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對節(原變種)

鎖定
灌木,高1-4米;小枝四稜形或略呈四稜形,,尤以節上更密,老枝暗褐色或灰黃色,毛漸脱落,具皮孔;髓緻密,幹後不中空。
拉丁學名
Clerodendrumserratum(Linn.) Moon var.serrat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馬鞭草科
亞    科
牡荊亞科
大青族
大青屬
大青組
中文名
三對節(原變種)
葉苞系

三對節(原變種)形態特徵

灌木,高1-4米;小枝四稜形或略呈四稜形,幼枝密被土黃色短柔毛,尤以節上更密,老枝暗褐色或灰黃色,毛漸脱落,具皮孔;髓緻密,幹後不中空。 [1] 
葉片厚紙質,對生或三葉輪生,倒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30釐米,寬2.5-11釐米,頂端漸尖或鋭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狹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背面脈上被毛較多,側脈10-11對,背面明顯隆起;葉柄長0.5-1釐米或近無柄。 [1] 
聚傘花序組成直立、開展的圓錐花序,頂生,長10-30釐米,寬9-12釐米,密被黃褐色柔毛;苞片葉狀宿存,花序主軸上的苞片2-3輪生,卵圓形,寬卵形或卵形,無柄,長1.5-4.5釐米,寬0.5-1.8釐米;小苞片較小,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鍾狀,被短柔毛,長約5毫米,頂端平截或有5鈍齒;花冠淡紫色,藍色或白色,近於二唇形,花冠管較粗,長約7毫米,5裂片大小不一,裂片倒卵形至長圓形,長0.6-1.2釐米;雄蕊4,長約2.4釐米,基部棍棒狀,被毛;子房無毛,花柱2淺裂,與花絲均伸出花冠外。 [1] 
核果近球形,綠色,後轉黑色,分裂為1-4個卵形分核,徑0.4-1釐米,宿存萼略增大。 [1] 
花果期6-12月。 [1] 

三對節(原變種)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210-1800米的山坡疏林和谷地溝邊灌叢中。 [1] 

三對節(原變種)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西藏。 [1]  自東非及其沿海諸島嶼,向東至馬來半島以及南太平洋諸島也有分佈。 [1] 

三對節(原變種)主要價值

全草含皂甙。有截瘧、駁骨、殺菌、清熱、解毒等功效。 [1] 
雲南、廣西主要用於防治瘧疾、痢疾、接骨;也治頭痛、眼炎、跌打、風濕等症;用鮮葉適量煎水可治黃水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