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台閣

(甘肅省蘭州市三台閣)

鎖定
三台閣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皋蘭山之巔,是蘭山公園的主建築和最高處,海拔2129米,相對高度629米,閣高30米。初名魁星閣,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現存建築2020年由城關區重新修繕。
2017年5月27日蘭州市政府將三台閣列為蘭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1-3] 
中文名
三台閣
地理位置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山之巔
所處時代
明代 [2] 
保護級別
蘭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3] 

三台閣歷史沿革

“三台閣”始建於明建文初年(1399年),乃明朝第一代肅莊王朱瑛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移藩蘭州後所建。 [4]  當時明肅莊王朱楧為興地方文脈和登高以寄思鄉之情遂建魁星閣。
據《重修三台閣記》載,山頂舊有魁星閣。魁星,為“奎星”的俗稱,原為二十八宿之一,後被奉為主宰文章興衰的神。據顧炎武《日知錄·魁》載:魁星神像頭部像鬼,一腳向後翹起,一手捧鬥,一手執筆,意謂用筆點定文人的姓名。由於人們將魁星閣俗稱為三台閣,年深日久,遂忘其本名。 [5]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蘭州知府勒爾謹主持重修;乾隆壬辰年(1772)陝甘總督勒保“求尋故址,倡議茸修”,但重修後不到10年“復墜兵燹”,“惟殘碣僅留,而斷材薄植,無一存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毀於兵火;直到道光壬辰年(1832)陝甘總督楊遇春責成僚屬和當地士紳捐資重修,歷時三年,建成“神閣一楹,圖崇三級,廂房三間:左右墩高三丈餘。”數年後,閣被風雨剝蝕,蘭州士紳重加修飾,在閣台上層裝上板門,中層圍以磚牆,添修廂房三間,挖窖引水,栽樹成蔭。但後又漸次荒廢。同治五年(1866年)又在戰亂中被付之一炬,人文景觀屢次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延至民國初,張廣建主政甘肅,命人重建三台閣,規模超越了前代,成為當時蘭州一大景觀,以至於有人誤認為三台閣就是張廣建創修的。不料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中三台閣被震壞,以致後來完全坍塌。在解放蘭州的戰役中,三台閣遭到損壞。三台閣又於1984年重修,由任震英、韋醒民、張成山設計,利用僅存的中台殘壘,外裹青磚,上建重樓,閣高26米。至此,有着六百多年曆史的三台閣才得以重現。 [2]  [5] 
由於年久,除了主體基本完整以外,牆體青磚破損脱落,四周的護欄傾斜,層面瓦片損壞較多,木結構腐朽嚴重,出現了安全隱患。經城關區委、區政府立項,2020年3月籌資415萬元,啓動三台閣修繕工程。於同年9月26日竣工,聘請國家一級美術師、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盛鼎”設計師孫紅精心設計“華夏文明在甘肅”青銅浮雕,設置在三台閣墩台北側。 [1] 
三台閣

三台閣地理環境

三台閣位於蘭州市蘭山之巔,是蘭山公園的主建築和最高處,海拔2129米,相對高度629米,閣高30米。三台閣是鳥瞰市區,遠眺金城全景的最佳位置。聳立的三台閣,與蘭山一起形成了昔日蘭州八景之一的“蘭山煙雨”。每逢陰雨,雲遮霧鎖,三台閣微露身姿,彷彿天上宮闕,重現人間。 [2]  [5] 
參考資料