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大步育人模式

鎖定
三大步育人模式是學校進行德育和勵志教育的系列方法論,是學校有效的德育“芯片”,是在學校教育中,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和生活動力,讓學生用自己力量成長的教育方法。
中文名
三大步育人模式
基本概念
學校進行德育和勵志教育
基本原理
積極心理暗示原理
基本內涵
學生德育和勵志教育每日三大步

三大步育人模式基本概念

“三大步”是以班級為單位,學校整體實施,學生自我勵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促成學校特色建設,促使學生成人成才的中小學育人模式。
三大步德育和勵志教育系列方法論,是班主任和導師育人的有效手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是學校發展和特色建設的重要渠道。

三大步育人模式基本內涵

三大步育人模式的基本內涵有:
學生德育和勵志教育每日三大步(讀-->思-->行)
第一步、閲讀勵志信(每日早晨5分鐘+中午5分鐘+晚上5分鐘集體閲讀勵志信);
第二步、反思並填寫成長記錄(學生個人每天晚自習結束前,反省自己一天的行為);
第三步、行勝於言,實際行動(學生每天踐行自己的誓言)。
教師每月三大步(1次公開課->2次活動課->3個典型生)
第一步、教師每月參加全校公開課一次(學校須從制度上保證);
第二步、教師舉辦全班主題活動課每半月一次,一月二次;
第三步、教師每月至少做三個典型學生工作。
學校每年三大步(學生德育勵志教育->教師專業成長->形 [1]  成學校德育、素質教育特色)
第一步、學生德育勵志教育(日常學生三大步,清華北大優秀學生勵志演講和其它勵志演講);
第二步、教師專業成長(教學相長,隨着學生成長和學習的自覺,教師的教學和育人方法進一步提高);
第三步、形成學校德育和素質教育特色,創辦素質教育品牌校。

三大步育人模式遵循的基本原理

三大步育人模式遵循的主要科學原理是積極心理暗示原理和道德教育中“從順從、到認同、到內化”的認知過程。科學應用了辨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觀點,從激發內在動力和養成優良習慣入手,進行德育和勵志教育。
三大步育人模式創始人王軍,發展已經八年,源於清華北大三百名優秀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方法的總結,但不是激勵中學生考清華和北大,清華北大是一種精神,但不一定是目標。 中學生的“志”不是狹窄的考大學,除了自己的健康快樂生活外,還應該有社會責任,做出社會貢獻。應該是奉獻是付出,而不是索取和得到,在這個意義上,要過得健康快樂文明,同時也要有境界。高考可以勵志,但不可以以其為志。

三大步育人模式三大步育人模式是教育部規劃課題

經過長期的論證,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專家領導的嚴格審核下,2009年7月,《中小學三大步育人模式構建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批准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立項通知書文件號為教科規辦【2009】15號,課題批准號FFB090628.王軍擔任課題主持人。
三大步育人模式的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現行學校管理存在着許多弊端。中小學現行的管理主要是班建制,在班建制中,學生人數太多,管理機械,以成績為中心,以成績好的學生為中心,大多數的學生失去了關愛和重視。這種管理模式導致的問題雖然延續了很多年,但是,近年來特別突出,原因是以網絡和電視為主導的媒體充斥了前所未有的時間和空間,統治了學生的思想,而這些媒體傳導的是更多的低俗和誘惑,主流的思想很難被選擇。因此,教師普遍感到,學生越來越難管理,而且有時候,下功夫越大管理效果越差。
學校傳統德育存在四個弊端:1.主體單一,學生參與少、師生互動少;2.內容單調、層次低,限於安全衞生紀律;3.方式粗暴,批評為主;4.德育的本本化,形式主義。
鑑於這些弊端,我們極有必要研究一種現階段學校發展和育人模式以達到:(1)使學生勵志成長,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特色發展;(2)育人方法上,能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3)以賞識和激勵為主要方式;(4)德育落到實處、操作性強。三大步學校發展和育人模式會極大地推進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和中小學的特色發展,迴歸教育本色。

