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孝園

鎖定
三孝園,位於今孝泉鎮東北,龍護舍利寶塔下,1988年新修。大門形制基本上仿照以前的姜孝祠,橫額書“三孝園”三個隸字,兩旁有兩副詠姜家孝事和孝泉風土的楹聯,門楣上頭有小型彩色泥塑,四周紅牆綠柳,風景清幽。
中文名
三孝園
地理位置
孝泉鎮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區
著名景點
孝泉舍利塔

三孝園大門

三孝園
三孝園(5張)
進了大門,迎頭便是姜公殿,殿內是“一門三孝”的塑像,安安在正中,兩旁是姜詩和龐氏夫婦。右廊裏是以三孝故事為主題的八組彩色泥塑。以後在廊前,還將立一“二十四孝”的大型石刻浮雕。 左首是“湧泉躍鯉”池,池邊是藏龍井亭(1991年新建),亭內有一仿古大鐘。亭側是“鴻夷宮”茶園,供遊人歇足休憩,也是老年人文化娛樂的好地方。池周翠柳依依,有假山,有盆景,十分雅緻(1990年修茶園時出土一塊小石碑,上鐫“鴻夷宮”三字,茶園遂以此名,石碑今鑲在井亭上。)。

三孝園藏經樓

姜公殿後是藏經樓,經樓始建於明朝,屬延祚寺。屢經後世繕修,民國乙亥(1935年)由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釋能海、漢藏法師,前四川省佛協主席釋昌圓,寶光寺退院釋常樂,文殊院方丈釋法光等人出面維修,今經樓頂部梁脊上還有能海等人的題記。經樓為二,一左一右,經樓之間原來還有經堂,經堂內有八道扁額。原來的經樓左右側還有迴廊通寶塔。十年浩劫,經樓毀壞很大,木板壁上原鐫有的字畫木刻,幾有半數為人剜去,今殘存的21塊,內容全為佛家褐語,中有大書家謝無量的書刻,彌足珍貴。經樓台現正在維修。

三孝園孝泉舍利塔

元代佛塔 元代佛塔
孝泉舍利塔位於孝泉鎮三孝園內,始建於漢代,隋大業初僅存塔基,元順帝 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安西府人趙文德發願修塔, 修至七層終止, 其第趙文禮續修六層,於至正十三年告竣。明正德十三年(公元 1481年)僧寶印改置琉璃寶頂,故又稱“龍護舍利琉璃寶塔”, 該 塔建於兩層台座之上,為密檐式四方磚塔,外形十三層,高37 米,塔檐四角掛有銅鈴,塔內有盤旋階梯可登至十一層,清乾隆、嘉慶、民國年間均作過大型維修,塔前存有清代建成的藏經樓一幢。

三孝園氣候

德陽市地處中緯度,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市境內地形地貌多樣,氣候差異大,形成不同的小區氣候。氣温沿山體坡面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立體氣温顯著,氣候類型多樣,有山地亞熱帶、暖温帶、温帶、寒温帶、亞寒帶等。中部和東南部的平原和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80%),受亞熱帶緯度地帶性影響,氣候温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