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家寨道堂

鎖定
三家寨道堂始建於光緒十八年(1892),坐落在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三家寨,距市區約23公里。現為市、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三家寨道堂
地    點
興仁縣魯礎營回族鄉三家寨
級    別
縣、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立時間
光緒十八年(1892)

目錄

三家寨道堂歷史背景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堅持鬥爭達13年之久的“白旗”起義被清王朝鎮壓後,教主馬光烈傳教到三家寨,令楊雲鶴主持修建道 堂,光緒十八年(1892)落成,曾經是統領安順、平壩、安龍、貞豐、興仁、盤縣、普安等12方的總道堂。1992年,道堂百年慶典時,縣內外各族人民近萬人到此朝覲。

三家寨道堂簡介

三家寨道堂 三家寨道堂
道堂位於三家寨中,門前有古樹,旁建望月樓,專為阿訇登樓望月,決定把齋、開齋、誦經禮拜的時刻而設。望月樓後為前廳,門前為垂帶踏道,門額上有“道堂”二字,檐下為黑漆金字阿拉伯文匾 。過前廳入內,是寬6米,長8.5米天井,由兩廂及正殿組成,6塊黑漆木匾分別掛於門額,題字分別為“返樸歸真”、“翼善開賢”、“廣大無疆”、“清真義館”、“壽近期頤”、“尊道壽 永”。這些匾額均為清光緒年間地方官所贈,字屬行、楷,有較高的書法研究價值。
正殿一樓一底,面闊16.3米,進深10.7米,木結構,上下設廊。樓上設窯窩,是誦經禮拜的地方。窯窩內壁上書阿拉伯文,外額上有馬光烈手書的阿拉伯文匾,黑漆金字。
正殿後是姑祖花園。姑祖姓馬,陝甘人,教主馬光烈之妹,排行第十。其未婚夫馬俊成參加陝甘回民起義被清政府殺害,她矢志守節未嫁,幾經遷徙,來三家寨隱居於正殿後專為她修的居室內,30年不出户庭,直至清庭滅亡方北上,後人稱此為姑祖花園。
姑祖花園佔地一畝多,有一幢面闊兩間石屋,一樓一底,石木結構,樓門額書“養性軒”,上聯是:“三十年不出户庭,凜凜貞操,值與天地合德”;下聯是“八千客同稱觥斛,堂堂令範,喜共日月齊輝”與石屋相對,有4間木結構瓦房。園內有石徑,花圃、奇花異草、銀杏樹和修竹,境幽室靜。
三家寨道堂,位於至馬堡樹風景區的必經道上。其莊嚴、肅目的古式建築羣;古樸、獨特、濃厚的民族風韻,曾吸引了眾多的省內外觀光人士和海外旅遊者,文人墨客題詩、詞褒揚,中國科學院楊冠雄教授題“黔西南一勝境”。省政協黨委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省“九三”學社顧問馮楠題詞是“道傳三家寨,國愛一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