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峽升船機

鎖定
三峽升船機是由武船集團製造的三峽升船機承船廂可載3000噸級船舶,最大爬升噸位高達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113米。而三峽升船機主體工程土建與部分設備安裝工程,由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歷時6年半建成。 [6] 
中文名
三峽升船機
研    發
武船集團
最大爬升
1.55萬噸
爬升高度
113米
載    重
3000噸級船舶
工程承包
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三峽升船機建設背景

現有三峽雙向船閘的設計通過能力為1億噸,普通船舶平均待閘時間近4小時、危險品船舶則超過5小時,下行船舶最長待閘時間達34小時。旅遊船難以等候,多在宜昌轉運乘客。三峽樞紐通過能力不足與日益增長的長江上下游水運量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

三峽升船機建設歷程

三峽升船機 三峽升船機
2014年11月,長江電力水電公司通信分公司承擔的升船機監控安裝工程完工,升船機內部監控畫面可直傳三峽集團北京總部。
2014年11月,武船集團展開了兩項重大試驗。一是同步軸系統安裝。要求在全長200米的長度範圍內,同軸度達到1毫米,安裝精度之高為國內罕見。武船項目部成員攻克多個技術難關,實現了單人手動將全長200米的同步軸系統自由轉動,四個驅動點同時轉到的奇蹟。此外,武船進行了三峽升船機船廂水漏空工況試驗。據介紹,三峽升船機中船廂的升降,與人乘坐的電梯轎廂一樣,也以平衡重塊保持受力平衡。但承船廂的質量更大,一旦重力失衡未能控制將面臨災難性後果。
2015年11月初,三峽集團公司展開三峽升船機全行程調試。調試高程為下游62米至上游175米,為三峽升船機最大爬升高度。與三峽船閘過船不同,船舶在三峽升船機承船廂裏,像坐電梯一樣,被懸在空中,由機械驅動承船廂升降,以克服大壩上、下游的集中水位落差。三峽升船機整體設施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承船廂、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
2015年12月21日下午1時40分,實船試驗開始。1000噸級旅遊船“長江電力”號駛入三峽升船機上游引航道。此時,承船廂與上閘首工作門對接,上閘首段依次開啓活動橋、上閘首卧倒門,承船廂依次開啓防撞裝置、船廂工作門,旅遊船緩緩駛入承船廂。隨後船廂內相關設施依次關閉,開啓船廂間隙泄水系統。此時客輪在承船廂中,彷彿進入了一個裝水的“大腳盆”。承船廂開始以0.2米/秒的速度下行,當行駛至下游對接位時,承船廂與下閘首工作門對接,間隙充水。然後,旅遊船駛出承船廂。整個實船試驗過程歷時1小時10分鐘。
2016年9月15日據三峽海事局航行通告,三峽升船機將於18日進入試通航階段。 [1] 
據介紹,試通航將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6年9月18日至三峽水庫2016年試驗性蓄水結束,三峽升船機運行時間每天8時至17時。 [1] 
2023年8月25日,三峽升船機開始進行2023年計劃性停航檢修。 [5] 

三峽升船機性能數據

三峽升船機全線總長約5000米,船廂室段塔柱建築高度146米,最大提升高度為113米、最大提升重量超過1.55萬噸,承船廂長132米、寬23.4米、高10米,可提升3000噸級的船舶過壩。這些數據顯示三峽升船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升船機工程。 [2] 

三峽升船機建成意義

三峽升船機承載船型的設計定位主要適應3000噸級大型客輪、旅遊船,及部分運送鮮活快速物資貨船。據三峽集團人士介紹,三峽升船機一旦投用,這類船舶過壩時間將由通過永久船閘的3.5小時縮短為約40分鐘,屆時,遊客有望不再轉車換船,預計每年將為三峽大壩增加600萬噸的過壩能力,使長江黃金水道通航效益及社會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揮。
三峽升船機與三峽雙線五級船閘同為三峽工程通航建築物,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變幅大、下游水位變化速率快的特點,是世界上技術難度和規模最大的升船機。 [3] 

三峽升船機提升重量和高度均為世界之最

三峽升船機承船廂可載3000噸級船舶,最大爬升噸位達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113米。提升重量和高度,均為世界之最。

三峽升船機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

三峽升船機全線總長約5000米,船廂室段塔柱建築高度146米,最大提升高度為113米、最大提升重量超過1.55萬噸,承船廂長132米、寬23.4米、高10米,可提升3000噸級的船舶過壩。這些數據都顯示了三峽升船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升船機工程。

三峽升船機過壩時間從3.5小時縮短為40分鐘

三峽升船機承載船型的設計定位主要適應3000噸級大型客輪、旅遊船,及部分運送鮮活快速物資貨船。運營後,這類船舶過壩時間將由通過永久船閘的3.5小時縮短為約40分鐘。投入運行後,三峽升船機將為客貨輪和特種船舶提供快速過壩通道。 [3] 

三峽升船機榮譽稱號

2022年12月,三峽升船機獲評“智慧船閘”。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