三大步育人模式成效顯著

(一)實現了從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到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轉變 [1] 
由於入學時學生基礎較差,致使大部分學生進入高中後感到壓力較大,出現了厭學情緒,無論在教學上如何改革,學生的成績始終在低水平徘徊,多年的教育實踐證明,單純就教學抓教學,質量是難以提高的。
我們進一步調整教育教學的策略,從影響和制約育人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入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着力加強學生的自信心,良好的行為習慣、感恩、惜時等方面的教育,學校的班風、學風、校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二)實現了從學生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學校配合開展的勵志教育從增強學生的信心入手,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實施了“探究發現”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要求降低重心,以學定教。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引領探究”的每個環節有針對性的選擇基礎不同的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充分的調動了各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課堂發言和黑板展示的信心。同時我們改革試題的命制要求,在與高考相適應的試題難度的基礎上,為基礎較差的學生增加了一定分值的基礎題,讓各類學生予以選做,學生成績不排名,不公佈,師生單獨交流,較好的保護了學生自尊心,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實現了從面向少數到面向全體的轉變。
學校着眼於“為學生未來發展和終生幸福奠基”的辦學宗旨,努力創辦最適合學生的優質教育,走出了一條以大文大理為基礎,音樂、體育、美術、文學藝術管理、高職本科預備教育多元發展的辦學路子,為各類學生架起了成才的立交橋。使得原本基礎較差的學生,隨着勵志教育的深入開展,多元辦學的逐步實施。大部分學生找到了目標,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實現了各自的發展目標。
(四)實現了從成就學生到解放教師的轉變。
開展勵志教育,讓學生明確了人生目標,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增強了學習的動力,融洽了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的秩序好了,學生的問題少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從過去關注解決學生的問題中解放出來,能夠拿出更多的時間提升教育理念,研究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促進專業發展,在勵志教育研討會上,許多教師説:批閲學生的勵志成長記錄,就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在這些生動的教育的實踐中,找到了育人的感覺,找到了教師職業的幸福感,通過勵志教育在改變學生的同時,在改變着老師自己。

三大步育人模式操作簡單

“三大步”的操作比較簡單。
使用教材《我們有話對你説》,教材中有十個信封和十封成長勵志信,信的內容融合了《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程行為規範》、國學精華、八榮八恥、和諧主題、清華大學等十所名校的校訓,配套《思想品德》教材。這些德育內容利用積極心理暗示原理和道德教育中“順從-認同-內化”的認知原理,通過集體朗讀、填寫和批閲成長記錄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勵志教育。具體如下:
學生層面:班級組織學生,每天早中晚集體朗讀成長勵志信三次,每次五分鐘;學生在晚自習結束時,反省自己,填寫成長記錄(戰勝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填寫時,“只記進步,不記懺悔;只記快樂,不記煩惱。因為進步和快樂的累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使我們樹立自信,助我前行!”
教師層面:第一項工作是要組織學生集體讀信。在讀信開始,向學生介紹活動的重要性,勵志信內容的權威性。讀每封信的開始,要向學生解讀勵志信的內容。第二項工作是批閲成長記錄(每週一次),批閲是要給予學生肯定、激勵和鼓舞,要善於發現、呵護、肯定學生的優點、特長和進步。教師還要每半月組織一次主題活動。
學校層面:課題組安排北大清華優秀學生勵志演講(有坎坷經歷的學生講,有代表性)。
班主任開始認為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隨着育人感覺的產生,有了育人成效、提高了管理績效,成績也提高了,就會積極爭取認真對待,並且會創造性的開展班級工作。
課題組還安排指導教師,在定期和不定期進行指導,解決學習存在的各種問題。課題組還為學校培訓專題教師、培訓全體教職工。

