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台雲水

鎖定
三台雲水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為三評西湖十景之八 [1] 
三台山景區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鄉風貌於一身,它以浴鵠灣景區為核心,東靠楊公堤,西臨三台山路,北至烏龜潭景區,南到虎跑路。重新修復後的三台山景區內恢復了先賢堂、黃公望故居、黃篾樓水軒、武狀元坊、霽虹橋、三台夢跡等故跡。三台山景區的茶樓,是杭州茶樓的一大特色。飛檐仿古的建築,亭閣宛然,花木葱蘢,與周圍的環境十分協調。
三台雲水點出了景區景觀的多樣性和立體化,同時借用了宋代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頌揚明代民族英雄于謙的熱血千秋,清白一生。
中文名
三台雲水
外文名
Three sets ofcloud water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著名景點
武狀元坊等

三台雲水主要景點

三台雲水先賢堂

這裏是祭祀杭州歷代前賢的地方,最初建於宋代,原址在蘇堤,但是早就廢棄了。2002年後西湖西進,開始恢復西湖歷史水域和歷史建築,先賢堂在三台山重建,成為一處介紹、展示杭州名人文化和紀念緬懷先賢的場所。子久草堂(黃公望故居陳列室)
位於三台山路旁,元代畫壇著名“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故居。《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是黃公望的傳世之作。茅廬周圍風景怡人,倚門眺望還能見雷峯塔之景貌。現於舊居原址附近設黃公望故居陳列室,以紀念這位中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

三台雲水黃篾樓水軒

黃篾樓水軒 黃篾樓水軒
元代著名文學家張雨構水軒於赤山埠浴鵠灣,名曰“黃篾”。劉邦彥有詩云:“春水初生浴鵠灣,篾樓高枕對青山。鳥聲啼足忽飛去,門掩綠陰清晝閒。”現於浴鵠灣附近重建一臨水觀景建築,用舊名“黃篾”命名。
張雨,字伯雨,錢唐人,號貞居子,又號句曲外史。二十歲離家出遊天台、括蒼等名山,晚年入開元宮,從真人王壽衍為道士。史載其“風裁凝峻,見者異之”,且擅長書法、詩詞,文風奇古,與趙孟頫、楊載、虞集等人友善。

三台雲水武狀元坊

武狀元坊 武狀元坊
該坊位於三台山路浴鵠灣西側。南宋時,南高峯頂曾設比武露台。嘉定七年(1214),右榜武狀元劉必方(一作劉必萬)在南高峯麓赤山道口立武狀元坊。2003年重建,以志古蹟。

三台雲水霽虹橋

位於花港公園以西的浴鵠灣,與黃公望故居、浴鵠軒、黃蔑樓等隔水相望。霽虹橋佈局精緻、舒展開敞、白牆黑瓦、木石相間、借景湖山、點景自然,體現了湖西景區“野趣、閒趣、逸趣”的景觀特點,可遊宜憩,融觀光與休閒於一體。

三台雲水三台夢跡

三台夢跡 三台夢跡
三台夢跡景點位於三台山路南側,總面積9萬平方米,由先賢堂、靈泉仙館、天香法雨、雪舫等景點組成,建築具有浙江山地民居和江南水鄉民居的特點。景區着重展現了西湖湖西水系和濕地生態的歷史風貌,遊人至此,可觀賞林緣野卉,蘆荻圍岸,別有一番野趣。其中,靈泉仙館處於三台夢跡東北角,主體建築二層,少量三層或單層,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採用浙江山地民居形式,懸山頂,磚混仿木結構,部分木牆板,部分仿夯土牆及山牆用塊石壘砌,佈局總體呈圍合狀,開口向東南水景。在此,可觀賞湖邊濕地風景,遠眺“三台夢跡”全景,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而天香法雨則在三台夢跡的西北角,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由解香樓、多味軒、天瀛山房、淡然小築四座單體建築組合而成,建築形式與靈泉仙館類似,為仿杭州傳統的山地民居。這裏滿目翠綠、溪水潺潺、茶香四溢。

