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國同盟(1882)

鎖定
三國同盟(1882),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 [1] 
中文名
三國同盟(1882)
成立時間
1882年
德奧結盟後,O.von俾斯麥為進一步孤立法國,又利用法、意兩國爭奪突尼斯的矛盾,拉攏意大利加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斯,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意大利早已覬覦突尼斯,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條約主要內容:①如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意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意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③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意大利將保守中立。條約有效期5年,1887、1891、1902、1912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着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這個同盟條約與德奧同盟、三皇同盟同時存在,成為俾斯麥同盟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三國同盟的矛頭本是指向俄國和法國,隨着德國不斷擴張以及英、德矛盾日趨尖鋭,意大利感到擔心,從1896年起便採取措施,改善了它同法國的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5年5月意大利參加協約國,三國同盟瓦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