-10釐米,寬9-10釐米,常3裂,稀基部再有2 裂片,致成5裂;裂片卵狀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鋭尖,有長1-1.5 釐米的尖尾,除靠近先端偶具稀少而緊貼的細鋸齒外其餘部分全緣,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葉柄長3-7釐米,細瘦,無毛。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生成無毛的圓錐花序,長5-6釐米;總花梗長2-3釐米;萼片5,黃綠色,無毛,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尖,長約1-1.5毫米;花瓣5,白色,長圓形,先端鈍尖或有不整齊齒牙狀鋸齒,與萼片等長或略長;雄蕊8,長4毫米,花絲無毛,花葯黃褐色;花盤無毛,位於雄蕊外側;子房有長柔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柱近於無毛,長2毫米,柱頭平展;花梗長6-10毫米,細瘦,無毛。翅果黃褐色,常成下垂的圓錐果序;小堅果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特別凸起,網脈顯著,長5-6毫米,寬3-4毫米,翅基部狹窄,連同小堅果共長2.5-3 釐米,張開幾成水平。花期4月,果期9月。 [1] 

三峽槭(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2000米的疏林中。

三峽槭(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湖北西部、四川東部、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廣東北部和廣西北部。在巫山峽和鄰近的瞿塘、西陵等三峽中極常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