三台雲水于謙墓

于謙墓 于謙墓
出於謙祠大門向北約50米,可見一明式牌坊,墓道長長,芳草萋萋,兩旁肅立的石翁仲、石獸,為墓區平添幾分肅穆與莊嚴。百米墓道的盡頭,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謙墓,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是1982年修復墓時重新鐫刻的,碑下的浮雕纏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為明時原物。
原墓坐西朝東,呈馬蹄形,有七座墳,墓側建旌功祠,又名于謙祠,南北寬23米,進深30米,墓道長90米,于謙墓與1966年文革中被毀。1982年,重建於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墓高2米,青磚環砌,重刻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墓前設祭桌、香爐。1998年,為紀念于謙誕生600週年,在墓道兩側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獸及牌坊,整治墓區環境,修復于謙祠,建成於謙景區。在這次湖西綜合保護工程中,于謙祠又經保護整修,恢復了于謙祠牌坊和甬道,現已成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觀。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台雲水相關詩詞

三台雲水霧淒涼,一抹錢江幽韻長
三台雲水 三台雲水
于謙是明代的民族英雄,和岳飛、張蒼水並稱“西湖三傑”。
于謙(1398—1457),明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英宗被俘後,從兵部侍郎升任尚書,擁立景帝,反對南遷。調集重兵,在北京城外擊退瓦剌軍。次年(景泰元年),也先因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中英宗復辟,于謙以“謀逆罪”被殺,葬於浙江省杭州市風景秀麗的三台山麓,西湖烏龜潭畔。杭州三台山地處杭州西子湖畔西北,于謙祠就位於這裏,是杭州市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過幾年的規劃與建設,已形成了包括于謙祠、于謙墓、墓道、牌坊等文物建築與自然山林、綠地相結合的于謙祠景區,面積也由最初的6000平方米擴大到31000平方米。景區正在修建于謙雕塑廣場、忠泉池、于謙詩碑廊,計劃把配殿恢復為祈夢殿,隨着西湖西進工程的進展,于謙祠景區將成為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2006年05月25日,于謙墓作為明至清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對於謙,清代袁枚曾讚頌的“賴於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把他的思想精髓很好地揭示出來,而“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更能體現出這位英雄的亮節風高的一生。
范仲淹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工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熱血揮灑化瓊碧,丹心未泯遺芬芳
功績
于謙少年立志,十二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説:“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十二歲時于謙即寫下明志詩《石灰吟》。
《石灰吟》
于謙