三大步育人模式德育順從認同內化理論和三大步育人模式

心理學家一般比較贊同用價值內化來描述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
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H.C.Kelman)描述了價值內化的三個階段:順從、認同、內化。
順從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見或觀點,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相一致,而在認知和情感上與他人並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心理和態度受外部影響很大,獎勵與懲罰可以施加影響。三大步育人模式理論認為,利用集體的氛圍感染和從眾心理,也可以施加影響。
三大步育人模式在集體朗讀勵志信得形式上,對個體的學生來講,是一種順從;學生開始階段填寫成長記錄,是一種順從;學生開始階段採用“富蘭克林”法自我評價,也是一種順從。在以上三種教育干預中,集體朗讀勵志信,利用了集體的氛圍感染和從眾心理,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正面引導,以達到從眾性認同;填寫的成長記錄,導師批閲後,學生得到的是肯定、激勵和支持,以及引導和指導,以達到深度性的認同;“富蘭克林”法自我評價,評價自己改掉壞習慣樹立好習慣的進步,通過自我比較和班級排名等方法,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利用學生攀比和向上心理以求認同。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態度上主動接受他人影響,比順從深入一層。認同不受外在壓力的影響,而是主動接受他人或集體的影響。
三大步育人模式中,學生在集體的氛圍中由於從眾心理而認同;在教師的肯定中、在自我的反省中,由於積極心理暗示而認同。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關鍵理念由於多次反覆,二十一天,多達五十多次,進入潛意識,增加了認同的強度和深度。還有一些教育過程,比如班主任召開的主題活動課,全校性的演講比賽,給爸媽一封信等等,多層次多角度,讓學生口服心服。
內化是指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比順從深入一層,主要表現是一致、接受和主動。
三大步育人模式中,由於學生認同度高,因此內化程度高,有的寄宿學校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現象,是不足為奇的。
知識的東西是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系統講解和學習教材來掌握,是可以“教”的;情感、意志、行為則需要激發學生內部積極心理和內部潛能,其方法是“激勵和喚醒” 。
三大步育人模式,通過清華北大有坎坷經歷學生勵志演講採用榜樣教育法,通過集體朗讀勵志信、填寫批閲成長記錄採用積極心理暗示法,等等系列方法,去激勵和喚醒學生,激發其內在動力,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

三大步育人模式參與改變理論和三大步育人模式

參與改變理論:德國心理學家勒温認為,個體態度的改變依賴於他參與羣體活動的方式。個體在羣體中的活動方式,既能決定他的態度,也會改變他的態度。
勒温在他的羣體動力研究中,發現個體在羣體中的活動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主動型的人,這種人主動參與羣體活動,自覺地遵守羣體的規範,另一種是被動型的人,他們只是被動地參與羣體活動,服從權威和已制定的政策,遵守羣體的規範等。為了研究個體在羣體中的活動對改變態度的影響,他作了如下實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食品短缺,政府號召家庭主婦用動物的內臟做菜。而當時美國人一般不喜歡以動物的內臟做菜。勒温以此為題,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對美國的家庭主婦進行態度改變實驗,其方法是把被試者分成兩組,一組為控制組,一組為實驗組。對控制組採取演講的方式,親自講解豬、牛等內臟的營養價值、烹調方法、口味等,要求大家改變對雜碎的態度,把雜碎作為日常食品,並且贈送每人一份烹調內臟的食譜。對實驗組勒温則要求她們開展討論,共同議論雜碎做菜的營養價值、烹調方法和口味等,並且分析使用雜碎做菜可能遇到的困難,如丈夫不喜歡吃的問題、清潔的問題等,最後由營養學家指導每個人親自實驗烹調,結果控制組有3%的人採用雜碎做菜;實驗組有32%的人採用雜碎做菜。
由此可見,由於實驗組的被試者是主動參與羣體活動的,他們在討論中自己提出某些難題,又親自解決這些難題,因而態度的改變非常明顯,速度也比較快。而控制組的被試者由於是被動地參與羣體活動,很少把演講的內容與自己相聯繫,因而,其態度也就難以改變。基於這一實驗,勒温提出了他的“參與改變理論”,認為個體態度的改變依賴於在羣體中參與活動的方式。後來,這個理論在管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三大步育人模式中,羣體活動主要是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集體朗讀勵志信和主題活動課(有的學校在國旗下全校師生集體朗讀勵志信作為每封信的啓動儀式,也是三大步育人模式羣體活動的形式)。
班級集體朗讀勵志信,是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和德育的主要途徑。在集體朗讀勵志信中,學生個體的投入程度的大小,認識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道德認同階段、再到內化階段的時間和質量,也決定了勵志強度。
三大步育人模式採取了主題活動課的方式、社會實踐的方式,以互動和參與為主,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認同度和參與度。這方面,課題組成員張志老師用五年的心血寫了《三大步育人模式主題活動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20萬字),用以對班主任教師的指導。同時三大步課題組組織了以張志老師為組長的主題活動課專家組,研究三大步育人模式主題活動課。
在集體朗讀勵志信的過程中,學生個體活動方式羣體性極強,由於集體的氛圍,這種積極向上的導向作用,也可以決定學生個體的態度,也會改變學生的態度。很多班級,開始朗讀勵志信時,學生的認識不統一,大多數由於勵志信的神秘感積極朗讀,少部分學生不配合,但是一段時間後,這部分學生改變比較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