三台雲水 三台雲水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為進士。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隨宣宗朱瞻基親征。授御史,後官至兵部侍郎。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舉侵犯邊疆,宦官王振建議英宗親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京師震動。皇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將於謙擢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向南遷都避敵,于謙挺身而出,駁斥了各種投降主義的論調,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持保衞北京,繼續抗敵。九月郕王即帝位,為明代宗。十月,也先挾持英宗破紫荊關威脅京師,于謙分遣諸將列陣九門迎敵,並親自督戰,擊斃也先弟孛羅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師保衞戰的勝利。
《暮春遇雨》
于謙
暖風吹雨浥輕塵,滿地飛花斷送春。
莫上高樓凝望眼。天涯芳草正愁人。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請求議和,同意歸還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宮,稱上皇。當時閩浙有葉宗留鄧茂七,廣東有黃肅養分別叛亂,湖廣、廣西、貴州等地均有少數民族作亂,都被于謙。
于謙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景泰八年,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景帝病重,發兵擁立英宗復辟。英宗復位後,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於謙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蕭維禎審理案件,判定於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英宗以于謙對國家有功,不忍心殺他,徐有貞奏道:“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遂以“意欲”謀逆罪處死,其子于冕充軍,發戍山西龍門,其妻張氏發戍山海關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三台雲水 三台雲水
《明史》載於謙“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沒時家無餘資。錦衣衞發現于謙的正屋大鎖牢牢鎖着,裏面放着皇帝御賜的蟒衣、劍器,看了也忍不住落淚。
《入京》
于謙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成化年間,其子于冕獲赦,上疏為父平反,明憲宗親自審理,弘治二年(1489年),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愍”。葬於杭州西湖三台山麓,賜祠於其墓曰“旌功”。萬曆年間,明神宗改諡號“忠肅”。留有《於忠肅集》。後世尊于謙為民族英雄。
《望雨》
于謙
赤日行空暑氣浮,炎風簸土幾時休?
雲霓久渴斯民望,廊廟當分聖主憂。
旱魃剿除消暑氣,神龍鼓舞起靈湫。
挽將天上銀河水,散作甘霖潤九州。
文為胸之意,詩為心之聲,于謙這些鏗鏘的詩句,就是英雄忠君保國的肺腑之言,只可惜當權者為了自己的私立而踐踏了一個鐵骨漢子的忠誠,走了和岳飛一樣的不歸之路,或許,這就是一個明智臣子的節氣,以及他無奈的選擇——寧可死也不肯背上叛國背君的罪名。
旌功祠
明朝弘治二年(1489),于謙冤案得以平反,孝宗皇帝表彰其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諡“肅愍”,並在墓旁建祠紀念,取名“旌功祠”。五百多年來,于謙祠屢毀屢建,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八年重建的舊跡,格局尚屬完整,自91年5月起,先後經四次修繕,至1998年,值于謙誕辰600週年之際,于謙祠重新對外開放。
于謙祠為傳統型的祠堂建築,白牆灰瓦,朱漆大門,“於忠肅公祠”幾個篆書大字顯得莊嚴肅穆。祠堂共有三進,為前殿、正殿和後殿,前殿與正殿間,有南北廂房各一,廂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間,建築面積約900多平方米。庭院裏草木葱蘢、綠樹成蔭,是一處清幽之所。
三台雲水 三台雲水
前殿闢為序廳,殿門兩側楹聯是林則徐所撰:“公論久而後定,何處更得此人”。清朝嘉慶壬午年(1822)六月,林則徐任浙江杭嘉湖道,他倡議集資整修于謙祠墓,並帶頭捐獻自己的官奉。上懸匾額“百世一人”,是對於謙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序廳正中一巨大石灰岩上鐫刻着前言,石灰岩造型取意于謙青少年時所作詩作《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也正是于謙一生剛正不阿、兩袖清風高潔品性的真實寫照。兩側牆上陳列于謙年表、于謙世系表,一張繪於清代的于謙夫婦像尤為引人注目。廳內還放置造型簡潔的案几、椅等明式傢俱以渲染氣氛。《頌于謙》
揚眉
三台雲水霧淒涼,一抹錢江幽韻長;
熱血揮灑化瓊碧,丹心未泯遺芬芳。
青朗石頭燒更皓,板蕩英雄節愈揚;
不辯榮辱談笑去,留給後世來主張。
正殿是于謙祠的主體部分,也是陳列最具特色的地方,通面寬21.8米,進深14.15米,。大殿正中是一座于謙全身立像,於公威嚴肅立,雙目炯炯,正氣凜然。像高3.2米,基座1.3米,為海水浪花圖案。像後襯以由徐向前元帥書寫的《石灰吟》壁面,塑像上方懸掛乾隆御題匾額:“丹心抗節”,黑底金字,為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杭州憑弔于謙時所題。殿柱上懸掛數幅頌揚于謙不朽功績的楹聯,均是明清時期的名家所撰,經當代書法家題寫。大殿牆面為兩幅半圓大型浮雕壁畫,左側是“北京保衞戰”,右側是“土木堡之變”的有關場景,每幅畫相對獨立,但在整體上又呵成一氣,場面頗為凝重、壯觀,運用明暗變幻的燈光效果,再輔以鏗鏘激越的《十面埋伏》背景音樂,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恍如置身於刀光劍影、殺聲震天、塵土飛揚的古戰場,正與于謙一起抵禦外侮。壁畫高3米,寬46米,是經專家多次論證修改,在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家王卓予先生的指導下完成。壁畫突破了一般祠堂陳列的窠臼,使壁面不見柱子,與匾額、楹聯、塑像遙相呼應,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效果。塑像背面的牆壁上嵌有清代石碑若干塊,其中包括湘鄉楊昌題的線刻《明少保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像》碑一塊,袁枚題《重修於忠肅廟碑》殘碑九塊。
後殿陳列于謙生平事蹟,採用圖版和照片相結合的形式,分“少年壯志”、“勤政廉明”、“保衞北京”、“永垂青史”四個部分,詳細介紹了于謙高尚的品格、卓越的功績以及悲壯的人生。兩側的陳列櫃中,分別展示了于謙的著作和歷代有關於謙的評述著作,有《於肅愍公集》、《於少保萃忠全傳》、《於忠肅公祠墓錄》等。
《讀史》
揚眉
折戟沉沙水蕭條,霜晨冷月哀天驕;
都是君王帳前將,精忠保國死後昭。
南北廂房分別作為兵器室和接待室。兵器室陳列明代的各種軍械,包括神機營用的火銃、火炮等。明代的兵器門類多、數量大、製作精、技術高,有較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
前殿與後殿間的天井裏,赫然立着一尊威武、雄壯的鐵犀牛,身高約2米,圍長約2.5米,周身烏黑,獨角朝天,背上鑄有于謙親撰的《鎮河鐵犀銘》,它是于謙勤政愛民、治理黃河的一個歷史見證。黃河自古多氾濫,巡撫河南期間,他勵精圖治,奔波於大河上下,全心治理水患。為鼓舞人民戰勝洪災的信心,在1446年,派人鑄了這尊“鎮河鐵犀”,表達了希望根除黃河水患,使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原物現存於河南開封鐵牛村。
三台雲水 三台雲水
天井右側有口井,井旁立碑,名之為“忠泉”。根據祠內清時李鐸遺碑記載:康熙乙亥年,在改建於謙祠時發現此泉,泉水色清而味甘,因念“公之大忠誠如水之在地中”,故以此命名。後殿的院子裏還保存着數明清兩代的石碑,分別是四塊大碑(弘治、嘉靖、萬曆、康熙)及一塊乾隆年間的殘碑。
不辯榮辱談笑去,留給後世來主張
《三台雲水》
--揚眉
在巍峨高聳的南高峯腳下,
是蒼峻挺拔的五老峯
在五老峯的山麓是品字型的三台山。
三台山雲水蒼茫,
攜着龍井茶香的雲霧從獅子山飄來,
凝聚在南高峯的山腰,
雨潤着山谷中的花草樹木;
肥沃的山間台地,
環抱在青翠的羣山之中,
恬恬淡淡地抿着一川的流霧,
面向浩瀚的西子湖。
這裏的山具有着江南山地的顯著特徵:
俊俏挺拔,鬱郁蒼蒼,
幽林密竹,水霧繚繞。
三台山青松翠柏,
置根於溪流谷澗間,
游龍走鳳地盤恆着老莖新根,
簇擁着一捧黝黑的土丘;
古老的枝杆記錄着千年歷史的漣漪,
新嫩的梢葉展示着頑強的生命活力,
伸延向湛藍的天空。
三台山石崖陡壁,
顯現出剛毅的胸膛,
那是支撐着這萬年青山,
環抱着這千年秀湖,
承載着肥沃土壤的骨骼,
不屈不饒地屹立在錢塘腹地。
三台山嫩芽新竹,
繁華茂盛生長地在山溪道旁,
竹杆千支槍,
竹葉萬口劍,
在抬升的山風中颯颯作響,
拱衞着江南的土地。
這裏的川具有着江南水鄉的典型特點:
水網密佈,縱橫交錯,
山居野墅,樓閣亭台。
公望故居背靠着三台山路,
茅廬草舍掩映在翠竹的枝葉裏,
遙望着雷峯塔的風姿,
他的主人正在描繪着新的山居石壁圖。
先賢堂春草幽蘭簇擁着白牆灰瓦,
涵沌在一片稀薄的霧氣中,
賢人雅淡清高不入俗流,
這裏許是他們最好的聚會場所了。
浴鵠灣的水清淨淡秀,
流晶瀉玉般的盪漾在山腳,
水面棲鴨息鶴、遊鵠走鸛,
旁依水榭樓台含山慕遠。
武狀元坊遙對着霽虹橋,
那坊舒展大氣、渾厚磅礴,
那橋舒展開朗、精巧細緻,
體現着江南水鄉雅緻的神韻。
三台夢跡充分展現了西湖濕地的原生態風貌,
這裏的院牆是由石頭壘砌的,
這裏的屋牆是由泥巴打壘的,
這裏的房梁是由木頭構榫的,
這裏的房瓦是由陶土燒製的,
走在這近乎原始的村落裏,
漸漸地會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農耕斧作的年代。
哦,江南的山巒是青的,
青青的山依仗堅硬的岩石來鑄就;
哦,江南的水田是秀的,
秀秀的水源於爽淨的雲霧來充盈。
青山秀水構成了水墨圖卷的江南,
在濃妝淡抹、清雅秀麗中,
顯現出她豐富的人文思想和歷史內涵。
就在那黝黑的土丘下面,
埋葬的是具有石灰岩一樣白淨的骨骼,
在烈火焚燒之後愈加皓皓純白,
他就是杭州的于謙。
他孕育在美麗的西子湖畔,
他生長在灰暗的祠堂巷口,
他功業在風雪瀰漫的北國,
他埋葬在品字型的三台山。
他行走在覆蓋了五千年良渚文化的土層上,
誦讀着春秋孔孟的學説;
他飲食在矗立了兩千年錢王遺韻的街巷裏,
薰陶着南宋程朱的理學。
“社稷為重君為輕”,
這鏗鏘的話語表明了他無私的心跡。
他能拋開愚忠的士大夫腐朽思想,
把國家的大業置於個人的生死之外,
把黎民的疾苦置於個人的寢食之上,
這需要多麼崇高的思想境界,
多麼忘我的品德修養。
可現實就是這樣的無情,
可歷史就是這樣的無奈,
少數的敗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
就能把國家的棟樑拆卸,
就能把社稷的磐石砸碎,
把江山的中流砥柱推傾。
僅以“意欲”二字,
就可把一代功臣的業績抹殺;
就因“輔佐”兩詞,
便將一世的清廉掩蓋,
這天下還有明理可以言喻嗎?
友無奈:“辯不已”,
他淡然:“辯何益”!
這是何等的超脱,
彷彿是去閒庭信步;
這是何等的灑脱,
彷彿是去和朋友九曲流殤。
“賴有嶽於雙少保,
人間始覺重西湖”。
秀美的錢塘山巒呦,
你看似清秀,
但在這清秀的面孔下掩藏着卻是剛毅的品格,
錚錚鐵骨焚燒愈白;
柔軟的西湖綠水呦,
你撫似輕柔,
但在這輕柔的血脈裏流動着卻是摯誠的情操,
汩汩碧血輝映朝霞
這就是西湖的石頭!
這就是杭州的鐵頭!
血不曾冷,
血沃千山梅花紅;
風孰與高?
風高萬嶺梨樹白。
這青山可以做證:
雲山蒼蒼溶進了英雄的熱血千秋;
這錢水可以做證:
江水泱泱注入了先生的清白一生!

三台雲水旅遊信息

地址:三台山路161號
交通:公交Y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